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在山里盖学校啊(408)+番外
她现在手上的积分再加上接下来要继续上涨的积分,目测是足够用的,就和她之前预估的一样,在今年暑假来临之前完成教学区两座主峰的建设,以及学校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
所以阮星回现在也只需要考虑先建设哪一座峰能带来的完成度更多,就好了。
在阮星回的计划里,第一期的星空大学应该会选择建设期六个学院,而这六个学院大概定为了人文学院、生物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
虽然从文理分科上来讲,好像理科占比远远高于文科,但是人文学院里所包含的专业数量会比较多,相对应的占地面积也会比较大。
不过,如果想要提升完成度的话,阮星回觉得,或许建设实验室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毕竟实验室,尤其是大型实验室,造价往往要比图书馆和大礼堂要贵许多。
而且对于学校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无论是物理化学生物还是医学,都离不开实验室的存在。
只不过,阮星回还在思考这三个学院的实验室究竟建设在哪里比较好。
三个学院对于实验室的需求都是紧迫的,在招生开始之前就应该将实验室连带器材耗材一并准备完毕。
但是阮星回现在只是为了冲完成度,而星空大学开学还有一年半的时间,所以这个问题并不影响阮星回的选择。,
思来想去,阮星回决定将第一批实验室群的建设选在医学院。
既然没有别的因素影响,那么从阮星回自己来说,还是会希望医学院可以快点建设起来。
阮母的病情总归是需要医生来学习渐冻症治疗技术然后进行治疗的,医学院对于阮星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并且,在技术对外公布之前,总是需要一个研究研发过程,即便是全校上下的老师都来自于系统抽卡,做样子也还是需要的。
优先建设医学院,就可以为这件事情再上一层掩护,把阮星回本来就已经摇摇欲坠的马甲再穿的严实一点。
哪怕是在合作方这里根本就瞒不过去,总也比全世界都知道她不对劲要好。
既然已经确定要先建设医学院的实验室,那么阮星回也要将这段时间的工作重心调整到星空大学的建设上面来了。
由于之前一直都没有急着开工,所以阮星回也就只是定下了几个学院的位置,或者说,定好了他们在哪座山峰上。
但实际上学院本身的规划目前进度依旧为0。
既然阮星回要先把建设实验室这件事给提上日程,那肯定要在开工之前先把医学院的整体规划都完善了、确定好实验室的位置,才能够顺利地进行施工。
如果不提前规划好的话,万一位置不合适,以后再调整起来可就麻烦了。
按照阮星回最初的预想,就以文理大致分科,以住宿峰为中心,左边文科,右边理科。
医学院的地位特殊,阮星回就直接给对方留下了整座山峰的区域作为教学区,也是距离住宿峰最近的一座山。
这座山的高度并不算特别高,但是地盘很稳——占地面积大。
这样的环境比较方便医学院的学生们上上下下搬书搬各位老师,也方便对实验器材进行运输。
在仔细研究过系统内部的建筑手册之后,阮星回又确定了一件事——在山体内部进行施工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挖空一座山来作为实验室。
这个想法听起来就很酷!
阮星回只是思路突然转到了这里,就忍不住在脑海中构想起了那样的画面。
医学院的山正好还比较“胖”,挖空山峰之后,山体内部需要抵抗的压力会相对小一些,也符合系统内技术所需要的各项标准。
既然这样的计划是可行的,阮星回就愉快地定下了初步方案。
当然,这里说的挖空一座山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挖空,中间肯定还要经过许多的工序和流程。
不过阮星回并不是建筑施工专业的,所以对这方面的问题也不算了解。
反正星空学院之前的那么多工程阮星回也都没有问过,现在也都好好地完成,并且很耐用的样子。
阮星回只要在自己想好怎么摆放各种关键性的建筑,然后在系统设计插件中设置好,系统就会自动生成最为合适的建筑方案。
而如果阮星回所想要的建筑并不能建设出来的话,这个建筑也根本就无法设置成功。
阮星回试着按照自己的想法设置了一下,果然可以。
那么实验室就确定在山体内部了。
虽然在山体内部建造,通风以及各种能源传输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建设的时候也会多消耗一定的积分。
但是作为阮星回目前能够想到的、最适合放置实验室的位置,这已经是最优方案了。
毕竟,如果实验室长期暴露在地面上的话,保密效果就没有那么好了。
甚至如果有可能的话,剩下几个学院的实验室阮星回也想直接建设在山体内部。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有些早,具体怎么搞还是要走一步看一步。
拟定整个医学院的建筑方案用了阮星回两天的时间,然后系统自动生成了修改后的方案。
和阮星回要求的基本没有什么差别,只有一些细微之处因为设计不太合理而有一定的改动。
这也就是系统了,如果真的要阮星回提要求,交给设计师去设计,然后针对设计方案反复扯皮,最终终于确定了建设方案。
这一系列的流程下来,怎么要过去三四个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