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寡后嫁给了皇帝(120)
—
站在高处的魏少莹等着的那盏灯被高高悬挂了起来,她终于露出笑脸,布局多日终于是成了。
不慌不忙地回到了梁太后所在的水榭之中。
梁太后正听着勋贵夫人们说着最新的戏文,见到魏少莹回来,问道:“可是找到彩头了?”
魏少莹摇了摇头,楚楚可怜的对梁太后道:“娘娘,臣女找了许久没找到,想回来沾沾娘娘的福气。娘娘不如也去逛逛这灯会吧,臣女跟着娘娘说不定能捡到大彩头。”
梁太后看着她撒娇的模样,甚是怜爱。
左右在水榭里坐久了也无趣,不如逛逛也行。
那些夫人们也早有此心,不过是为了陪着两个太后才不好跟着那些年轻女孩们去那灯林之中。她们倒不是为了什么彩头,而是上了年纪后如此热闹的灯会很久没有去过了。
梁太后带着几位宗亲女眷还有一些勋贵夫人们走出水榭。
还有部分人留下来陪着沈太后。
沈太后抬手拨了拨茶碗里的浮沫,双眼眯了眯。
—
出了水榭,魏少莹替梁太后引路,有些夫人跟随而行,也有一些夫人选不同的路。
一路上梁太后颇有兴致,看着那些灯中藏着的诗句很感兴趣。
也不知哪位夫人感叹了一句,“若是在元宵的灯会,民间还不知道会有多少有情人约在这林子里相见呢。”
其他人都低低地笑了起来。
魏少莹紧紧地握住手,尖锐的指甲摁着掌心疼痛才能按捺住那种迫不及待的情绪,她继续为梁太后等人带路。
一行人说笑着前行,突然不远处的一个宫女似乎受到惊吓一样想要躲起来。
魏少莹喝道:“什么人?见到太后娘娘在此竟不前来拜见。”
那宫女面色慌张战战兢兢走过来,朝梁太后跪了下来,声音颤抖:“奴、奴婢见过太后娘娘,太后娘娘万福金安。”
梁太后觉得这个宫女有些眼熟,“抬起头来。”
那宫女不敢不从,苍白着一张脸缓缓抬起。
梁太后一惊,认了出来,这不正是她送给温氏的宫女莲心吗?
“你为何在此?你家娘娘呢?”
莲心支支吾吾不敢说话,给梁太后磕头。
梁太后不悦,这般行径似乎是故意在给谁打掩护,在此为人把风。
磕头之间,一张纸条不小心地从她的身上飘落在地上。
眼尖的人一下便看到那纸条上写着:“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震惊之下,也不知谁脱口而出:“莫不是有谁在此会情郎?”
第68章 竟然这么大的胆子。
此时的一句玩笑话,让在场的人心里一突,没有一个人敢像之前那般笑起来。有的宗亲老王妃神情严肃眼中闪过一丝厌恶,有的命妇忍不住往后退了一步,生怕窥见到皇家的丑闻惹祸上身,但目光流转中,却也隐隐透露出几分看戏的心思。这皇室的热闹,等闲可是没机会看的。
梁太后目光森冷地盯着跪着的莲心,诘问:“你看到了什么?”
莲心浑身颤抖,看起来像是害怕的不敢说。
梁太后身边的张嬷嬷斥道:“贱婢,还不快如实说来,否则不仅你小命不保,全族都跟着遭殃。”
莲心瑟瑟发抖,“太后娘娘饶命,奴婢是、是看到娘娘和沈…沈世子去了乌篷船上……”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话不必说尽,都已知其意。
这宫里头能够称为娘娘的年轻女子只有那位新封的温妃了,至于那位沈世子更不用说,作为沈太后的侄子经常出入宫廷,此时应当正在陪同陈国使臣才是。没想到这二人趁着夜游灯会的空隙私下会面。
温妃和沈世子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竟然这么大的胆子。
难怪沈世子迟迟没有定下亲来,原来是心里有人了。
“怪不得会那么像……”有位夫人似喃喃自语,忽然自觉失言急忙捂住嘴巴。
声音虽小,不少人都听到了,还听到心里。
众人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中秋宴上,瑞王殿下一句笑言,说温妃的女儿跟沈家的小公子长得好,从而被人打量后,觉得这两人不仅长得好,还有些像。
原是没有多想,现在想来凭白无故怎么会相像呢。
若是温妃和沈世子早有私情,那便说得通了。很可能温妃进宫之前便和沈世子有了牵扯,甚至那个孩子就可能是沈世子的?
很显然梁太后也想到了这点,她神色莫测,怒不可遏:“带路。”
—
魏少莹等待这一刻太久了,从行宫开始筹谋,一直在寻找好时机。那两人在古禅寺里能在庙宇里私下见面,那般的难舍难分。
她便做个好人,让他们在宫里续前缘。
她承认自己是有点急,可这些日子温氏的得宠,与陛下在宴席上的对饮,都深深地刺痛了她,恨不得处置而后快,她等不及从江南那边传回来消息。
趁着中秋宴上那一段插曲,关于那个孩子跟沈家的风言风语在私下里流传。他们总会有些耳闻,又怎能忍住不出来相见呢。
这夜游灯会便是给了他们机会。
那艘乌篷船静谧地停在湖边,船舱里的灯火映着一对男女相对而坐的影子。
魏少莹觑了一眼梁太后的脸色,阴沉的能拧出水来。身后的几位老王妃和夫人们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