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交通发展情况,比起日本,差远了。
出差出了火车站,运气好的,公交车刚好顺路,你还能过去。
运气差点儿的,公交车没站,你就唯有指望蹬三轮车的,没被红袖章给逮到,好歹还能骑车拖你走。
二者都是指望别人,哪里比得上靠自己。
有这么一个旅行箱,相当于带着自行车出差了,多方便啊。
日本这边,听懂了的山田一狼和铃木美雪还没太大感觉。
前者是因为阶层不一样,感受不到交通不便的苦恼。
后者则是因为作为女士,她没办法想象骑着旅行箱出行。日本文化中,对女性的形象要求非常高。
只有坂本松熊,作为一个住在乡下,每天要赶新干线上下班的社畜,听到这儿,不由得眼睛一亮。
有这样的交通工具,实在太方便了。
什么不雅观?
你要是挤过高峰期的新干线,就会明白,能好好喘口气就是最大的优雅。
坂本松熊立刻开启同叶菁菁的探讨的模式。
比如说,这个旅行箱要怎么设计才能行驶的安全。
前面要有扶手,可以调节方向。下面要有脚踏,不然脚无处安放。
再比如说,旅行箱的续航问题。
能驮着成年人跑老远,电池是关键。
丰要武在旁边听了半天,插不上话。这会儿终于忍无可忍,直接发出自认为的KO一击:“驮个人跑呢,这样用多大的电池啊。”
她自己心里头承认,她确实不学无术,让她明白最基本的道理:一个手电筒还要两节大电池呢,就亮那么长时间而已。
换成个人的话,那电池是不是要跟小山一样了。
叶菁菁难得在她面前卡壳了。
说来惭愧,她原本还真没觉得这事儿是事儿。
因为在她生活的时代,电瓶车早就满世界跑了,根本不存在这方面的技术难题。
现在嘛,现在她还真不知道电动车发展到哪一步了。
在东京街头,摩托车她没少见,电动车她一辆也没看到。
结果坂本松熊露出笑容,语气自豪:“这个不是问题,我们有电动汽车,电池肯定够用。”
叶菁菁狠狠地吃了一惊,没想到日本的电动汽车布局开始的这么早。
但为什么没发展起来呢?
一直到她穿越前,日本的电动汽车都没啥存在感啊。
薛琴突然间在旁边冒出了一句:“那你是不是又可以申请个专利了?现在的箱子是用手推的,加上电池的话,那就是电动的。”
她没说出来的是,再卖一个专利,挣的钱肯定会更多啊。
坂本松熊不假思索:“当然。”
眼看着他俩越讨论越热烈,铃木美雪迟疑着开口:“坂本君,你要其旅行箱上班吗?那你为什么不直接骑摩托车呢?”
坂本君也算是公司里排的上名号的帅哥。
想象一下,他骑着旅行箱上下班的场景,铃木美雪表示,辣眼睛。
何必呢?骑摩托车多帅呀。
坂本松熊也反应过来,是啊,摩托车也不贵,骑起来十分潇洒。
只他舍不得放弃电动旅行箱,又强调道:“出差的时候,总不好骑着摩托车去吧。”
川田一郎原本只是冷眼旁观,闻言立刻强调:“坂本君,其他时候,公司不干涉你的自由。但是出差,不可以。你代表的是公司的形象。”
他们东棉株式会社,可丢不起这么大的人。
事实上,不仅是电动旅行箱,连所谓的电动汽车,川田一郎也不看好它的发展前景。
日本的燃油车已经卖到美国了,何必放弃自己的优势,去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呢?
坂本松熊遗憾极了,他真觉得电动旅行箱是个不错的发明。
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西津纺织厂考察团的同志。
可惜大家一打听制作成本,立刻告辞撤退。
开什么玩笑啊,你们日本人觉得便宜是你们日本人自己觉得。
你们一个月的工资,抵得上我们工人干好几年了。
这谁吃得消啊。
田副书记只能遗憾地咂嘴:“就手推吧,我看这手推的也挺好的。”
坂本松熊点头,退而求其次:“也行吧,起码比现在的旅行箱好用多了。你们工厂什么时候做出来,我第一个订购。”
考察团的人集体莫名其妙,他们做什么啊,他们是西津纺织厂,只生产布料,连印染的活都不干,更何况做箱子呢。
坂本松熊惊讶了,中国的工厂不做,谁来做?
“你们啊,小叶的这个发明,是要在日本申请专利哎。”
可川田一郎作为东棉株式会社的高层,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他们东棉是纺织企业,他们研发新布料,他们自己生产纺织机械,他们有纺织工场和印染场,但仅此而已。
他们既不生产领带,也不做旅行箱。
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把产业上下游的钱全都挣光了。
现在,为了他们的中国朋友,让公司单开生产线生产拉链式领带和拉杆式旅行箱,显然不可能。
哪怕他也认为这两项发明都不错。
薛琴一颗心“咣”的一下跌入谷底。
日本人不想做它们的话,菁菁还怎么卖专利挣钱啊。
第211章 他们在打心理战(捉虫) 别昏了头
薛琴真情实感地犯愁了。
日本人对菁菁的发明没兴趣, 不肯买专利。那菁菁还怎么挣钱?她不挣钱的话,又怎么能继续搞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