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玉(292)
叶秋水看向他,“你怎么还没走?”
“同官家说完话后,我瞧了瞧天色,想到你下值的时辰也快到了,我找宫女要了一把伞,走,我来打伞。”
薛琅扬了扬下巴,示意她过来。
叶秋水看了眼雨幕,“不用了,侯爷先行吧,我等雨停了再走。”
“这就开始疏远了?”
薛琅执拗地举着伞,“司天监的人说这雨要连着下好几天呢,你现在不走,一会儿雨可就下大了,走不了,你要是不愿意与我同撑一把伞,那你先拿着,我等会儿。”
他将伞递到她面前,打算叫小太监重新去取一把过来,只是转身问遍了太医署的人,都已经没有多余的伞。
眼见着天越来越黑,雨幕渐密,再不走宫门都要落锁了,叶秋水低下头,“算了,一起走吧。”
薛琅轻笑,重新举起伞,“行。”
宫道冗长,太监们贴着宫墙走,好躲避大雨,薛琅将伞往另一边偏去,叶秋水比他矮不少,伞要倾到她头顶,雨水才不会打湿她的裙角,才走了几步路,薛琅半边身子就已经淋湿了,可他却好像无所察觉一般,反而乐在其中。
时不时偏头看一眼身旁的女子,她微湿的鬓发贴在脸颊上,雨水顺着小巧的下颌滑落,薛琅抬起手,指节轻触她的面庞,叶秋水抬起头,不明所以地看向他。
少女眼眸圆润明亮,白皙的脸庞犹如一尊玉质的瓷胎。
薛琅拂去她下颌上的雨水,脸一下子就红了,“你脸上有雨水。”
叶秋水抬手,摸了摸脸,“哦……”
一扭头,发现宫道另一边走过来一队人,为首的着一身紫色官袍,打着伞,迎面对上,双双停下。
伞面抬起,一张冷硬深邃的脸也逐渐显露出来,清冷的下颌,紧抿的唇,再往上是锋利的双眼,眉心微微下压,隔着雨幕,看不清神情,但却能感受到那道如炬的目光。
江泠将二人同行,薛琅抬手抚摸她脸颊的动作全都看得一清二楚。
叶秋水怔愣了一下,没想到会在这里碰上江泠。
他手里握着卷宗,用大袖遮盖住,凉雨从伞面下飘过,落在他眉梢,划过硬挺的鼻骨,男人面无表情,目光如一把冷刃。
薛琅先回神,隔着雨唤:“江大人,怎么这个时候进宫来了?”
江泠沉默不语,他身后的工部官员答道:“京郊水位上涨,淹了几处村庄,我们是来禀报官家的。”
“原来是这样。”
薛琅点点头,抬手,虚握住叶秋水的手臂,“我们避一下,让他们先走。”
叶秋水心神不宁,“嗯。”
她垂下眼皮,同薛琅一起侧过身,让出宫道中心的路。
工部的官员纷纷道谢,他们还赶着去宫里请示皇帝,耽误不得。
江泠目光从低垂着头的少女身上划过,盯着他们相触的手臂,伞身向她倾斜,一把青竹伞下遮着一对璧人,他们靠得很近,薛琅像是要将她揽进怀里。
胸口沉闷,这雨仿佛也飘进了江泠的心里,带来微微的寒意。
越过二人,江泠收回目光,茫然地向前走去。
身后,工部官员们小声交谈,“看来传言不假,靖阳侯是真的喜欢叶女使,京中又要有喜事了。”
江泠自始至终都没有开口过,他走在前面,任渐急的雨打湿衣袍。
梅雨季到来,大雨连绵不绝,京郊的水位越涨越高,工部派了许多工匠过去,通往东山的路全都被封锁了,山脚下的百姓悉数移至京中的安济院暂住。
工部没有尚书,所有人都要听江泠指挥,他亲自前往东山,因为曾在儋州任职过两年,知道怎么应对潮汛,有条不紊地将附近的百姓撤走,开渠疏流,降低农田被破坏的范围。
叶秋水知道他接下来会很忙,心里有些担忧,怕他不顾及身体,她配了一些用以应对腿伤的药丸,托江晖送给江泠。
江晖接过,“叶妹妹怎么不自己去送?”
叶秋水只道:“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做。”
江晖叹了一声气,握着药瓶,“行吧。”
他戴上斗笠,带着药送去东山。
因为大雨,薛琅也带兵去东山帮忙挖渠子,疏通堤坝。
他看向不远处的男子,清瘦的江大人冒着暴雨穿梭于河岸边,指挥大家填补缺漏,他身上的衣袍已经完全湿透了,河流湍急,江泠费力地拉起摔倒的匠人,“大家注意泥沙。”
“大人,雨越下越大了,您先回去吧。”
有工匠看向江泠,劝他先去避雨。
江泠没有动,不管事态再急,再危险,他都不会自顾自离开。
雨水噼里啪啦地敲在窗户上,叶秋水笔下一顿,没有心思继续算账。
她搁下笔,看了眼砸在窗台上的豆大雨珠。
大雪过后,必有洪水。
叶秋水很担忧,无心再继续查看账目。
“出事了!”
齐府的小厮急匆匆地冲进内院,“东郊出事了,今岁大雪,水位涨高不少,这梅雨连下数日,堤坝撑不住,今早一大半都塌陷了,工部的江大人带着人抢修了一整日才抑制住,但半个时辰前,江大人腿疾发作,摔进水里撞到流石,到现在还昏迷不醒,薛侯爷跳下去救人,手臂也被划伤。”
叶秋水猛地站起,脸上血色褪尽。
“人在哪儿?”
小厮说:“在安济院!”
叶秋水立刻冲出门,心下焦急,连伞都没拿,还是丫鬟追出来,“姑娘,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