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在山里盖学校啊(171)+番外
不说别的,光是所有人一心向学的模样,就让她很喜欢。
如果可以,她也希望晓星以后上的学校也是这样的氛围。
但是……
她去看幼儿园的时候也顺便观察了一下山溪镇的两个小学,总之就是……
起码孩子们有学上。
秋菊有些担心,如果在那样的学习环境里待久了,晓星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晓燕已经在星空中学读了那么久的书了,有多大的进步她一清二楚。
姐弟两个相差的年纪将近十岁,如果晓星以后跟不上晓燕的脚步,姐弟两个人之间的话总会越来越少的。
一母同胞的亲姐弟,秋菊还是更希望他们能够在彼此需要的时候,都有能力伸出援手。
即便是他们两个都平平安安一路到老,能在闲下来的时候有个可靠的人聊聊天谈谈心也是好的啊!
“我就想,实在不行的话,就让他明年先去镇上小学读书,念一年的学前班,然后直接上小学吧。”
“幼儿园里的孩子基本都是从小班一起读上去的,晓星中间插过去,我怕他再没办法和同学们玩到一起了。”
李冰微微皱着眉,仔细想想也觉得秋菊这话说得还想没有什么问题。
如果是她,相对于一同入学了的同学们,肯定还是会跟已经熟悉了的同学玩的更好一些。
就像是分班之前的同学们,虽然他们都是同一年入的学,但是以前的一班二班、三四五班,都还是彼此之间更为亲近一些。
这不是他们有意排斥和其他的同学相处,只是习惯了而已。
但是小孩子并不懂这些,尤其晓星也才四岁多的年纪。
如果入学以后真的像他们担心的那样,没有办法很快地融入到一个新的群体中,反而对他的成长不利。
总之,这件事想来想去都会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要不然秋菊也不会在家里有条件的情况下,依旧没有让晓星出去上学了。
她这个人虽然没多少文化,但是这些基础的道理都还是懂的。
要不然,当年晓燕退学的时候她也不会那么愧对女儿,去年阮星回找到她的时候,她也不会那么的激动。
女儿未来两年内的前途都不用她担心,晓燕自己也是好学的,现在只剩下晓星一个需要她帮忙筹谋。
而实际上,学校里有这样烦恼的人并不知道秋菊一个。
今年扩张以后,学校里光是职工就有好几十人,每一个人的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家庭。
而每一个家庭,都会有至少一两个的孩子。
累计算下来之后,整个学校的职工里,孩子到了上学年纪的,也有四五个。
这还只是马上从幼儿园升到小学的人数,并没有算上正在镇上小学就读的孩子们。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的,阮星回这边已经相继收到好几个职工的请假条了,都是孩子温度变化之间着了凉,家里没人照顾了的。
一开始的时候,阮星回还没有在意,只是交代他们找好替班的人,就批准了假条。
但是等到后面条子多了,她才感觉到了这样有多不方便。
请假的人基本都是女职工,并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家里都只有老人或是大一点的孩子在照顾小孩。
这样的家庭组成,经受波动的容错能力太弱了。
阮星回不喜欢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而这,恰恰就是。
这个时候阮星回就发现了系统抽卡出来的老师有多么的方便了——
没结婚没对象没带崽,每个人都是孑然一身,毫无后顾之忧,完全可以一心扑在工作上。
阮星回摸了摸下巴,觉得自己很有当个要求员工“007”的老板的潜质。
玩笑归玩笑,解决办法还是要想的。
这个时候就要戳系统了。
“统统~”阮星回语调上扬,“你说咱们再搞个内部的小学怎么样?”
“小学生有教育积分吗?”
阮星回提这么一嘴,系统就知道她又想干什么了。
新建一个小型的小学或者幼儿园,对于现在的阮星回来说并不算是一件麻烦事儿。
阮星回现在一天的积分都有好几千,光这就足够把新建教学区域的消耗给抵过来了。
至于为什么她要多这么一嘴。
纯属是想着多捞一笔是一笔。
怎么说也是一批学生啊,如果一样可以提供积分,那不就是一举两得了吗?
“积分是有的,但肯定没有中学生提供的积分多。”
“你看看他们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量,这些都是小学的崽子们扛不住的量。”
“学习内容少了,能够带给你的积分自然就少了。”
这些结论,系统都不需要拿出自己的小算盘就能给阮星回算个明白。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阮星回反正只是想着有鱼没鱼捞一网再说,这会儿捞回点小的,也算是赚了啊!
既然都已经知道了,阮星回也就没有再纠结这个问题,而是在职工群里发了条信息。
就为了能够及时对学校的员工们做出指示,阮星回还特意给每个人都配备了一部工作手机,方便随时联系。
这会儿不就派上用场了吗?
她发的也不是什么特殊信息,只是一个调查问卷的链接,让大家填一下有多少人的家里有孩子、都几岁了、如果星空中学有小学的话,愿不愿意让孩子过来上学。
阮星回想的很好。
反正员工也就那么多人,孩子再怎么多也不会多到哪去。
到时候给这些小朋友身上消耗的积分也不会有太多,嗯……大概就是原本星空中学扩建前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