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弄玉(37)

作者: 吃饱去睡觉了 阅读记录

江泠沉默。

半晌,他开口道:“不知。”

曲州是江氏的祖地,将来他去了京师,自然也有回乡看望长辈与拜祭先人的时候,但回的也是江家。

叶秋水意识到可能江泠以后就不会回来了,她怔了怔,很快就笑起来,“不过江宁,你读书那么厉害,将来一定可以成为全天下最厉害的大官。”

江泠却说:“宰相也好,主簿也罢,我没有想要做大官。”

叶秋水疑惑,“可是他们都说你要做大官的。”

“嗯。”江泠点头,“长辈、族人……都希望我可以入仕,江家富奢,但与真正的世家大族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只是我自己……我读书并不是想为了这些。”

江泠思绪幽远,低声道:“我只想尽力做好我自己的事,如果将来真的入仕,希望我治理的地方,百姓能安居乐业,不必挨饿受冻。”

小时候,江二爷教他写字,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诉过他,“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①,不管在什么位置,都要一心为民,临渊持重,不随波逐流,不违背本心。

江泠一直记在心里,他也励志要成为这样的人。

叶秋水听不太懂他的话,但也知道,江泠与别的人不一样。

东门街住着许多富商与官员,虽然与北坊毗邻,但两地天壤之别,北坊的人是不允许进入东门街的,叶秋水曾经看见一个有冤情的老妪找到某位官员的府邸门前,还未来得及开口,官员觉得她蓬头垢面,在府门前游荡有碍观瞻,让下人将她拖走丢远了。

若是换做江泠,他定然不会这么做,如果他是曲州的父母官,娘亲不会被叶大打死,他一定会为她们做主,同样,她也不会数次去县衙讨要米粮反被赶走。

不过,若他是大官,他们大概也不会认识。

叶秋水从来没指望自己能和江泠做一辈子的朋友,她的认知里,曲州已经是天大的地方了,她想象不出还有一个更富贵奢靡的地方叫做京城。

她是个不会被烦恼左右,很快就想通的孩子,难过了一下,叶秋水又笑,说:“你继续教我写

字吧,江宁,要是我学会认字和算术,我就可以赚很多钱了。”

“嗯。”

江泠颔首,继续教她认字。

蓦地,远处传来嘈杂的声音。

叶秋水随口道:“好吵啊,江宁,你家是不是来客人了?”

江泠顿了顿,抬头,一墙之隔外的江宅很吵闹。

大概真的有客人拜访,江泠偏过头,“我先回去看看。”

叶秋水握着笔,“好。”

他翻墙回家,听到动静越来越大,确信这吵闹声是从自己家里传出。

“怎么了?”

江泠拉住一个慌乱中跑动的小厮。

对方一看到他,惊道:“三郎,你去哪里了,二娘子到处找您,出事了,出大事了,知州府被抄了!”

江泠愣了一瞬,“娘呢?”

“二娘子在花厅!”

江泠立刻赶过去。

桌上还堆着宋氏备好的要送给知州夫人的礼,此刻,她坐在厅中,垂眼抹泪,神色焦急,“怎么会出这样的事啊……”

一旁婆子与丫鬟们温声宽慰。

不久,江二爷慌不择路地从外面回来,他急得在门槛前绊了一下,白着脸,被下人扶着,堪堪站稳。

宋氏扑过去,问他怎么回事。

“我……我……”江二爷打着颤,目光晃动,语焉不详地说:“孙知州送去京城的礼,在港口被拦下了。”

宋氏惊叫一声。

江泠听了,不明所以。“什么礼?”

江泠问,但江二爷已经呆傻了,顾不着回答,他瞥见摆在远处的贺礼,回神,“快将这些东西砸了,丢了!”

下人们一拥上前,将昂贵的贺礼端走销毁。

宋氏也吩咐婢女,将灯笼春联撕了,不要张扬,立刻闭门。

江泠又问了好几声,没有人回答他。

*

年底,京师码头截下一艘货船,里面是曲州的官员送给京中贵人的大礼,而前不久,曲州刚因为大雪,向朝廷要了一笔赈灾款。

这份大礼从何而来不言而喻,事情败露的当日,急报从京师发出,第二日孙知州便被抓捕入狱。

宋氏快要哭瞎眼,江二爷到处打听消息,但抓人的官兵是从京城派来的,奉的是皇命,孙府被抄已毫无转圜余地。

明明是新年,但曲州却风声鹤唳,曾与知州府结交的人家战战兢兢,生怕下一个就是自己,江二爷愁眉苦脸,他艰难地维持着表面的风平浪静,在第一时间割断了与知州府的联系,他知道孙知州是逃不掉此劫了,怕就怕自己家也被牵连进去。

事情闹得这么大,江泠总算明白发生了何事,他神情凝重,找到江二爷,问他孙知州私吞赈灾款,给京中贵人送礼之事他有没有参与。

如果参与了,他们江家就是同谋。

江二爷神色慌了一下,而后立刻镇定下来,辞严厉色地说:“怎么可能,那些事情我一概不知,我没有参与过,你也不要担心,你照常准备去京城的事宜,别的不用多想,过两日就赶紧出发!”

为避免夜长梦多,江二爷催促宋氏,让她这几日就同江泠进京。

第21章 败露 “三郎,你是要逼死爹爹啊。”……

临行前,宋氏连夜让下人收拾好了行礼,江泠原本还想再留几天,但他们催促不停,他不得不提前开始整理自己的藏书,到时候一起带去京城。

江泠的书很多,自己屋中堆不下后,后院的书房内又摆了几个架子,平日江二爷常来此地,有时候见客人也会去书房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