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在山里盖学校啊(428)+番外
这么多的人,不仅仅衣食住行都是一个大工程,大家的健康问题显然也不会少。
无论是学生们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还是教职工家里出现什么意外情况,就医都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
虽然每个山上都会设置独立的校医室,但是显然这样的医疗资源并不够二十多万人同时使用。
那么,建立一个校医院就是必须的事情了。
而且,作为阮星回第一个开始建设的学院,阮星回一直很看重医学院的存在。
医生又是一个经验性很强的职业,每一名医生正式入职工作以前,光是各种层次水准的实习都有好几种。
医学院建立起来以后,学生们也完全可以在这里进行实践学习,而有了实践机构的话,未来渐冻症技术的成功发现,也有了另一个坚实的落脚点。
综合而言,这个校医院的建设显然是一件必须的事情。
也幸好阮星回之前在建设大操场的时候,考虑到未来可能会有补充的问题或者建筑,并没有直接把整个山谷的空地全部划分成操场。
正对着学校大门的方向、操场的两端是图书馆和大礼堂,而另外两个方向其实还没有建筑的存在。
只是阮星回思来想去,都觉得校医院建在这里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毕竟医院里面人们来来往往的,很容易产生大量的嘈杂声音,无论是建在山谷里的哪个方向,都不够方便。
并且,医院也算得上是独立于学校体系外的另一个存在了,阮星回还是更希望将医院放置在校区范围之外。
毕竟,有了医学院的支持,未来的星空医院实力肯定是不弱的,那么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病人前来求医问药。
多的不说,渐冻症患者的家庭,只要经济还算比较富裕,多少是会想要来试一下的。
这样一来,医院里面的外来人员数量就会远远多于学校所属人员的数量,还把校医院放在学校里面,无论是从出行上,还是安全问题上来看,都不太合适。
只不过,阮星回现在手里还没有建设的土地并不算多,并不足以建立起来她想要的大医院。
这样一来,她就需要重新圈出来一块地盘了。
既然是要圈地,那么就要和山溪镇以及桐山县的人来联系。
山溪镇教育局的负责人还是小耿,师友逸的前任秘书,双方也算是熟人了,在阮星回流露出想要继续买地的意愿以后,就主动带着镇上的地图上了门。
“阮校长,你看一下吧。”
他将地图展开,伸手给阮星回比划着。
“这里,目前已经被圈定了,暂时没有办法租售,不在考虑范围。”这是指星空学院和山溪镇中间的一块区域,就在星空路旁边,显然是已经被人看中了未来发展潜力,提前进行投资了。
“这里可以选择,还有这里。”
这两下,他分别指向了那块有主区域和星空学院中间的空地、以及比星空学院更深一些的山林。
那块夹在两个势力中间的空地虽然位置上还算可以,但是未来的发展空间已经被锁死了,无论以后医院怎么扩张,这块地的大小都是固定的,想要扩建就只能重新另起一个院区。
这显然会很麻烦。
所以,虽然阮星回觉得位置会差一点,但是她还是选择了更深处的山林。
说是更深处的山林,其实也没有比星空学院深远到哪里去。
学院门口的星空路再向前延伸一公里,过了学校的范围就可以了。
一公里,也就是一千米的距离,对于需要就医的病患来说并不算是特别远。
毕竟,如果是急症的话,大家肯定是会第一时间联系最近的校医室,先把人的情况稳定下来再说。
至少是在急救方面,还是要依赖于校医室的。
总不能说人都已经窒息了,还硬要先送到医院在抢救吧?明显是直接就地进行急救更靠谱一些。
不然,人都还没有到医院呢,命就已经先没了。
当然,等到缓过了那一阵最要命的时期,人还是要往医院送的。
校医室再怎么好,也终归只是一个临时治疗的诊所,远不及医院内部的配置齐全。
而在病人的病情已经相对稳定的时候,转运路上多花费的那一分钟,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更何况,学校里面还有专门的应急交通渠道,就是为了预防真的有紧急情况出现。
等到最后建筑全部成型的时候,这个紧急通道也会同步建设完毕,也算是给校内的师生们开通出来一条生命线了。
只不过,一个大型医院的建立显然也是要不少的资金支持才能够完成的。
阮星回看了看自己自从大学校区开始建设以后,就从来没有超过七位数的积分包,叹了口气。
很好,提高对集团掌控权限的理由又多了一个。
.
忙碌中的时间总是过去的飞快,转眼间又到了一年六月份。
一回生二回熟,这已经是星空学院的学生们第二批参加高考了。
有了去年骆风那一届的陪考经验,今年老师们准备的也都非常充分。
依旧是提前准备好了备考宿舍、安排好了学生们考试期间的伙食以及备考辅导等问题。
六月五号,提前了将近一周到市里备考的学生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前往考点看考场。
六月六号一早,大家在生物钟和起床铃的双重作用下醒来,吃完早饭,检查各种证件,然后走向考场。
有了上一年的经验,丰哲初今年就要淡定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