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太她有点疯(76)

其次,比经验更重要的是,小说出版社起步阶段很烧钱,她哪来这么多资金?

她手上这些钱,可能只支撑的起出版社一两年的费用,所以,她要趁着她以前那三位作家同事还没抵达港城之前,把钱赚了。

怎么赚钱?怎么才能快速得让钱生钱?

现在是1948年8月底,今年下半年到五十年代,会有大量的人口涌入港城。

其中不乏有钱人。

怎么才能从他们身上赚到钱,这或许是个不错的思路。

这些人来了,马上需要解决的,不外乎衣食住行这四样。

赵之敖现在做的生意,除了橡胶之外,还包含了“衣食行”这三样的商行和车行,唯独没有地产类的。

地产类是来钱最快最猛,最容易暴富的。

林遇梵每天看报纸,主要就是看广告版面的各种分类广告里,有没有可以捡漏的信息。

这几天她就看到了两则。

一则是孙敬喜家旁边那个龟背山的售卖广告。

另外一则是一栋工厂宿舍楼的出售信息。

林遇梵先打了龟背山广告上面的联系电话,听筒里传来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找谁?”

那妇人声音很凶。

林遇梵:“我在报纸上看到你们刊登的广告,你们是要出售卖龟背山是吗?”

妇人说了句:“你稍等。”

随后便听见那妇人在用粤语很凶地在叫人。

没多久,一个同样声音不耐烦的中年男声传来:“哪位?”

林遇梵说了来意后,问了相关的信息,因知道对方姓周,便问:“周老板,不好意思我问一声,龟背山是你个人产权吗?”

“999年租约,你能活999年吗?相当于个人产权转让。全港城没几个我这样的山头。”因为特殊,所以周老板才能这么理直气壮,漫天要价。

是的,他要价25万港币,这对林遇梵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不过,只需要半年多一点,明年初,这座山的价钱就会从25万变成120万。

周老板不愿意在电话里讲价,他建议林遇梵先自己去龟背山看看,真的有兴趣再给他电话。

打完电话,林遇梵快速在笔记簿上记录下龟背山的信息要点,接着打了第二个电话。

第二个电话是个办公电话,接电话的经理表示,这是鞋厂的宿舍楼,总共有四层,每层八户,每户300平方英尺,不能拆分,整栋出售。

林遇梵快速换算,这栋楼大概占地280平米左右,四层楼的建筑面积总和在一千平方米以上。

因为是整栋出售,不能拆分,所以单价并不高,每平方英尺只售18元,但整栋楼售价高达17万港币。

林遇梵手中没有这么多钱。

她把之前卖商铺的美金和手中金条全部换了,大概能凑到四五万港币。

除非她把《山静日藏图》卖了。

不过,现在战乱,也不知道字画值不值钱。

左思右想,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那就是去银行抵押房产。

她只需要把空置的浅水湾别墅抵押给银行就应该够钱买宿舍楼了。

虽然买龟背山未来的利润可能更大更赚钱,但龟背山买回来,明年才卖的出去,而且存在不确定性。

万一明年没卖出去怎么办?一个大坟场,砸手里,她还要想办法还抵押的贷款,别说开出版社了,她恐怕连浅水湾别墅都保不住。

买宿舍楼则不同,宿舍楼只要能拆分出售,钱是稳赚不赔的,未来几个月,肯定就会有大量人口涌入港城,这种小面积的房子根本不愁卖。

哪怕最后卖不出去,也可以出租赚钱,24户小户型每月收租,怎么算都不会吃大亏。

所以,龟背山能不能买先放下不提,她决定想办法把鞋厂宿舍楼拿下。

但买宿舍楼这么大动作,不可能瞒过赵之敖。

认真想想,瞒不过去正好,她倒想动用他的关系,赚更多的钱。

就是不知道他的大腿,让不让她抱。

她是个行动派,当天下午就跟铁龙去了市区的耀辉鞋厂宿舍楼。

17万的大楼非常破旧,外墙油漆剥落,玻璃窗户大部分都是坏的,看上去毫无生气。

铁龙摇头:“大少奶奶,这是个骗局吧?这破楼值17万?”

就是因为看上去破,总价又高,才会轮到林遇梵来捡漏的。

这方面,林遇梵倒是有信心:“花几千翻新一下就会焕然一新。”

林遇梵算过,4层24户如果能拆分开来售卖,那每平方英尺的价格至少能翻倍,甚至更多。

其实她只要能把宿舍楼搞定,赚的钱,够她开一家小小的出版社挥霍十年八载的了。

而目前最大的难题,就是怎么说服房屋署,允许她拆开来卖。

这肯定需要动用人脉关系。

陪着她来看房的鞋厂经理是个微胖的秃头,他非常热情:“我们是厂里生意不好,裁了很多工人,用不了这么多宿舍。不然我们老板也不会舍得卖。这地方去哪里都近,你买来出租,那是稳赚不赔的。”

林遇梵嫌弃道:“你这房子,窗户脱落,内墙外墙掉皮,我看水路电路也都老旧了,我买过来,还得花大价钱装修,价钱还这么贵……”

那胖经理知道林遇梵想要讲价,他笑道:“太太,你要是有心要买,我可以帮你问问老板要个好价。”

“大概能低多少?”

“应该低不了太多的,现在到处都涨价,估计最多就是抹掉零头,收你17万整。”

林遇梵收起手里的折扇,“你们这个宿舍楼如果不能拆开来卖,根本没人会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