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换亲四年未见,战死的男人回来了/年代漂亮原配/军官老公厌恶她,那就离,不原谅(258)

作者: 咿伊 阅读记录

杨芳越想心里越为自己的外孙不满,不行,这事她可得好好跟曼曼说一声,小北是小北,儿子是儿子。

这两人哪能混做一团,以后她外孙长大了,万一得知这事,让他咋看待自己的父母,咋看待自己的来历?

糊涂啊。

沈曼和顾青林,沉浸在看两个孩子的喜悦之中,并没有察觉到杨芳的情绪。

没几天,沈曼出院了。

出院的时候,杨芳将她全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一双眼睛,生怕她被风吹到,以后落下病根。

她还跟顾青林千叮咛万嘱咐,“青林啊,女人坐月子可不能马虎,千万不能让曼曼吹到风,更不能让她碰冷水,碰一些生冷的东西。”

“还有坐月子期间的饭菜也有要求,你回去之后弄两只鸡回来,鸡汤是必不可少的,要是能弄到鲫鱼那就更好了,鲫鱼汤也很适合月子期间吃,还有那个炖猪蹄……”

沈曼终于回到了自家床上,听着她妈对顾青林的各种交代叮嘱,享受着来自家里三人的悉心照顾,每天各种好吃的轮着来,她都快吃胖了。

至于两个孩子,顾青林弄了两张一模一样的小床,摆放在他们的床边。

沈曼侧头就能看到两个孩子的动静,沈明川也没闲着,他在屋里陪着她聊天解闷。

顾青林和杨芳两人,一个负责去外面给她买鸡买鱼买东西,另一个负责给她做好吃的,下奶的东西。

一开始杨芳还担心,一下子有两个孩子,自家闺女的奶水会不会不够,不过后来她发现她想多了。

沈曼的奶水很充足,甚至两个孩子喝饱了,还有多余的会溢出来。

好在,这种情况没几天就好了,奶水依旧充足,但是不会溢出来。

第233章 名字

沈曼从医院回来的第三天,杨芳瞧见顾青林出去了,估计好一会儿才能回来。

于是她走进了屋内,将沈明川叫了出去,又将门给关上。

沈曼看着她妈这这样子,有些摸不着头脑,“妈,有事吗?”

咋感觉像是要跟她说啥大事。

杨芳坐到了她床边,看了眼睡在小床上的孩子问道,“曼曼,你老实跟娘说,你们给孩子取名小北这事,是谁先提出来的?”

按理说,孩子的名字,应该由孩子爸妈来决定,她一个当姥姥的,还是少插手。

可是自从得知她亲外孙,被他亲爹亲妈当成别的孩子的替代品,她实在忍不住了,非要给她外孙争取一个公道。

沈曼微微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她妈的意思,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咋解释。

难道该说,小北其实就是她的孩子,也是她刚生下来的这个孩子?

如果真的这么说了,估计她妈都要把她当神经病对待。

当初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弄得现在不好解释。

杨芳见到自家闺女,迟迟没有开口说话,她越发肯定这夫妻俩,就是将她乖乖外孙当成别的孩子的替身。

这可把她气的不行,猛地站起来。

“曼曼,你说说你们办的这叫啥事啊,有你们这样当父母的吗,你说说,换做是我思念别的孩子,将你的名字改成别的孩子名字来思念她。”

“你长大知道这事之后,心里难道会舒服?你难道不会因为我的所作所为而伤心,影响到我们母女的感情?”

沈曼沉默了,她妈的这几句话,彻底将她给敲醒。

虽然小北就是她刚刚生下来的小北,可这事除了她和顾青林以外,谁也不知道。

如果以后孩子长大,意外得知这事,他们也不好解释,肯定会影响到孩子跟他们俩之间的关系。

想到这里,沈曼心里忍不住后怕起来,她紧紧攥紧被子,“妈,这事……是我们考虑得不对。”

“不过我们给孩子取名小北,不是让孩子当别人的替身。”

“你可是我亲妈,你觉得我能做出这种傻事?”沈曼拉着杨芳的手,轻轻晃了晃,跟她解释道。

杨芳白了她一眼,叹气道,“我也不想相信我杨芳生出来的闺女,会做出这个傻事来,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摆在我面前让我不得不信。”

“你敢说,你没有看着我亲外孙,脑子里却想着那个早已回家的小北?”

她真是又气又恼,恨不得掰开自家闺女的脑袋看看,里面究竟装了啥。

能干出这种蠢事。

明明之前,她和青林不是这样拎不清的人,咋生完孩子就变了?

沈曼知道她妈真的生气了,也反应过来自己这事做得确实不对,好在她妈提醒了她。

她伸手抱着杨芳,靠在她肩膀上,犹豫片刻,还是决定将这事跟她说说,至于她妈信不信,那就不是她的事了。

“妈,如果……我说如果,小北其实就是我和青林的孩子,你信吗?”

杨芳低头瞪了她一眼,“你当你妈我傻是不是?”

算算时间,小北那孩子出生的时候,她闺女刚和陆正国结婚没多久,她哪来的时间生孩子,还不被人发现?

那时候,曼曼和青林压根不认识,咋可能会有孩子。

沈曼抱着杨芳的肩膀,低头用脸蹭了蹭,犹犹豫豫开口道。

“妈,我知道说出来很荒唐,但是小北不仅是我和青林的孩子,而且还是你身边躺着的这个外孙。”

“我没有拿小北当替身,因为他们俩就是同一个人。”

“我在梦里梦到,之前的那个小北,是我和青林未来的孩子。”

“不仅我梦到了,青林也梦到了,你仔细想想,其实小北不仅跟青林很像,而且跟明川和我都很像,尤其是那双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