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眼中的竞争,是其他出版社,诸如上海人民出版社那样,再版了《数理化自学丛书》,大大出了风头,成为全国畅销书这种行为。
所以他们也憋着口气,想在这方面,也做出成绩来。
李编辑请示了一趟领导,回过头来只对工人夜校的印刷厂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得强调,这本书,是西津工人出版社出版的。
叶菁菁痛快答应:“那当然了,这都是你们出版社的功劳。我在这里代表我们的广播学员,深深感谢你们。”
说着,她还鞠了个躬。
搞得李编辑不好意思起来:“不客气,不客气,高考刚考完,我们的排版校对工作还在紧张进行中。你们后天过来吧,后天估计差不多了。”
叶菁菁又追问他:“有没有英语考试的卷子呀?我们听大学教授给我们指导如何填报志愿的时候,听说近年来急缺英语人才。”
李编辑摆摆手:“这个,我们实在来不及,等下一回,我们再把英语给加进去。”
叶菁菁虽然遗憾,但也明白,眼下指望大家重视英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她点点头:“好吧,那我们等你们的好消息。”
一直到他们告辞离开,出了出版社的大门,薛琴才猛然回过神来:“那我们的《我是如何考上大学的》要怎么办?”
她本来还指望叶菁菁,发挥她三寸不烂之舌的神奇功力,成功说服出版社呢。
叶菁菁不以为意地一挥手:“没事儿,不行的话,我们就自己印。”
他们工人夜校,又不是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没什么好怕的。
啊哈!这一回能拿到高考真题集的纸型,他们可真是占了大便宜。
第98章 气象大不同 烫头发的人
时候不早了, 两人也不赶去食堂吃饭了,直接在旁边的四季餐饮店,解决了午饭问题。
四季餐饮店以点心见长, 不过他们家的卤猪脚味道也很不错,而且比肉便宜。
叶菁菁和薛琴一人要了一只卤猪脚, 又要了一份清炒大白菜, 就着米饭吃得香喷喷。
吃到一半的时候,叶菁菁突然间想起来问:“夜校和印刷厂开始盖了没有?”
薛琴顿时卤猪脚都吃不香了, 皱着眉头叹气:“别提了,现在根本弄不到东西。”
盖房子的“三大材”——钢筋、水泥、木材, 在眼下是紧缺物资,想弄个指标比登天还难。
他们纺织三厂是愿意以厂里的名义,对上面打申请的。
可上级领导说了, 你们厂没盖几年, 用不着急着扩张,根本不给下指标。
薛琴是真的努力了, 她甚至通过钱光明去找下面的公社,准备从人家公社的砖头厂买砖头。
这样就不需要动指标。
但是其他三样,实在没办法,尤其是钢材和木头。
叶菁菁想了想,鼓励她:“实在没办法的话,动用你们家关系吧。”
薛琴瞪大了眼睛,下意识地否认:“我们家可从来不搞这一套,我要找我奶奶走后门的话, 她会打断我的腿的。”
叶菁菁微笑,在心里头咯咯哒。
真是应了那句话,享受特权的人永远会有意无意地忽视特权的存在。
姑娘, 你们家不走后门,是因为所有的门都为你们家开着。
1968年底前后,城市青年一律打包下乡的时候,为什么你哥哥姐姐瞬间穿上了军装?难道是因为他们都特别优秀吗?
高中毕业以后,为什么你一进厂就是正式工,还招了干,成为干部身份。
而原主,只能当临时工。
是因为她招工考试考不过你吗?
不过,既然大家还要坐在一张桌子上做事,有些事情,就没必要非得拿出来,特别强调一次了。
相反的。
叶菁菁瞪大眼睛,给她洗脑:“这怎么能叫走后门呢?这是完全为了公家,是全心全意为工人夜校发展着想。又不是给你自己家盖房子。”
薛琴琢磨着,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于是她的胸膛又重新挺高了。
只是这个时候,她又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一件事。
那就是工人夜校和印刷厂盖起来的话,功劳是记在她头上的,这就是她的实绩。
叶菁菁不在乎这些,能办成了,就是薛琴的本事。
“快吃快吃,吃完就赶紧去忙吧。”
两人也不讲究什么淑女形象,吃饭跟风卷残云似的,干完了事。
她俩擦擦嘴巴,叶菁菁又去买了一份梅花糕:“你先帮我带回去,我还要出去一趟。”
薛琴奇了怪了:“你要干嘛去呀?”
“去一趟大学。”
好吧,薛琴不问了。学渣的悲伤,总觉得问了就容易伤到自尊心。
两人出餐饮店门时,刚好碰上两位女同志走进来。
叶菁菁顿时愣住了,因为这两位女同志居然烫了卷发。
现在还是1977年的12月25号啊,距离改革开放还有大半年的时间。
她竟然看到了有人烫头发。
叶菁菁的目光过于直勾勾,搞得那两位女同志都不自在起来,立刻冲她嚷嚷:“看什么看啊,我们是文工团的,我们这是为了工作才烫的头发。”
叶菁菁赶紧解释:“同志,您别误会,我只是想问问看,你们头发是在哪儿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