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菁菁提要求:“那你等我一下,我跟谢广白说一声,他在里头面试吗。”
薛琴又开始叹气:“真好啊,以后你俩都是研究生了,比大学生还厉害。”
叶菁菁给她灌迷魂汤:“以后你就是研究生的领导。”
薛琴这才高兴起来。
谢广白的面试也没花多长时间,就常规地问了几个专业题目。
他在临床开了两年刀了,回答起来不为难。
唯一可以算是拖时间的点,是其中一位面试老师知道他有中医的底子,跟他讨论的几句关于中医药的经典方。
他出来以后,看见女朋友跟小姐妹站一起,还主动大方邀请:“薛琴也来啦,我请你们吃冰糕吧。”
所谓的冰糕是冰淇淋,属于这时代的时髦玩意儿。
夏天喝汽水不稀奇,基本大点儿的国营厂都会发。
但吃冰糕,那就是高级享受了。一份冰糕的价格,相当于一斤大米了。
平常没个事儿,你吃个冰糕的话,人家看你那绝对就是大馋丫头。
叶菁菁跟谢广白打招呼:“我马上跟薛琴去一趟纺织厂。”
薛琴赶紧强调:“具体事情,现在属于机密,不能告诉你。”
这可是1978年,出国是妥妥的大事儿,很复杂的。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这事儿就黄了。
谢广白也不打听,只笑着点点头:“那行,你们冰糕带路上吃吧,别骑车了。”
现在天黑得晚,太阳工作热情高涨,在外面骑车能晒塌了皮。
叶菁菁虽然不怎么追求美白,但也不想蛇蜕皮。
她和薛琴跟着谢广白一道去了学校门口的冷饮店,花了三张雪糕票,外加三毛钱,拿了三份冰糕。
两人一人一份,坐上了公交车,美滋滋地回了纺织三厂。
下公交车之后,两人心照不宣,动作麻利地干掉了剩下的冰糕。
省得到厂里头,叫其他工友看到了,感觉不太好。
俩姑娘互相检查了嘴巴,确定没留下痕迹,立刻往厂办跑。
这个点儿,上早班的下了班,上夜班的还没接班,厂里头挺热闹的。
看到叶菁菁的工人都在跟她大声打招呼:“小叶,大学生唻!”
纺织厂就是一个大集体,全厂考了176名大中专学生,意味着不是自家考上的,就是亲戚朋友家考的,再不济也是一栋楼里的邻居家的小孩考上了。
更让厂里职工喜出望外的是,那些没考上的临时工,厂里也给转正了。
多好的事情啊,全是工人夜校的功劳。
叶菁菁笑着点头跟人打招呼,脚步不停,兴冲冲地跑厂办了。
两人到了厂办,薛琴招呼着:“哎,报名表呢?拿过来给菁菁填了。”
结果这埋头干活的厂办秘书,抬头看了她俩一眼,摇摇头:“别急着填了,去不去日本,还悬呢?”
“怎么了?”薛琴惊诧莫名。
前脚领导跟她说了这事,后者她就噔噔跑去找叶菁菁了。
前后不到两个小时的事儿,怎么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连日本都去不成了?
第190章 不如办个暑期班(捉虫) 大学果然好厉……
为什么情况突然有变?
厂办秘书跟薛琴熟, 提供了一手消息。
上面有领导不喜欢这事儿。
出国考察学习不是不行,文·革都结束了,方方面面都在变。
纺织厂想要变, 也算不得出格。
但你要学习,学啥不好, 非得跑去日本学?
日本鬼子能是什么好东西吗?
不行不行, 换个国家。
厂办秘书到底年轻,又跟薛琴她们是玩惯了的, 忍不住私底下蛐蛐:“我看啊,他们就是觉得去日本学习, 是我们三厂占便宜了。谁让我们三厂会日本话的多呢。”
薛琴深以为然地点头:“就是。这些人自己吃不上就得打人家的碗。不行,我要去跟领导讲,去日本学习是最合适的。”
她拖着叶菁菁走的时候, 还叮嘱对方, “你那一二三可别忘了啊。”
“放心吧,四五六我都有呢。”
摸着良心讲, 叶菁菁本人对去不去日本其实没那么执着,甚至有点无所谓。
在她穿越前,除了疫情期间,其他时候她也没少出去浪。
可问题在于她想不想去,和别人让不让她去是两回事。
再说了,即便她不想去,薛琴他们可是非常想去的,凭什么一下子到嘴的鸭子就飞了?
不行!必须得据理力争。
两人脚步不停, 跑去厂长办公室。
但这会儿办公室门关着,厂长正在招待客人,说话声都从门缝里头透出来了。
“纺织厂能跟汽车厂比吗?一汽为什么去日本学习?是因为去年日本11家汽车公司组成了个代表团跑了一汽, 跑了北京汽车和上海轿车厂,然后才有今年的事。”
“纺织厂和汽车厂的情况能一样吗?跑到日本看什么纺织厂?还不如去法国呢,你看的确良的生产线,就是从法国进口的。”
叶菁菁和薛琴对看一眼,呵,这就是来截胡的。
她俩正琢磨着是继续听下去还是悄悄撤退。
办公室里的厂长眼睛尖得很,已经看到了俩姑娘。
也不知道领导是出于什么考量,居然直接开口:“小薛小叶,你俩进来吧。”
得,避也避不开了,只能硬着头皮上。
厂长甚至不给她们寒暄的机会,直接开门见山:“去日本考察学习的事情知道了吧?你俩谈谈看,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