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太她有点疯(181)

服务员小声说:“太太,这位先生已经买过单了。”

林遇梵从钱包里拿出钱放桌上:“别人买单跟我没关系,这是我付的餐费。”

谢老板一身冷汗,他真是买单买出个错来了。得罪谁不好,得罪人赵太太。

“赵太太,你别生气。做生意讲究的是亲兄弟明算账,我们一码归一码……”

孙敬喜怼他:“做生意最讲究的是信用二字,谁跟你亲兄弟明算账。借过,你堵住我的路了。”

谢老板赶紧退了一步给她们让出位置。

出了餐厅,贺晓晴小声笑道:“你们两个刚才真凶。”

孙敬喜教她:“有些人没脸没皮的,不是可以结交的朋友,你就得对他凶一点。”

林遇梵倒也还好,毕竟当初选择不跟季书宽合作是她自己的选择,她只是讨厌谢老板这种不讲信用,还以为能跟她成为好友的人。

上车后,先送孙敬喜回家,贺晓晴则和林遇梵去出版社上班。

成为老板之后,确实上班自由多了。

除非有重要会议或者工作,林遇梵现在很少早上出现在出版社。

今天下午安排了会议,林遇梵一来,贺晓晴便去组织人开会。

红姐的儿子病好之后,她终于回来上班。

林遇梵慰问了几句,才开始正式开会。

开会惯例是陈主任先汇报近期出版社的工作情况。

除了三毫纸小说和《万象》杂志的筹备之外,接下来主要是推进季书同遗作的发行。

负责相关工作的阿棠道:“季书同的遗作已经印好,礼拜三礼拜四开始送去各大图书市场,礼拜六会在港城书局举行一个纪念活动,季家人将会出席。”

林遇梵问:“《港明日报》是不是会给季书同遗作打广告?”

阿棠:“是的。会有一个专访。我们要不要借这个势,推我们的广告信息?”

这还是之前杨品文提出来的想法。

林遇梵摇头:“不用。不要混一起。”

阿棠记下来:“社长你也会出席吗?”

林遇梵:“我会去。”

接下来是关于三毫纸小说的出版问题。

卉岩道:“《房客多情》和《夺魂锁》已经修改好,社长你看过没问题,那我们就开始付印了。我们首印定的是各一千册。还有另外两本小说也已经完成第二次修改,在第一批小说出街之后,可以马上准备印刷另外两本。现在我们比较担心的是,怎么让更多的读者知道有三毫纸小说。”

阿晋建议:“可以在报纸上打广告。豆腐块广告,价格也不算贵。”

老板肯定给得起这个钱。

大家都认为打广告是最快最直接的宣传方式。

卉岩:“就算打广告,也要有的放矢,要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

这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就是《黄金大劫案》。

卉岩没说出来,但林遇梵知道她的意思。

《黄金大劫案》配合广告宣传,那绝对是能够引起小小轰动的。

关于能不能写《黄金大劫案》的问题,她问了赵之敖的意见。

赵之敖不但赞成他们写,而且赞同他们写得轰轰烈烈的,借此转移军统和警方的注意力。

林遇梵把前面的桌子放边上去:“我考虑过了,《黄金大劫案》可以写,有合适的作家吗?”

卉岩笑容浮上了脸,她已经提前挑选好了人选:“有合适的作家,我马上联系。”

卉岩做事让人方心,林遇梵算了下时间,道:“为了配合宣传,这本撰写速度要快,几天内要写好,下周我们就可以付印出版。”

卉岩对红姐说:“红姐,你先去申请书号。”

红姐点头:“好,我等会儿就去。”

接下来是杂志上的事,王牧寻这几天都没怎么睡,他顶着黑眼圈开始汇报工作。

这一世的王牧寻跟上一世比,真的改变太大。

上一世林遇梵催他写稿催到想哭,她何曾想过,他会这么积极投入工作。

《万象》没有邀请著名作家来写卷首语,所以卷首语就是林遇梵自己写的。

重点篇目有王牧寻的《螳螂》之外,还有邀约作家写的游记,散文,时事评论,以及寻找到卖香烟小女孩小婉萍的下落,做了第一篇的追踪报道。

王牧寻说:“所有的稿子都已经审完了,美工也已经开始做相关的设计,内容足够丰富,就看怎么打响我们的名头了。”

林遇梵给大家打预防针:“创刊号肯定是亏钱的,广告上我不打算投入太多。可以做一些优惠活动,例如买杂志送三毫纸小说;买两本或者三本三毫纸小说,送一本杂志之类的。”

《万象》有时间慢慢积累名气,她不着急一炮而红。

她还打算大量送亲戚朋友和媒体记者,主打一个,事后发现——问米专栏的米仙是个精准的预言家。

陈主任略有担忧:“这么送法,我们岂不是要亏很多钱?”

林遇梵:“前期亏点钱没事。”

亏钱没事!

有老板这句话,大家就放心了。

上次他们开会定下来杂志定价1港币,王牧寻问要印多少册比较合适?

陈主任建议:“印1000册吧。”

印越多亏越多,创刊号可以印少点。

林遇梵已经想好了:“印3000册。”

三千册太多了!

陈主任给林遇梵算账:“我找王牧寻和财务一起算过,稿费成本大概300元,印刷成本300元,其他成本200元,也就是说每一本的成本价在8毛钱左右,我们定价1元,但给到图书商,批发价最多6毛。所以我们每印多一本,都是亏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