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监考老师根本不吃这一套,反而冷笑:“年纪越大脸皮越厚,要真是小学生,小孩还不好意思抄呢。”
大家的哄笑声更大了。
等待预备铃声打响的时间,坐下来的考生们交头接耳,纷纷打听对方考什么学校,怎么想起来考研了。
当初报考申请上所有人写的都是“报效祖国”,“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
现在闲聊,倒是有人说实在话了。
“我没别的想法,就是想回本专业。”
他是火箭专业的,结果大学毕业分配的时候,不知道领导究竟是出于什么考量,把他分配去了鞭炮厂。
显然,鞭炮厂不需要他造出火箭来,他也不觉得自己能在鞭炮厂造出火箭。
为了不白学那么多年,他决定考研。
剩下的理由五花八门。
有人是为了结束夫妻两地分居。
有人是为了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
满满的人间烟火。
待到预备铃声打响,大家才停止交谈,开始等老师一份份地拆试卷发试卷。
试卷是密封在大信封里的,由考生自己拆开,答卷的统一是8开的白纸。
第一门考的是政治,倒没有什么特别的,主要涉及的范围还是中学政治课本加当前政策和新闻,以及时政衍生的问题,但并没有提到真理标准大讨论。
没错,真理标准大讨论就发生在1978年的5月份。
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华社向全国转发。
相当于光明正大地反对“两个凡是”的观点。
而“两个凡是”正是现任□□提出来的。
只是在全国尤其是高校引起了轩然大波,可想而知。
哪怕叶菁菁当时正在全力备战考研,耳边都没有少过学生激烈的争论。
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敏感,所以政治卷子里没提这一茬。
叶菁菁也不知道自己是失望还是庆幸,只能抿抿嘴巴,老实答题。
但她刚写完一张八开的纸,突然间鼻子闻到了一股烟雾缭绕的味道。
她的第一反应是,着火了!
结果头一抬,顺着烟味看过去,瞧见的是她斜后方的男生正在吞云吐雾。
监考老师立刻过来敲她桌子:“不要东张西望,好好答题。”
叶菁菁瞪大眼睛,不是啊,大哥。
你这么大的眼睛看不见吗?考生在考场里抽烟,你还怪我东张西望?
监考老师也看到了,却无动于衷,只提醒叶菁菁:“好好考你的试。”
叶菁菁立刻拉下脸:“我对烟味敏感,我不希望吸着二手烟考试。”
现在还没有二手烟这个概念。
监考老师愣了一下,才明白过来她的意思,顿时为难地皱起了眉毛。
可叶菁菁向来不会委屈自己,成全别人。
“我闻不得烟味,这会打扰我考试。”
监考老师没办法,只好过去提醒那男考生:“同志,你把烟给掐了吧,人家女同志闻不得。”
然而男考生不配合:“我不抽烟会影响我思路,写不出来。”
教室里的空气一下子凝固了,所有人都转头看过来。
让抽还是不让抽,这是监考老师的大难题啊。
第181章 提前帮你们适应(捉虫) 如果你们导师……
监考老师显然没啥工作经验, 这么简单的事情,居然还左右为难起来。
两个人商量了好几句,都没得出结论。
叶菁菁不耐烦了:“你们处理不了吗?”
其中一位监考老师试图劝她:“同志, 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 我们应该互相体谅。”
教室里立刻有考生附和:“就是啊, 大家都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多互相体谅吧。”
体谅你个大头鬼!
怎么没人体谅她啊?
叶菁菁冷下脸:“巡视呢?考场没人巡视吗?老师如果你们不知道该如何决断, 那你们该请示领导啊。”
说曹操,曹操到。
监考老师还想再商量一下呢, 巡考的教育局领导已经过来了。
叶菁菁先声夺人:“老师,考场里有人抽烟,我呛得厉害, 没办法答题。”
她是故意对着几个巡考领导中的女士说的。
倒不是因为她认识对方, 而是吸烟的女同志少,这位女干部手指白皙, 牙齿洁白,显然不是老烟枪。
同类才会真正理解同类。
果不其然,女干部立刻皱眉,嫌恶道:“要抽烟的话,出去抽。”
那男考生涨红了脸,气鼓鼓地掐灭了烟头。
教室里总算恢复安静。
巡考的领导强调了一句:“还不抓紧时间,好好答题。”
叶菁菁少了干扰,思绪走得快, 刷刷刷又写了一张八开的白纸。
最后,这一门政治她总共写完了四张白纸的答案。
不管了,反正她政治就是这水平, 除非突然开挂,否则绝不可能点铁成金。
待到考试结束,叶菁菁交了卷就去跟谢广白碰头。
因为下午还有一门,所以他俩也没折腾回去,中饭直接在教育局旁边餐饮店解决。
倒不是他俩不肯秉承艰苦奋斗的精神,直接吃食堂。
而是教育局的食堂压根不对他们这些考生开放。
大家要么自己带了干粮,问人要一杯开水草草对付。
要么就得找饭店,出一回血,下馆子填饱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