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还有人面露难色,她又再接再厉,“先写写看,回头把稿件拿过来,咱们再一起商量,怎样才能把学习心得写明白。”
众人这才松口气,也不再浪费时间,赶紧打了声招呼就跑回去写文章。
转眼的功夫,热热闹闹一群人就四分五散了。
谢广白看着他们匆匆离去的背影,笑着调侃叶菁菁:“看来还是跟着叶老师好啊,处处有帮助。”
叶菁菁得意地抬高下巴:“那当然,跟着姐,有肉吃。”
她的兵,必须得好好的。
谢广白笑着发出邀请:“那么叶老师今晚能不能赏个脸,一块儿去看电影?”
叶菁菁来了精神:“什么片子啊?”
“还是南斯拉夫了电影,《67天》,这回是彩色的。”
叶菁菁兴致勃勃:“走走走,那我们去看吧。”
真的,穿越以来,她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黑白的世界里,看过的电影没有一部是彩色片。
谢广白安慰她:“等我搞到电视机票,买台彩电,就能看《巧入敌后》了,相当精彩。”
叶菁菁想了想:“还是等咱们考完研再说吧。不然容易分散注意力。”
现在的电视机,魔力比她穿越前的手机更大。
她有自知之明,她没有那么强大的自制力,索性先不碰吧。
谢广白乐了,连连点头:“好好好。”
这会儿太阳已经坠入地平线,只天际晕染着薄薄的橙黄。晚风吹在人身上,刺骨的寒意已经消散,是属于春天的温暖。
谢广白骑车上了大街,经过副食品店的时候,前面的红绿灯正好转红,他撑着车,侧头看了眼副食品店,颇为惊讶:“你妈还没下班啊?”
副食品店的大门开着,从他的角度,刚好可以看到党爱芳正在给顾客拿鸡蛋。
王潇解释:“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店里营业时间延后三小时。”
谢广白惊讶了:“哟,他们怎么突然间这么高风亮节了?”
叶菁菁乐道:“他们不卖有人卖呀,农民进城卖菜,可是他们的竞争对手。”
虽然理论角度上来讲,不管副食品店的东西卖得出去卖不出去,都不影响职工发工资。
可是一个单位只有效益好,才能足足地发奖金。
对于农民进城卖菜这件事,副食品店刚开始完全无所谓。
农民的小打小闹而已,冲击不了国营店。
结果这股进城卖菜潮愈演愈烈,老百姓买东西的首选都成了在街上找摊子。只有摊子上没得卖的,他们才会去副食品店。
长此以往,店里怎么可能吃得消。
为了提高竞争力,也是彰显国营大店的实力,副食品店自动延后了营业时间。
谢广百转头问她:“你要不要过去,跟你妈打个招呼?”
叶菁菁摇头:“算了,我们去看电影吧。”
她和党爱芳各自生活安好就行,母女情深之类的,还是别了。
第168章 送上门的学生 如饥似渴的求知年代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 含金量当真杠杠的。
别看他们嘴上一个比一个谦虚,个个都说自己不行,但实际上卧龙凤雏扎堆。
号称自己连八百字的作文都憋不出来的大学生们, 交到叶菁菁手上的学习心得,一个比一个硬核。
谁也没云山雾绕, 谁也没故弄玄虚, 都是一二三,跟我上, 慢慢诚意的干货。
叶菁菁看哪一篇都舍不得撒手。
“行!”她竖着墩了墩稿件,招呼学生们, “你们排个表,一人挪出一晚上的时间,跟我去广播台录节目。要是临时晚上有课, 提前打声招呼, 别开天窗。”
结果原本乐呵呵的大学生们,又开始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集体打起了退堂鼓。
不行!
让他们写文章介绍学习心得,他们还能硬着头皮上。
叫他们去广播台录节目,那岂不是要了他们的老命?疯掉咯,一想到自己的声音要传入千家万户,大家都腿集体打起了突突。
众人纷纷推辞:“不行,叶老师,我真不行, 我最怕对着人说话。”
“少给我来这套。”叶菁菁点人名,“王新春、邹峰、贾瑞,你们几个都是当过老师的人, 还不敢对着人讲话?糊弄鬼呢!”
剩下的人赶紧强调:“叶老师,那我们不行啊。我说实在话吧,当初我们大队是想找我当老师的,我就是怕上讲台,才当的生产队技术员,每个月白少了8块钱的补贴我都认了。”
叶菁菁狐疑地看他们:“真不行?”
一堆人集体脑袋摇成了拨浪鼓。
“那也成。”叶菁菁从善如流,“你们自己组队,一组两三个人,要聊得来。当时候上节目,就你们几个跟我一块儿,跟平常聊天一样做节目。但我丑话讲在前面,到时候稿费你们得均分。做一期节目,稿费就那几块钱。”
立刻有人开始犯难。
他们急着勤工俭学,正是因为他们缺钱啊。
叶菁菁蛊惑人心:“有什么好怕的?录节目人在广播室里,根本没听众在。就当成平常聊天好咯。怕什么丢脸呢?大不了你自己后面别听广播。”
可即便有金钱诱惑,依然有i人坚持抱团,死活不肯单人上节目。
叶菁菁没辙:“行吧,自己组个队,先内部交流下自己的学习经验,别上节目全指望别人讲话,那就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