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加班加点三班倒,那么整套书17册的版排出来,也得三个月的功夫。
那已经是大印刷厂的成绩了。
搁在《工人夜校高考讲义》上,时间紧,任务重。
除了政治、历史、地理,基本可以套用《青年自学丛书》纸型,其他18册书,都要重新排版。
他们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工作?
这就要依靠人多力量大了。
为了赶工,薛琴把18册书分给了大小8家印刷厂,让人家加班加点赶工。
这些印刷厂分布在西津的各个区县,还有三家是隔壁市下属县的。
大家听说是为高考生服务,都特别积极,工作效率高得惊人。
正是靠着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他们才能飞速运转。
革委会主任高兴地一拍手:“对,就应该这样。”
他还是有点惋惜的,如果西津的印刷厂足够多,那也不用去外地找厂了。
可见还是要扩大生产规模。
领导们终于全部到齐了。
直到拍照片的时候,叶菁菁才知道为什么他们要等这么长时间。
因为省革委会的领导也来了,开完会才过来的。
理解,必须得理解。
领导这么赶场子也要来,充分说明了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叶菁菁跟薛琴作为工人夜校代表,还被领导特地叫到了身边站着,处于第一排完成了这张合照。
完了,记者去采访省革委会领导时,叶菁菁悄咪咪地找摄影记者:“同志,能不能麻烦您一件事?今天报道我们的那张报纸,我们想要一万张。”
摄影记者吓得手一抖,拿着的海鸥相机好险没掉地上,又唬了他一跳。
于是他缓过来能开口说话时,脸都白了:“要一万张?这么多啊!”
上报纸是件极为得脸的事儿,好多人都会收藏那份报纸。
但也没谁一收藏就收藏一万张吧!
叶菁菁煞有介事:“我们夜校有好多工友学员呢。大家都与有荣焉,觉得今天这事儿特别光荣。我们准备分给大家收藏。”
哦哦哦。
摄影记者接受这个说法了。
工人夜校确实办得轰轰烈烈,想要大家都跟着高兴高兴,也正常。
薛琴本来还觉得买一万张报纸太浪费,但听叶菁菁一解释,便觉得这钱也不是不能掏。
结果人家摄影记者前脚才跑去给领导拍照,叶菁菁后脚就又抓着薛琴,兴奋地跟人咬耳朵。
“行了,后面我们发出去的函,都附上一张今天登报的报纸。有咱们省革委会领导替咱们背书,有正儿八经的报纸报道,谁能说咱们是草台班子?走到天边去,都不能说咱们的高考复习讲义不是宝贝!”
薛琴惊呆了。
原来报纸是要用在这里!
叶菁菁用力点头。
现在是纸媒的腾飞时代,报纸上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天然带有信服力。
这种免费的广告,他们要是不好好利用的话,那就是二傻子!
薛琴张张嘴巴,想说什么。
“咚咚咚——”
远远的,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迅速朝他们的方向靠近。
打头的纺织厂团委书记欢天喜地地大喊:“喜报,喜报!预考成绩出来了,我们纺织厂成绩喜人!”
在场的人全惊到了。
纺织三厂的厂长则恨得牙都咬碎了。
不要脸的纺织总厂!在高考复习讲义的事情上抢了他们三厂的风头也就算了。
现在,连高考预考的喜报,也要故意卡在这个时候跑来露脸。
明明工人夜校,是他们纺织三厂的!
成绩,也是他们纺织三厂做出来的!
第84章 预考成绩出来了 汪叽一声哭出来……
然而, 此时此刻,谁也顾不上厂长的那点儿小腹诽,甚至连厂长自己, 都迫不及待地问:“考得怎么样啊?”
1977年没有高考成绩查分这一说,成绩是直接发到各家报考单位, 故而, 纺织总厂才能截这个胡,抢在革委会领导面前露脸。
偏偏团委书记促狭, 只笑嘻嘻地说:“是喜报!”
三厂厂长要暴走:“喜报,喜到什么程度啊?”
“全厂报名参加高考共计6732人, 共有2874人通过预考,通过率高达42.7%!是全市预考通过率的1.6倍!”
在场的纺织厂领导沸腾了,革委会领导们也纷纷点头。
不错, 很不错, 非常能拿得出手的成绩了。
但纺织三厂厂长忍无可忍,直接跳了起来:“我们三厂, 我问我们三厂!”
众人爆发出哄笑声。
团委书记好想翻白眼啊,但当着省市革委会领导的面,他也只能捏着鼻子回答:“三厂2743人报考,1838人通过预考,通过率为67% 。”
现场瞬间沸腾了。
全市预考通过率是26%,三厂的成绩是它的2.6倍啊!
三厂厂长忍不住得意,还故作谦虚:“这些年轻人啊,一个个, 还以为他们个个都能考过呢。”
“行了吧你!”总厂厂长看不下去他丑陋的嘴脸,没好气道,“嘴巴都挂到耳朵上了。”
现场爆发出一阵哄笑。
省革委会的领导正面给出了肯定:“看来我们纺织厂的这个工人夜校, 是真正办到了实处,办出了成绩!我们纺织厂的女同志,是真正的巾帼不让须眉,妇女也顶半边天!”
薛琴被推到了领导跟前,全凭着她身为青年干部的本能,条件反射式地,脱口而出:“都是靠领导的关怀,和我们广大职工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