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在古代摆摊发家(98)
贺凝文笑笑,转身去了北边。
她推开北边屋子,这屋子最大,里面有柜子有桌子,东西很是齐全,而且还是个向阳的屋子。
“嫂子,你们住这间。”贺凝文站在门边冲菀絮招手。
菀絮怀中抱着满妹,初来陌生的地方满妹睁的眼好奇的四处看。
“这也太大了。”菀絮往里面瞧了一眼便不愿住进去,这么好的屋子自然应该给苏意安住。
贺凝文猜到了她的想法,便道:“我和苏姐姐睡那边那间屋子,苏姐姐说她不常在屋中所以睡哪里都一样。”
“再说,这屋子向阳,嫂子你可以在屋里绣花,大哥可以在窗边抄抄书,都很方便。”贺凝文把苏意安交代的话复述了一遍。
贺母一听便知这是苏意安的意思,她笑了笑,“就这样住吧,就空着两间屋,你们人多睡这间大的正好。”
如今贺颂元能拄着拐走路,贺母便让他同菀絮一个屋睡了,人家小两口总分开也不是个事。
-
回程的牛车一进村,就被村里人瞧见了。
村民本想拦住问问,可一瞧上面还坐着个人,大家就歇了心思。
苏意安没想到他们回来的还挺快,听见门外声响她就走了出来。
“那边安顿好了?”她问。
贺允淮跟在她身旁,将剩下的背篓放上牛车,“放下东西就回来了,那边娘和小妹收拾着。”
院子里剩下的东西不多,也就三个背篓两个人。
东西都放上牛车后,苏意安便锁上了院门。
赵四送这两趟一点也没少赚。
平日里他拉一个人才几文钱,跑一趟镇上来回赚六十文差不多。
今个贺家给了他二钱银子,瞧着不少。
送完了人赵四便去买了一斤肉,想着今日改善改善。
没成想牛车刚到家门口,就被村里人围了上来,他赶紧用东西遮住了板车上的肉。
村里人实在好奇,都等着赵四回来问问,这不早早就围坐在了他家门前。
“等会啊,我先把我家牛赶回家。”赵四给他媳妇使了个眼色,让门前的人让出一条路,这才匆匆赶着牛车进了院。
等把银钱和肉放好后,他这才出来。
“快说说,咋样啊。”村民催道。
赵四咧嘴一笑,把今日瞧见的同村民说了一遭,末了又补充道:“要我说还是咱们村里好,你们是没瞧见那小的院子,就要十多两一年。”
“原来不是买的啊。”
“豁,老三你还真敢想,镇上一处院子就几十两,谁能买得起。”赵四道。
村里人多是羡慕,散了后便匆匆回了家,与家里人商量着要不要也去镇上摆个摊。
她们虽没想赚钱租个院子,但是若真能赚这些钱,拿回家可是能在村里盖一处砖房的。
贺家搬走的消息,贺二婶还是三日后从旁人嘴里听说的。
年后她便同老二分了家,这些日子气得她病倒了,如今身子刚好,一出来却听见这么大一个消息。
“真走了?”贺二婶抓住那人的胳膊,咬着牙问道。
“都走了好几日了,听说赚了好多钱,这不一家都搬去了镇上。”那人故意气贺二婶,添油加醋的说:“你瞧瞧,若当时你不去人家家中闹,指不定她们这一走就把院子和地都留给你们家了。”
贺二婶没想到短短一月贺家大房竟变了天,过上了好日子。
她又悔又气但更多是嫉妒,听说回了家便又病倒了,一连半月村里人再也没瞧见过她。
第51章 食肆买卖被村民瞧见
贺母她们搬来怀安镇已有半月, 这些日子贺母一直在前面食肆帮忙。
一开始她还不习惯同食客说话,毕竟以前处在后宅之中,可渐渐的她放下了所谓的脸面。
脸面又有什么用, 哪里有每日数铜板来的快哉。
“娘, 今个不做早饭了, 苏姐姐说去外面买些包子回来。”贺凝文洗了把脸,拦住了要去灶房的贺母。
“那我去买, 你吃几个。”不用做早饭, 贺母也省了心。
贺凝文伸出两根手指,冲着贺母说道:“两个。”
贺母回屋拿了钱袋, 便去了巷口卖包子的摊位。
她出来的早, 摊位上第一锅包子还没熟。
那摆摊的夫妻日日在他们巷口这做生意,贺母与她们早已熟悉。
“婶子,又是您来买包子,还是老样子?”头上裹着头巾的女子拿出三张油纸平铺在桌上。
如今肉价降了,所以包子卖的不贵,肉的五文钱能买两个, 素的仍旧是一文钱一个。
贺母让她包了十个肉的十个素的。
“怎么今个裹了头巾。”一般生产后的妇人会这样包裹住头发, 可贺母记得她孩子都十来岁了。
那女子叹了口气,见包子还没熟便同贺母聊了起来。
原来她劳累久了身子一直不好, 昨夜回了家头疼的厉害,郎中说是吹了风,让她在家好好歇歇,可包子摊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这不她今日就裹上了头巾。
“咱是那操劳的命,没办法。”那女子将出锅的包子用油纸包裹好,这才递给贺母, “对了婶子,你们铺子里那年岁和我家幺儿差不多的姑娘是您闺女吧。”
贺母不晓得她为何这么问,但还是点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