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闪婚之后(10)

作者: 李暮夕 阅读记录

虽然嘴里不服,心里也知道她跟她之间的差距。

陈珞是单亲家庭出身,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因为父亲曾经是汤修荃的警卫员,小时候在汤家长大,和汤子期算是青梅竹马。

汤子期无法无天,欺负她欺负惯了,从来都是“陈珞陈珞”的,没叫过一声“姐”。

……

陈珞的办公室打理得井井有条,墙上错落着实木横板,陈列着她的课题资料,厚厚一沓。汤子期拿过来翻了翻,都是什么“抗癌分子机制”、“肿瘤形成与发展机制”、“癌细胞分裂机制”等等。

她大抵能看懂,可很多也不是很清楚。

陈珞翻了会儿,把准备好的纸条递给她:“就是这个人,叫杨述。一个很有名的生物医学专家,刚从美国回来,对制药、生物学和化学都颇有研究,现在是咱们学校的荣誉教授,两天以后从美国回来,你可以去找他帮忙,应该能得到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我上哪儿找他?”汤子期翻过名片,眯着眼睛打量上面的地址。

“他有自己的医药公司,不过,不常待那儿。你过两天再来一趟研究所吧,他跟我们所里有合作,或者直接去学院也行,他应该住教工宿舍。”

“宿舍?不好吧?”汤子期难得露出一丝尴尬。

陈珞哼笑,一脸看好戏的表情:“难得,你也有不好意思的时候。”

“别涮我了,说正经的。”

陈珞也不跟她开玩笑了:“下月初一下午3点,他在医学院的阶梯教室有讲座,你直接去那儿堵他。”

“行,谢了。”汤子期揣着名片离开。

“不客气。”陈珞望着她的背影老半晌,扶了一下眼镜,很轻很轻地提了一下唇角。

第008章 吃面

之后几天,汤子期都在数日子中度过,往常日盼夜盼的假期也变得索然无味。

年前,何舒青得置办一些年货,这几天天天拉着闫峰上街。这日一大早,两人就结伴出了门。快11点的时候,门铃响了。

汤子期从发呆中惊醒,忙到门口开门。

陈珞在门外提了提袋子:“还没吃饭吧?去菜市场的时候碰到你妈,跟我说你还没吃饭,让我过来给你做饭。”

汤子期白了她一眼:“那你到现在才来?我都叫了外卖了。”她把外卖单子取消,摸着干瘪的肚子回了沙发,一屁股坐下,继续换台看电视。

陈珞把门关了,仔细上好锁,熟稔地去了厨房。

屋子不大,客厅和餐厅是互通的,再往北就是厨房,两人一个站厨房、一个待客厅,声音不大也能听得很清楚。

陈珞问她:“你几点起的床啊?”

汤子期懒洋洋地答:“十点半。”

陈珞听了就无语了,撕了一片菜叶子扔进盥洗池:“也就是说,你到现在还没吃早饭啊。”

汤子期:“我妈没给我留。”

听听,多理直气壮啊。

陈珞又是无奈于是担心,说:“下次你没吃饭就打电话给我,我给你送过来。阿姨和闫叔都不管管你吗?”

“别提那两个没良心的,早吃饱喝足出门了。”

他俩的关系,明着是老友,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只是年纪大了,不好再处对象,免得叫人笑话。何舒青心里也怕汤子期反对,不过她倒是多心了,汤子期乐见其成得很。

陈珞哭笑不得:“你也老大不小了,别吃饭都要别人操心。”

汤子期不乐意了:“你是嫌我呢?”

“我怎么敢?”

“没有最好!”

她这嚣张性子在她面前展露无遗,连掩饰都懒。在外面,在学校里,她好歹还掩饰一下,装装乖。

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

从小到大,无论吃的喝的还是玩具,她都抢陈珞的,陈珞比她早熟,打小就懂事,真的把她当亲妹妹一样照顾,根本不在乎。

“吃饭了。”陈珞把菜和两碗饭依次端上桌,过去踢踢她的脚。

汤子期才从沙发里爬起来。

家常菜,三菜一汤,两个人吃绰绰有余了。汤子期夹了一口油焖笋,送入嘴里,幸福地闭了闭眼睛。

陈珞轻笑:“德行。这模样,以后谁要娶你?”

汤子期伸出跟手指摆了摆:“那可不一定。”

“怎么说?”她唇角还含着笑,“说真的,以后要真没人要啊,去网上挂个牌相一相得咧。”

汤子期啐她:“瞎他妈说什么呢?我会没人要!”

陈珞皱眉:“女孩子,谈吐文明点儿。”

汤子期一点儿不怕她,还瞪她:“我怎么不文明了?”

陈珞知道她一肚子坏水还满脑子歪理,懒得跟她计较,低头吃菜。她吃东西的时候很斯文,目不斜视,半点儿声音不露。

汤子期却不打算这么放过她,就要缠着她,要让她膺服:“谁跟你说我没人要了?刚刚相了门亲,已经定下来了。知道谁吗?”

陈珞夹菜的手一顿,抬头诧异地看她。

看到她这反应,汤子期得意极了:“是个武警消防部队通讯站的长官,专门管信息通讯和统筹传送的,肩上两杠,二毛二,跟你差不多年纪,厉害吧?”

陈珞笑了一声,低头继续吃菜:“……挺好的。”

她的反应这么平常,甚至还有点欣慰,颇有种“这个惹祸精终于要嫁出去了”的感觉。汤子期泄了气,有种一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装逼装逼,就是要让对方产生心理落差感,这逼才算是装成功了。她半点儿反应没有,她这独角戏啊还怎么唱下去?

汤子期郁闷地扒了一大口饭。

下午汤子期有事,吃完饭就背了自己的小牛皮包包出了门。

这包还是当年她考研成功后,陈珞送的,是一个意大利的小众品牌,价格不菲。白色小牛皮,质地细腻,周边大了一圈小铁钉作装饰,双肩背着也不累,她用了两年了。

“你慢点儿。”陈珞在后面喊她。

“知道知道。”

她这次去帽儿胡同拜访一个老人家,地点在东城区,是放假前孙娉吩咐的。这事儿也不是强制,孙娉也就随口一提,不过汤子期性格开朗,挺乐衷这种事情的,满口答应下来。

打车到那边,师傅要往胡同里开,车却在半路抛了锚。

两人下来看,路面上一片冰棱子,正巧从头顶的树梢上滴下来。前几天就开始断断续续下雪,好不容易等到今天放晴,没想到路面还没解冻。

司机师傅苦着张脸:“小姑娘,不收你钱了,还有一点点路,你自己走吧,实在是不好意思。”

“该说不好意思的是我。”汤子期不由分说把钱给付了,像是怕他反悔,飞一般窜进了胡同口。

“这姑娘——”司机善意地笑了笑,打了拖车电话。

……

敲了门后,里面却没有人应。汤子期看着紧闭的两扇大门,有些苦恼,又敲了两下。

还是没人应。

这时候天色渐渐暗了,她在就近的胡同里兜了一圈,进了一家面馆。

里面稀稀落落没什么人,她看了看,挑了最里面的位置。这时两人从门外进来,高大的身影,一下子就挡去了门口大半光线。

汤子期抬了一下头。

就这一下,她就笑起来,朝他们招手:“俞站长!这边!”

她热情的招呼让这个死气沉沉的店都热络起来了,店里仅有的几个人都朝门口那两人望去。

俞北平额头的青筋不易察觉地跳了跳。要不是这么多人都看着,他真想抬脚就走。

远远望去,汤子期还没心没肺地冲他笑着,半点儿没有自觉。

李从周搡了一下他的胳膊,笑道:“认识?”

他笑得有点不怀好意。

俞北平不喜欢大庭广众下这么被人侃,不自在地说:“不熟。”

说话间,两人已经朝汤子期走去。人家都招呼了,众目睽睽的,也不好不搭理。何况这趟他不是一个人来,身边还有一个李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