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夫子的白月光重生了(96)
跟姜玉晚商定好时间,她起身,准备归府。
扶楹站在门口,冲她挥挥手,再交代小厮慢些。
*
之后,扶楹不经常出府。
时过驹隙,离与姜玉晚商定好的日子越来越近。
前儿刚又下了场雨,今日却暖和起来了。
天光乍亮,乌云消散。
一点点的暖光汇聚,还带着一场雨后的冰凉。
婢女快步走近,俯身言明道,“姑娘,府外有一女子来找您。”
扶楹虽是疑惑,却还是让婢女把人给请了进来。
她刚到前院,便见小九在院子里等她。
待见到她,小姑娘眼里含笑,乖巧唤她苏姐姐。
扶楹脸上笑意还未消下,就听见小九道,“我今日来,是同苏姐姐道别的。”
扶楹诧异,抬眼望去。
时间还早,日头不大。
暖光斜斜洒在地面上,把人的影子拉长。
周遭的一切都沐浴在暖光中,只有小九,面前与身后皆是无一点暖意的昏暗。
扶楹这才发现,小姑娘浑身透着疲惫和无力,面色苍白,没有一丝红润。
她扯着嘴角,说,她要跟着明府的小姐去往岭南了,以后怕是再不会回来。
这些日子,扶楹也忙。
待她闲下来时,也总想不起来同小九联系。
算下来,除了很久之前的那次碰面,她鲜少与小九见面,自然不了解她如今的境况。
但明府的小姐,扶楹还是听过的。
明府上下只这一位小姐,打小就娇宠着长大的。
但明小姐性子灵动,即便身份尊贵,却不娇蛮,是个好相处的。
小九在明小姐跟前侍候,不用挨饿受冻,也不会受委屈。
但冷不丁听见小九这样说,扶楹不免吃惊。
一时竟找不出话挽留,只得静静听她讲话。
在小九提起逝去的娘时,扶楹心头涌上歉意。
原来,从遇见小九开始,再到现在的离别,已经很久了。
她心中百感交集,眼底染上湿意。
小九俯身接着道,“姐姐待小九有恩。”
“若是……”
小姑娘泪光盈盈的。
虽是感到不舍,却还是把话说完整,“若是以后还有机会与苏姐姐相见,我再来报答姐姐。”
扶楹嗓音干涩。
她知晓,小姑娘来辞别,不知下了多大的决心,挽留的话,她说不出。
她浅笑,让小九进去坐会儿,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小丫头笑着拒了,“不了。家中事情琐碎,还有好些未料理呢,我这就回去了。”
扶楹叮嘱道,“日后,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暖光汇聚,星星点点的光亮落下。
鸟雀从头顶飞过,颤抖着羽翼,逆着风,飞往远方。
小姑娘的步子虽慢,却走得极稳。
只在刚走出三步远时,回头望了眼扶楹,之后,就未再转过身。
暖光蕴出浅金色的光晕,落在小九身上。
带着孤冷与决绝。
各人有各人的决定,非是他人能左右的。
人的这一生,总要为自己活过。
如此,才算作数。
听见盈玉轻声唤她,扶楹回过神。
盈玉听见风声,气喘地跑出来,怀里还揣着一袋碎银子。
见小九已经离开,不免失落,“姑娘,小九已经回家了吗?”
“前日,奴婢跟姐妹出去逛街,看上了一支簪子,心里念着要送给小九。”
盈玉看着手里的杏花簪子,轻轻叹了口气,“但是,恐怕再没有机会送给她了。”
扶楹抿唇,不知该作何回答。
她知道,即便小九回了家,但小九的娘亲,再也没有机会归家了。
从此之后,屋内空空荡荡,只剩下远去的,一声更比一声轻的咳嗽声,直至,最后的痕迹彻底消失。
这恐怕,也是小九答应跟明府小姐去江南的原因。
扶楹思绪转了转,心里清楚。
她伸出手,覆在盈玉肩膀上。
接着,轻轻拍了下,以示安慰。
扶楹仰头,看了眼这无尽头的苍穹和暖光洒下的盎然春意。
没关系的。
或许,在某个清晨,于某个地方,我们转过身,还会相见。
*
天气转暖之后,京城夫人小姐闲了下来。
趁着天色好,各家发出帖子,有的是宴请好友或者其他贵女们,一同去游船。
但大多是在茶楼订个包间,吟诗作赋。
扶楹对这些不感兴趣,拒了许多帖子。
但盈玉还是按部就班,把各府的宴请呈上。
这次也不例外。
扶楹正坐在条案上,手里握着毛笔,临摹着字帖。
见盈玉进来,抬眼望过去,问道,“今日是哪家的姑娘?”
盈玉笑着应声,“是嫣然小姐。”
“姑娘这些日子总闷在家里,不妨出去走走。”接着,盈玉给扶楹添置了杯茶水。
扶楹思索了一番,到底是停了笔,“行。”
扶楹想了想,又问了一句,“可有说是什么时候?”
盈玉连忙应声,“说是晚间,趁着夜色好,姑娘们一起去摘星楼聚聚,咱们赶着晚些去就好。”
扶楹心里有底,点了点头。
盈玉退下去,去交代旁的事情了。
毛笔被放置在手边,扶楹也无了再去碰的心思。
她干脆起身,至前院,找母亲说说话。
天气转暖,苏母身子也好些了。
柳姨娘月份大了,加之,上次有小产的迹象,后来也不敢多走动,整日待在自个儿的小院里。
除了顾念青时不时去那里几次,其余时间都静悄悄的,未出什么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