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在山里盖学校啊(254)+番外
至于阮梅见的那架古筝,则是被阮星回送到了他们班教室里。
古筝搬来的第一天,就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注意。
毕竟是个稀罕物件儿,下课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往旁边围,想要好好看看,长长见识。
阮梅见也不拦着,只要他们不把琴碰坏了就成。
因为古筝的到来,学生们对于排练的事情更上心了几分。
前脚响起了放学的下课铃,后脚就急吼吼地围作一团,还默契地给阮梅见让开了一条小道,方便她过去。
这是在等着她弹琴呢!
阮梅见无奈地坐到了琴后,掀开琴箱,拿出义甲往手上戴。
第一次见到这个东西的学生们:OoO
“这是不是就是电视上演过的那个什么……九阴白骨爪?”
有人好奇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阮梅见:……
五指收拢作爪状,她冲着那个好奇宝宝露出了一个笑:“要不你来亲自试验一下看看是不是?”
男生:!!倒……倒也不必。
小男孩嘴上喜欢开玩笑,但是还是挺容易认怂的。
阮梅见整理好了义甲之后,坐在琴后思考了一下,就做出了起手式。
见她是真的要开始演奏了,学生们也都安静了下来。
不多时,琴弦被人轻柔地波动,流淌出一段旋律。
这段旋律学生们都很耳熟。
是桐山当地特别出名的一首民歌,也是他们每天早上的起床铃。
二十多个人围在古筝边,瞪大了眼睛看现场。
而旁边的几个班级,留下来排练的学生们也都纷纷探出了好奇的小脑袋,扒在门边往里打量。
可惜人太多了,将里面的景象给挡得严严实实,他们只好失望地离开。
阮梅见还不知道门口的动静。
这支民歌不算长,一共也就三四分钟,很快就弹到了尾声。
收手抚弦,教室里又安静了下来。
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古筝魅力的学生们纷纷回过神来。
“太厉害了吧!”
“我怎么感觉这声音比钢琴的还好听?”
“看起来好棒,我也好想学啊……”
“想什么呢,这东西肯定很贵!”
……
学生们的声音传到了阮梅见的耳朵里。
她看了看手下的古筝。
这架古筝确实很贵。
阮梅见不知道具体的价格,但她之前偶遇过来秦弦静家里的学生,当时他们说这是秦弦静第二爱的琴。
其他人想要借用一下她都不肯,没想到竟然会有一天把它送给了小师妹。
至于排名第一的那把,自然是秦弦静平时用的那一把了。
虽然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这把琴的价格,但是之前有一把售价二十多万的古筝,在秦弦静的心里都比不上它。
阮梅见也没有想到,被秦弦静当做拜师礼送给她的这架古筝竟然有这么高的价值。,
但是现在琴已经手下了,她也不能再给人还回去。
于是就只能在日常使用的时候加倍珍惜。
这次会把这架古筝搬到教室来,也是她考虑不周到。
这么贵重的东西摆在教室里面确实不算安全,而且同学们对于古筝也很是好奇的样子。
阮梅见就想着,晚上请姐姐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同学们添一架新的古筝。
初学者使用的古筝一般价位在两三千的样子,阮梅见的压岁钱加起来还是够用的。
听到阮梅见的要求,阮星回挑了挑眉。
阮梅见的小金库还有多少钱,她心里一清二楚。
买一架新古筝,即便是入门级的,也要将她的小金库给掏得七七八八。
竟然这么舍得?
阮梅见可不是什么对陌生人都特别大方的性格。
相反,因为从小的经历,她还习惯性地对陌生人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与防备。
没想到她班里的那群小家伙,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让阮梅见放下了心防。
看来,她在新的班级里过的是真的挺不错的。
阮星回看着阮梅见认真的模样,没有阻拦。
他们家给阮梅见的零花钱和压岁钱都不算多,但是阮梅见花用的地方更少。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零零碎碎地攒着,到现在也攒了三千多,其中有两千多还是她过年时候收到的压岁钱。
这些钱既然给了她,那就是她自己的了。
只要不是什么违法的开销,他们也都不会特意去阻止。
新的古筝很快就添置好了,秦弦静送的那一架被挪回了家里,教室里则是放上了新的那一台。
采购的时候,阮梅见还特意又多买了几幅尺码不同的义甲,准备让班上的同学们试试。
于是,放学后围在古筝边上的学生就更多了。
无论男女,学生们都乐于去跟阮梅见一起学着弹两下。
只不过相比于认认真真地学一首曲子,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更热衷于学着电视上的武侠片,做出一些发出音攻的姿势。
看到这一幕的阮梅见只能悄悄地翻个小白眼,在心里吐槽一句“幼稚鬼”。
至于说出来?那是不敢说的。
怕被揉脸。
就在阮梅见的新古筝送到那天,省联考的成绩,终于在全省初中师生们的千呼万唤中,到了放榜的时刻。
这一次,省教育厅是真的很舍得下血本。
几乎整个联考的过程都是比照着每年的中考来,即便是这次参加考试的人数是中考人数的三倍还要多,依旧没有挡住上面的决心。
全省参与这次考试的人数足足有一百万人,对于阮星回来说已经算是一个巨大的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