关灯
护眼
字体:

碎玉有声(91)

作者: 南榆枝 阅读记录

“他是林老太爷的贤孙,是父亲看着长大的贤侄。”她皱起眉头,“后来在我的央求下,他差点成了父亲的贤婿。”

“我怕我任性妄为,在将林自初踩入尘埃的同时,也给林老太爷沾染上污点。”

所以在林自初下狱时,她只是安插杨家的人马日夜盯着他。林自初出逃时,她只是命人追查林自初的下落来回禀她。就算在京都察觉林自初的身份,她也只是揭露林自初的真面目,等着旁人对他发难。

从始至终,她都没有对林自初出招,只是一步步逼着林自初露马脚而已。她想等杨伯安看清林自初细作的身份,等着杨伯安去处置林自初。

可是杨伯安至今未醒,她也等不下去了。

杨书玉突然转头,她迎着谢建章灼热的视线:“可是看建章置林自初于死地的模样,我又觉得不怕了。父亲当是能理解你对林自初的恨意的。”

他们的父辈承教于林声远,师出一脉,秉承同志。

“所以,建章你为何这么恨他?”

杨书玉跳出后宅,眼界和胸怀却不能在一夕改变。这过程不像是登山,在问顶时,视线自然随之开阔起来。眼界心胸的养成,需要岁月的熏陶,需要良师益友的引导。

因而,她还无法理解谢建章的恨意,那种宁愿担下罪责也要追着林自初出死手的恨意。

“王爷许我在他出现前对林自初做任何事,但我没想过你会出现在终点。”

谢建章的眸光暗了下去,声音也染上几分凄凉之意,与这个炎热的夏日并不相宜。

他自知不是光明磊落之人,可他也不想在杨书玉面前展露不堪的一面。

“王爷只是教我围猎而已。”杨书玉含糊其辞,将心中的想法藏了起来。

高时明更像是在借围猎,隐晦地提点她林自初的狼子野心,那次城外际遇皆是林自初的谋划算计罢了。

可是她不想说,她嘴上仍不愿承认对林自初的情动始于一场算计。

“往事不可追,我早已忘记恨从何处来,只记着去恨了。”

谢建章也开始含糊其辞,不愿承认他心中的不甘。

“但我知道,伯父一定不会饶恕他,无论是他投身北凉,还是算计书玉。”

“建章帮我写一篇文章吧。”杨书玉含笑道,她语调微扬,带有撒娇的意味在,“就谈谈林老太爷的功绩,而后书局会把这篇文推到每位读书人手中。”

“林自初叛国,他不会再翻身了。”谢建章明白她话中的深层含义,对林自初的处境下了定论。

闻言,杨书玉舒展眉宇,今日的谈话让她鼓起勇气问:“建章,我们先前是不是见过?在施粥赈灾之前,或是更久之前。”

“嗯。”

谢建章应声,若杨书玉问起,他从未想过否认和回避那段时光。

山风送来谢建章温柔的言辞,如飞鸟掠过湖面,那飘零而下,缓缓落在水面的轻羽。

“我是书玉丢失的一段记忆,江陵,是我去晚了。”

第52章 界画 原来高时明刚才表露的怒意,竟没……

“可我完全没有印象……”

白鸥掠过水面, 振翅带起的风声,轻易便盖过了杨书玉的呢喃。

儿时许多事,的确随她年岁的增长而逐渐淡忘, 她原以为这再寻常不过。

如今谢建章的一席话,却让她郑重地审视起来。

“在江陵?”

“不对。”杨书玉心虚地偷看谢建章的神情,很快就否定了自己的猜测:“你说江陵来晚了,那之前当是没来过。”

她自顾自说着, 眉头也随之蹙紧。

可她生于江陵长于江陵, 在来京城之前, 出城最远也只是清明去给姜荷扫墓,且当日便归。

如此, 谢建章又是在哪里遇见过她?

搜索枯肠而不可得,杨书玉向谢建章投去不解求知的目光, 抬眸正正撞入那柔情似水且带笑意的双汪清潭中。

谢建章情不自禁地朝杨书玉微微倾身,垂眸开口柔声道:“书玉想不起来也没关系。”

“我望你来日能记起,日夜静等。”

字字句句,情真意切。

他盼着杨书玉能记起, 而非由他告知。若杨书玉珍视那段记忆,又如何会忘?于他而言, 便是日夜不敢忘却分毫, 那些记忆也随着时间的流逝, 越发地清晰。

澄澈而真挚的双眸宛若漩涡, 透出他心底的期许, 又藏着几分失落凄哀。

杨书玉朱唇轻启,什么话也说不出,只是微不可查地往回丝丝吸气,身子也不由自主地往后躲, 似想逃避谢建章的盛情。

两相对望,静默无言的他们竟僵持在原地,谁也没有进一步动作。

嗖——

长箭破空,瞬息穿林而来,杨书玉愣神抬头时,正是一场紫丁香花雨,混杂着绿叶簌簌落下。

花枝入怀,恰是她遥遥与高时明隔林对视之时。

箭羽折断花枝,不改方向,径直没入湖面也不见减速,更不见有箭矢浮起,只是在湖面泛起一个水泡,带起一阵涟漪。

杨书玉眨巴着灵动的杏眼,后知后觉起身,朝高时明的方向曲膝福礼。

那紫丁香花枝顺势落从她怀中滑落,在曲膝时被她伸手接住。

恍惚回神,她竟不曾察觉身侧有一株成乔丁香,怒放于山谷中。

高时明端坐在骏马背上敛势收弓,他威仪棣棣,气宇轩昂,居高睥睨而视,透出他骨子里的倨傲。

“请贵女移步,回广阳别宫伴驾。”

高时明一言不发,他身侧的近卫高声道明一行人的来意。

杨书玉心生疑窦,却只能蹙眉应下。可高时明却没有立刻转身回猎宫的意思,仍是定定地垂眸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