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玉(140)
叶秋水呆呆地笑着, 紧搂着他不放, 她还以为, 哥哥要再过几个月才能回来。
不远处,王聿章看到叶秋水家门口出现了一个陌生的青年,原本很警惕, 可看到她扑过去抱住对方喊哥哥, 他愣了一下,回过神,意识到,这个青年就是叶秋水的兄长。
王聿章冷静下来,肩背不自觉地挺直几分, 走上前, “原来是芃芃妹妹的兄长啊。”
他抬手作揖,眼含微笑, 叫人如沐春风,“江兄,久仰大名。”
江泠默不作声地看着他, 没搭话。
他以前就不爱说话,长大后更加沉默寡言,眉眼周正凌厉,瞳仁漆黑,不说话的时候,看上去颇有威严。
面前站着的可是曲州解元,王聿章除了敬佩外,还是有些害怕的,神情顿时讪讪,垂下手,无措地抓了抓衣摆。
“哥哥。”叶秋水拉了拉江泠,同他介绍,“这是王家哥哥,王聿章,是王夫人的儿子。”
江泠面无表情,颔首,“王公子。”
王聿章笑了笑,有些局促地站着。
江解元还真是如传说中一样性子冷淡啊。
王聿章原本想,等芃芃的兄长从京师回来,他一定要早做准备,要表现得好一点,哪成想江泠回来得这么突然,仓促见面,他连要说什么话都没想好。
叶秋水看到江泠,一颗心都沉浸在喜悦中,扭头瞥见他泛红的眼睛,算了算日子,知道江泠定然是连日赶路回来的,难怪眼睛都熬红了。
她立刻回头对王聿章说:“聿章哥哥,今日多谢你送我回来,我先同兄长回家了,下次再见。”
王聿章愣愣点头,扯起嘴角,“好……芃芃妹妹,江、江兄,我下次再来拜访。”
他转身,想到什么,又折返,将手里拿着的风筝递给叶秋水,“芃芃妹妹,这个给你。”
风筝是王聿章专门请师傅制作,样子精巧。
叶秋水接过来,小心翼翼提着。
王聿章又看她几眼,憨笑,从门口到巷子外的一小段路,一步三回头。
叶秋水目送他离开,见到他回头看向自己,摆摆手。
王聿章害羞地垂下目光,同仆人一起牵着马走了。
江泠侧过脸,看了看身旁的小娘子一眼。
她看着王聿章时,眼底满是笑意,就连他离开时,也要目送着,似乎很依依不舍。
直到王聿章走远了,站在门前再也望不见了,她才转过目光,揽着江泠的手臂,仰头
说:“哥哥,我们回家吧。”
江泠“嗯”一声,声音低沉,与她一同跨进家门。
叶秋水喋喋不休,开了话匣子似的,围着他问东问西,“哥哥,他们说省试结束后还要殿试呢,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啦,哥哥,你什么时候到曲州的,你怎么不提前写信告诉我一声,哥哥,你吃饭了吗,你考完后有没有好好休息?”
她的问题太多,都不知道该从哪一句开始回答。
“考完了,省试后要一个月才放榜,我回来是因为……”江泠话音顿住,说:“过节。”
叶秋水眼睛瞪大,须臾,噗嗤笑出声。
“就是为了寒食节呀。”
江泠被她按着坐下,她站在他面前,弯腰,探究的目光落在他脸上。
近在咫尺的脸,江泠一抬眸,与她眼睛里的自己撞上视线。
几个月不见,她长高许多,发顶与他肩膀持平,穿着绿罗裙,外罩一件泥金绯罗褙子,碎金花纹闪着细细的光泽,腰间裙带紧束,身形显露出起伏。
突然便长大了。
江泠有些恍惚。
“哥哥,你的眼睛很红。”
叶秋水直起身,“你先休息吧。”
“不急。”
江泠回神,看向她,“芃芃。”
“嗯?”
叶秋水应一声,可是江泠喊了她一下后,又不做声了。叶秋水有点奇怪,追问:“哥哥,你是不是要说什么?”
江泠沉默,片刻后问道:“你……与王家的郎君,相熟?”
“是呀。”叶秋水笑起来,“还有绪娘,就是聿章哥哥的妹妹,我们经常一起去城郊骑马,踏青,不过有时候绪娘课业没做完,女夫子不让她出来玩,就只有我和聿章哥哥出去骑马,哥哥,你知道的呀,以前在王家见过的。”
聿章哥哥。
江泠脸上没什么表情,“不知道,不认识。”
她将方才带回来的风筝收好,挂在墙壁上,听到他这么说,还认真帮他回忆。
“以前绪娘经常找我玩的,聿章哥哥也在,哥哥你见过好几次呢,记性竟然这么差。”
江泠没有说话,看向一边,等她挂完了风筝,转过身,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才发现堂中还摆着两个陌生的大箱子,叶秋水连忙走上前,打开一看,看见里面装满了小娘子喜欢的东西,胭脂香粉,磨喝乐,棋盘,绢花,香囊,还有好几本书。
叶秋水惊喜地张了张嘴,将什么王家哥哥抛之脑后了,蹲下身,脱了绣鞋,半跪在簟席上,一件件翻看。
“哥哥,你怎么知道我正想看这个!”
叶秋水翻开一本医书,“我们这儿的书局没得卖,我跑遍了,他们都没有这本的刻板。”
不久前她曾在寄给江泠的信上随口提到一句,她有一本想看的书,但是曲州的书局都没有刻板,这本医书年代久远,许多书局都不再刊印。
没想到江泠竟然放在心上,真给她淘回两本。
叶秋水又拿起一只香囊,鼻尖凑近,轻嗅,这香囊据说是某个宫廷香师所创的配方,若用此物熏衣服,香气可经月不散,难怪方才打开箱子,便有一股浓郁的郁金香味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