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在山里盖学校啊(137)+番外
一段时间内需要学习的知识少了,学生们的空闲时间就多了,该如何消耗呢?
阮星回和阮父商讨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为学生们提供学科兴趣课。
这有点类似于奥赛班一样的存在,但并不仅限于数学物理等科目。
学生们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正课,在调整后会改为兴趣课。
兴趣课时间,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是去听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还是留在教室里自习。
但无论学生们上不上兴趣课,正课中的相关课程依旧是必须认真学习的。
这样一来,考试科目上的学习进度并不超前,不会过分压榨学生们的时间和对学习的兴趣,又能够让学生们自由选择发展的方向。
无论是对他们的未来选科,还是选择职业发展方向,都是有利的。
也因此,阮梅见已经预定加入了兴趣课旁听小组。
想着她的进度确实进步很快,阮星回就没有再阻拦。
反正高中之前跳级是肯定不许她跳的,就算她十岁发表个SCI论文出来,她也不会让她跳的。
也是因为学习进度全面赶上市区的学生,原属星空中学一年级的52名学生,在下学期开学的时候就会全部升入初二年级。
而新招收入学的学生,则是归入一年级。
因为这次招生的人口基数大,阮星回将会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将学生们分成两批:适龄批和超龄批,然后再在批次中按照学习进度划分班级。
分班考试后,适龄批学生学习按照正常进度走,超龄批则是按照他们的年龄,追赶同龄人的进度。
但是一样的,无论是哪个班级的学生,在追平进度以后,都可以获得自选兴趣课的待遇。
这样一来,学生们需要上课的教室就会比一般情况下多上一半还多,不过阮星回并不缺这些教室。
在即将脱离积分贫困线之后,阮星回想的更多的就不是如何让学生们取得超前耀眼的成绩,而是怎样让他们拥有一个更有前景的未来。
一个人的未来并不完全是由他们现在的成绩决定的。
有着自己热爱方向的学生和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可以的学生,在专研进步的动力上肯定有所不同。
阮星回开设兴趣课的出发点,就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尽早地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热爱总是会让人有着无穷的动力。
因为有了大量的招生计划,星空中学的所有建筑几乎要发生一次大换血一样的改动。
原本的学校所占区域将会全部改为操场,而操场的大小从原本的周长200米升级为了周长400米,几乎正好将原本的校区占满。
而稍稍多余出来的部分,则是规划成了看台,留给以后做各种活动的时候备用。
所有的建筑物则是全部安排到了新开辟出来的地皮上。
从地图上看,星空中学的位置整体向右前方扩大了四倍有余。
原本的校门被拆除,已经修筑好的星空路一端被纳入学校主干道的范围,从新校门直通操场。
而这之间,星空路靠近山体的一侧,就是即将建起的新的教学楼。
新教学楼的教室都是按照标准规格建造,每间教室长8米宽5米,容纳30名学生绰绰有余。
教学楼的每一层都配有六间教室以及男女卫生间,总高度为六层,共36间教室。
光是这一栋教学楼,占地面积就已经超过了原本的星空中学。
修剪在星空路边上的教学楼几乎已经将这里可以施工的范围都占住了,没有留给宿舍和食堂的空间。
于是,学生们要从学校的大门进入,顺着山体向上,大约走上十几米的距离,才会看到食堂。
食堂的面积也扩大了不少,并且单独占据一栋楼,如果以后学校继续扩招,食堂就可以在原本的基础上继续加盖。
过了食堂再往前走上几十米,才是新建的宿舍楼。
这是一块正好处于两个山坡交汇处的地皮,阮星回就将宿舍楼分为了两栋,一栋学生宿舍,一栋教职工宿舍。
既然招生已经照着300人的上限来了,学生宿舍和教职工宿舍加起来要容纳的人数至少也要按照400来。
不过,学生们的宿舍依旧是六人一间,教职工宿舍则是两人间,实际上两边的宿舍楼占地大小是相差不多的。
两栋宿舍楼面对面依山而建,虽然面向相反,但因为一栋朝东一栋朝西的缘故,每天都有一段时间能晒到太阳。
两栋宿舍楼的规格也是一样的,六层楼,每层十间宿舍,整栋楼中间有隔断,一边男寝一边女寝,互不打扰。
当然,说是互不打扰,如果有人非要从男女寝相邻的窗户伸出跟棍子和对方掐架的话……还是能打扰到的。
作者有话要说:
人……为什么要来大姨妈……QAQ
零点有更
第55章 即将收支平衡
星空中学的扩建工作开工第三天,七月第一天,联考成绩单发到了每个学校。
阮星回早就已经收到了消息,表格都拉好了,只等着分数一出就开始算学生们的奖学金。
不过每次奖学金都要她来算的话,实在是有些麻烦。
阮星回将两个表格并排拉好,露出了一个自我肯定的表情。
今年的师资招聘计划,要再加上个懂会计的老师。
之前是学校规模小,人少支出也少,她兼顾着算账倒也忙得过来。
如果以后还继续自己算账的话,多少有些不太现实。
经过这一年的锻炼,阮星回对于自己的定位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专业的事情有专业的做,她要做的就是站在船长的位置,为学校的发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