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向东现在是光脚不怕穿鞋的,肆无忌惮。
有些话也只有他敢说:“那请各位领导告诉我,告诉我们广大职工,厂里区别对待中央的政策,究竟是为什么?难道是我们厂里隐藏了更多的三种人?”
偌大的会议室,静得跟墓地一样。
纺织三厂的主要领导们,个个脸色铁青。
薛琴都被吓成了鹌鹑, 妈呀,马向东不愧是造反的头子,实在是胆大包天。
但作为夜校的负责人, 她真怕这次谈判就这么彻底谈崩了。
她只好鼓起勇气,强行点了叶菁菁的名:“叶同志,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叶菁菁在心中叹了口气,到底张嘴说话了:“现在距离预考,也不过20天时间。就当用20天的时间,帮我们这一代被耽误的年轻人,圆一个梦吧。
20天的功夫,我们努力过了拼搏过了,无论结果如何。
将来,我们老了,回忆往事的时候,我们起码能告诉自己,我们没有放弃自己,我们为自己奋斗过了。
否则的话,我们会抱憾终生。”
会议室里响起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好些领导干部在交头接耳。
主管生产的王副厂长皱着眉毛,声音低沉:“但是现在厂里生产任务的确很重。”
叶菁菁平视对方:“可现在如果你把大家强行压回车间的话,大家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质量又要如何保证?
有的时候,不干比乱干好。”
在场的都是纺织厂的人,谁心里会没数?
工人如果憋着气,搞破坏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
好几个领导变了脸色。
王副厂长的眉毛始终放不平,瞧着桌子没好气:“那生产就不管了?”
叶菁菁不动如山:“我听说新疆建设兵团那边,收棉花的时候,建设兵团的领导干部们都会去棉田采棉花。”
她在心里腹诽,你们是死人啊!光会坐在办公室里头,看着报纸喝着茶,嘴上喊,生产任务紧张。
你们下车间会死吗?
薛琴第一个反应过来,代表行政部门的年轻人表态:“我们团委会组织大家下车间,支持一线生产。”
孔素梅对她点点头,以六车间车间主任的身份表态:“那我欢迎。”
细纱车间已经是公认的,操作要求最高的车间。
孔主任都没意见,其他几个车间主任也点头:“欢迎欢迎,欢迎各位领导干部跟我们共同战斗。”
没鱼虾也行啊。
现在能找几个人是几个人。
把行政部门的人拉过来干活,总胜过那些高考生们一怒之下,直接炸了车间。
罢了罢了,反正也就是20天时间而已。
车间主任们同意了,厂领导也不好再坚持下去。
这场谈判,终于以厂里退让一步,告以段落。
叶菁菁笑容满面,又开始吹起了领导们的彩虹屁:“放眼全市,有哪个单位像我们纺织三厂一样,领导班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第一时间完成所有布置。”
她回过头,热心地建议薛琴,“我们应该找记者来采访,写一篇综合报道,宣扬我们纺织三厂全力支持高考的优秀事迹。”
薛琴赶紧跟上:“是啊是啊,都是领导的支持。现在,外面谁不羡慕我们纺织三厂啊。哎,菁菁,你跟报社的记者熟吗?”
叶菁菁从善如流,连连点头:“有啊,我有认识的报社编辑。”
拜谢广白的努力,她叶菁菁也是在市报上发表过三篇文章的人了。
第一篇不用说了,第二篇讲的是烧烫伤如何急救,第三篇说的是碰上狗咬人怎么办。
叶菁菁已经鼓励他在市报上开专栏,专门走这个路线。
等发表的文章积累到一定的数目,毫不犹豫,直接集成书出版,还能再赚一回稿费。
主打物尽其用。
因为这个,她自然也顺带着对报社熟起来了。
而且她相信,报社会对这个选题感兴趣的。
现在,高考是全社会关注的大热门。任何事情只要蹭上这个热点,都不会愁流量。
况且,他们纺织厂的确走在了社会前沿。
在众多高考生都跟无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不知道去哪儿找教材,不知道找谁帮忙补课的时候,纺织厂可是为职工解决了所有的后顾之忧。
不为纺织厂点赞,为谁点赞?
厂长到底觉得有点不痛快,只哼了一声:“到时候考的不像样子,还不知道丢谁的人呢。”
但最终,他也没说拒绝报社采访的话。
可见,不管是谁,都拒绝不了露脸的诱惑。
薛琴激动死了,出了会议室的门,还拉着叶菁菁的手,问个不停:“我们该怎么准备呀?”
叶菁菁想了想:“第一、强调我们工人夜校是在高考消息公布前,就在厂领导的关心下办起来了。可见我们厂,一直都关心支持工人学习。”
“没错没错。”薛琴点头如小鸡啄米,“我们可不是临阵磨枪,我们是时刻准备着,接受国家的挑选。”
“第二、说说我们工人夜校的规模,日常又是如何运转的。高考消息公布以后,我们又是如何针对高考要求,进行调整。”
她一条接着一条说要点。
这可都是他们纺织厂的亮点工程,一定要好好宣传。
两人一路说着下楼。
楼下的工人们已经得到了好消息,却没有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