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竹马今日火葬场了吗(139)
沈念起身去关了半扇窗。
六娘便将刚温好的酒递给他,他看着她递给他的那杯酒,半晌才接过,“多谢郡主。”他比划着说。
六娘笑着说,“我得替大家谢你,此行多亏你,大家在船上才少受些苦啊!”
她用那双琥珀色的眼眸望着他,他饮了她递过来的酒,也受了她的好意和感激,可他心知这好意和感激却不是对他的…… 他心中有些酸涩。
饭后,六娘便去了孟叔的屋中,寻找孟叔之前记载泰山封禅事宜的经折子。
那些亲兵就都在外面守着,只她和沈念,芷兰在屋内。
这房子仍然是她最后一次见的时候的样子,大概有亲军都尉府的人守着。这些时日不允许任何人靠近,也不允许任何人动里面的东西。
六娘走到孟叔旧日存书的地方,她记得她潦草地将那些经折子收起来过。
她依着记忆中的地方不多时就将那些经折子找了出来,这些经折子有些杂乱,有些看着则磨损了很多,大概很有年份。
上面有许多孟叔记录的些要紧事情,有些还写着年份日子,六娘倒也没多看,只是去找封禅当年的经折子。
她很快就找到了那个经折子,她欢喜地说,“芷兰,沈念,我找到了,你们看看是不是?”
两人便凑过来,见那经折子上写着,‘武德四年,任工部主事,奉命随大
将军肖臣毅修建封禅祭坛,其年,多从云南运上等楠木做梁柱,正值夏日日头难当,将军多亲赴封禅坛监督工期。’
“还有这本,是提到那个守卫的。”六娘递给沈念。
沈念见上面写到,‘武德十五年,于汝宁见祭坛守卫人王二。王二无以为生,我将之藏身汝宁山间砍柴为生,与他提及旧日之事,多感慨天道不公,使肖将军于祭坛之案蒙冤,牵连众多无辜。
他住于汝宁安山东坡,若有朝一日,天时地利,吾儿简之能为祭坛案翻案,此人或有一二用处。’
沈念看完了,轻轻摩挲了下这经折子,然后将它递给六娘。
六娘重拿回来,说,“王二,是当年守祭坛的人,他必然知道很多,不然孟叔也不会将他安置于汝宁,还给……给,孟大人,留这样的字句,我们明日便去山后寻他。”沈念望着她,点头。
六娘见芷兰看得认真,便凑过去看了看芷兰手中的经折子,上面写着,
‘前朝成泰年间,任工部主事,负责兵器匠造,有诸多军民在多地起兵,仅一年间,失五座城池。圣上命工部加速造兵器充库,当年所铸之铁器,长弩,长戟,火石为往年之万倍,然武器之力虽能抵一时之刀兵,却难敌民心之所失。’
六娘看着这经折子所记,想着学府里读书时说过,前朝成泰年间有一著名工部主事,本是匠人出身,却因能制得一手好兵器,提去了工部做主事,因他所制之火器,颇为前朝续了些年月,原来,这个匠人竟是孟叔……
她将经折子从芷兰手中接过来,蹙着眉头想,难怪孟叔手很巧,擅长做些物拾!难怪他又对此事闭口不提!
她一时心中震撼,这些年来,顾翁戎和她都不曾过问过孟叔他们的事情,他们也没有主动提及。
她只当他们是在那几年战乱间流离失所,失了亲人,过得不顺意。
只当他做一个普通的行脚医生,从来不敢想孟叔竟然牵扯了这么多事情。
六娘蹙了下眉头。
她又将孟叔别的经折子拿过来一一看过,一册上写着,‘因前朝铸器之名远扬,大周立国后受武德帝特赦,任大周工部主事,愿国泰民安,妻儿顺遂无灾。’
她飞速地又翻过一册看,上面写着,‘武德四年,因涉封禅案,被诬告刻意损毁祭坛,亵渎天命,污蔑正统,谋害圣命,协同妻儿被下大理寺,与肖臣毅分别受审。’
六娘知孟叔是牵涉当年案子的,所以她也只是匆匆翻过,又见后面写着,‘肖将军被两位王爷斩杀于东华门外,陛下盛怒之下,欲杀二王,朝臣劝阻。
‘二王被放回封地,镇守封底叛乱,收整各地兵权,然,封禅案暂时搁置,何时才能为此被牵连之数万人昭雪?’
‘吾与妻儿被下大理寺期间,爱妻因不堪狱中侮辱,自戕死于家中……
腊月初雪,再见吾妻,只有一冰凉之尸体,而无半点生机!
稚子年幼,亲见母亲之惨死之状,只怕郁结于心,却!如何释怀?……’
六娘捏了一下这经折子又飞速翻过下一页。
‘稚子于大殿外跪求陛下处置福王,
陛下说,若稚子能考取功名,有朝一日,位列三班,或许能亲为母亲复仇。如今,却要以大局为重……
稚子下跪于大殿之下,问陛下,‘何为大局?若大局是需以娘亲的枉死为代价,我不要这个大局,我只要公道。’
陛下道,‘朕说了,若有朝一日,你能站在这大殿之上来见朕,朕就给你讨回公道的权力。
公道……只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除了你自己,没人能给你公道!
你跪着求朕,也无济于事。要知,朕亦想向那孽畜讨回自己的胞妹。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朕可以等,你有何不能等?’
六娘愣了一下,又飞速地翻了一页。
“爱妻已死,我心灰意冷,请命告老,陛下虽应准,却命我,若朝廷有名,有召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