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第四期《问米》专栏的内容给到王牧寻。
王牧寻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问米:春季是雨水多发季节,米仙可有警示。】
【米仙:开春干旱,注意防火,特别是棚户区。】
1949年春季棚户区确实发生了特大火灾,烧掉几千木屋,烧死数十人。
是港城有史以来最大惨案之一。
但火灾具体发生在哪天,王牧寻并没有印象。
他不禁感叹这米仙怎么会这么准?
想起林遇梵之前跟他说过的话,他怀疑林遇梵口中那位,做梦可以梦见未来的朋友,可能就是米仙本人。
那米仙会不会做梦梦见赵之敖的未来?
所以上次林遇梵才会一再询问他《螳螂》故事原型和能不能改结局的问题。
他恍然大悟。
难怪林遇梵对他态度比之前疏远。
她可能是怪他,对赵之敖见死不救。
王牧寻心中叹了声,这也没什么好解释的,他确实自私,确实是见死不救。
“发什么愣?”林遇梵问他。
王牧寻笑道:“米仙这次如果真预测准了,大家提早做了预防,那真是一大善举。”
“是啊,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林遇梵其实也不记得那场火灾的具体日期了,不然这么重要的事,她不会说得模棱两可。
王牧寻赞同:“你是对的。”
林遇梵笑着站起身,“快去忙吧。”
王牧寻出去,林遇梵端着茶杯和贺晓晴去了二楼。
在二楼方寸影业办公室里,沈捷顾慧玲在和林遇武商量首映的事。
《黄金大劫案》后天上映,明天晚上七点在云河电影院举行首映礼。
这次首映礼邀请了赵之敖林遇梵以及沈导夫妇的圈中亲朋好友,此外还请了文化圈众多名人,十多家报纸杂志的编辑和广播记者等到现场进行观影。
沈捷是没想到请了这么媒体记者,他笑道:“这次的规模,有点像好莱坞的阵仗。”
林遇武完全是按照林遇梵的要求去办事的,他道:“按照老板意思,就是照着好莱坞的模式来的。反正我们这边已经打点好了,上映之后,报纸杂志广播都不会断我们这部电影的宣传。”
林遇梵坐下后,交待:“好好招呼这些媒体文化人,处好关系,对大家都有益。不过口碑还是要靠作品本身的质量,对此我也有信心。”
林遇武让她放心,“我和沈太太都分好工了,媒体人我负责,文化人她搞定,绝对不会出差错。”
跟人打交道方面,林遇武和顾慧玲都是社交牛人,出品方面沈捷质量把握的也很好,两方配合,才能把票房努力做大。
沈捷笑道:“好忐忑,就怕期望太高,票房没达到预期。”
林遇武问:“我们预期的票房是多少?”
顾慧玲:“以我们的投资计算,超过去年的票房冠军我们才能保本。我是希望至少能达到15万港币票房,如果能达到20万港币,那就载入史册了。”
林遇梵分析:“港城有将近两百万人,我们只要能让百分之十的人进电影院,按照目前每张电影票1港币的票价,我们只要有20万人进场看电影,那就足够了。”
沈捷是个悲观主义者,“百分之十也挺难的。放低期待,能有15万票房就很好了。”
相反,第一次操盘电影的林遇武很乐观:“反正只要有9万票房,分到手大概4万多我们就能保本,以现在《黄金大劫案》的热度,用他们本地话说就是洒洒水啦。”
林遇武成功把众人逗笑。
沈捷:“反正我任务算是尽力完成了,接下来等待观众检验。”
聊了会儿,林遇梵问:“沈导,接下来你们有什么计划?”
沈捷笑道:“我还想问《螳螂》能不能拍呢?”
林遇梵目前并不想拍《螳螂》,她说:“《螳螂》先搁置一边,我们还有一本很畅销的三毫纸小说叫《房客多情》,沈导你有没有兴趣把它改编成电影?”
沈捷问什么类型?
林遇梵便跟他详细聊了聊。
沈捷和顾慧玲听后都有兴趣,觉得这个类型他们以前没做过,可以试一试。
“我们回去先好好拜读研究一下这本小说。”
林遇梵叫贺晓晴拿两本《房客多情》给沈捷夫妇。
这边还在聊着,贺晓晴拿了两本书进来给沈捷夫妇,并附耳跟林遇梵说:“梵姐,谢老板来了,他在外面想见你。”
林遇梵本不想见这个谢贵祥,可转念一想,她也有事要跟他求证,便轻声吩咐晓晴:“你让他等着。”
聊完明日首映的安排,沈导夫妇先行离开,红玉和铁龙去银行取钱,林遇梵又和林遇武沟通兆阳印刷厂的事。
兆阳印刷厂的软硬钉子都被林遇武拔了,目前正常运转,并开始大量接自家的订单。
“囤纸浆的事,你别忘了。”
林遇武道:“忘不了。已经在建仓库了。我做事你放心。”
这边聊完,林遇梵才让晓晴把谢老板叫进来。
就在方寸影业的办公室里,谢老板笑眯眯推门进来,手上拎着一个大果篮。
“赵太太、林五爷,哎呀,好久不见。”
林遇梵坐在一旁没说话,林遇武同样满脸堆笑地讽刺:“谢老板,几个月不见,你怎么脸都黑了?咦惹,肯定是脸皮太厚,心黑到脸上来了。”
这嘲讽!
谢老板:“……”
幸好谢老板也是见惯场面,确实是脸皮厚的人,他放下果篮,苦笑着赔礼。
“我的错,我谢某人没文化,听信了底下人的谗言,他们说现在三毫纸小说赚钱,我们自己有印刷厂,有优势。那我就想着注册一家出版社也来做这门生意,名字我也想不到好的,拍拍脑袋就决定直接用三毫纸小说出版社这个名字。谁想到跟你们撞车了。我这真是无心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