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则,现在商店基本不卖成衣,大家都是买布回家做。
这就有大麻烦了。
叶菁菁不会做衣服,原主也不会。
因为原主从小到大,除了单位发的制服外,就没穿过新衣服,都是穿表哥表姐们不要的。
而叶大姑一家人的衣服,也是党爱芳亲手做。
布料紧张,她害怕做坏了没办法处理,从不让原主碰。
故而,现在哪怕叶菁菁愿意掏钱买布,她也不会做衣服。
让她去找党爱芳做?
谢谢。
她自认为对党爱芳已经仁至义尽,双方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保持距离。
所以她煞有介事地跟谢广白强调:“我这是为了厂里好。我穿成这样,更加能证明我们纺织厂工人,大公无私,从来不拿厂里的一针一线。”
你看,我们纺织厂就是织布的,结果我们的工人也没给自己多做两套衣服。
谢广白被她的歪理说的哑口无言。
他真怀疑这姑娘,前面二十年都憋着,积攒了舌战群儒的功力,好后半程发挥。
然而,叶菁菁还没来得及得意洋洋,薛琴先忙不迭跑过来拆她的台。
“你可省省吧。”薛干事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手里还捧着一套新制服,“这是厂里特批给你的,明天穿上出去。不然人家还以为我们纺织厂,办不下去,要关门了哩。”
好歹也是纺织厂的,还能穿的跟个叫花子一样吗?
“扑哧——”
谢广白没憋住,直接笑出了声。
笑得叶菁菁脸上都挂不住了。
他见势不妙,赶紧告辞:“那个,叶同志,明天早上七点半,我们在中央大街的粮油店碰头啊。”
他跑了,叶菁菁只能怨念地看着薛干事:“你怎么能拆自己人的台呢?”
薛琴这才反应过来,她们才是一窝的,不管什么时候,都该一致枪口对外。
她嘿嘿干笑,推着叶菁菁往楼上图书馆推:“好好好,是我不对。我亲自给您把衣服送上去。同志,要不要我伺候你更衣啊?”
“滚蛋!”叶菁菁都被她给说笑了。
但是图书馆的门一开,她又笑不出来了。
因为薛琴先是对着一屋子的临时工惊叹:“哇!你们这么多人还在一起学习啊!我还以为你们早停了。”
不等大家打哈哈糊弄过去,她又惊奇地指着小黑板上的三角导数题,满怀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学英语的新方法吗?”
纺织三厂的职工都知道,这群临时工正在兴头头地学英语。
大家还开玩笑说,以后厂里再进口外国的洋机器,都不用再让人家派技术员过来了。
老天爷啊,洋人的技术员可贵了。
人家一天的工资,恨不得咱们纺织厂的工人干上一年。
薛琴还在乐呵呵地笑。
图书馆里的临时工们,却一个个的,脸色在这笑声中,渐渐雪白。
虽然,他们相信叶菁菁的内部消息,肯定今年冬天会有一场高考。
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发通知啊。
这就好比1971年9月13日,林-副主席出逃坠机之前,谁敢diss他一句?
现在,国家没宣布重启高考,他们自己偷偷准备复习——
这就是典型的走白专道路,是要对抗工农兵推荐上大学制度!
第36章 跟着资料学 后来者自己上
一时间, 图书馆静得落针可闻。
众人都垂着脑袋,不敢吭声。
他们都经历了文化大格命,太清楚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只要有心人发酵,又被抓成反面典型的话, 后果究竟会有多严重。
薛琴终于后知后觉, 迟疑地扭头问叶菁菁:“那个,我是不是说错什么了?”
“没有。”叶菁菁深吸一口气, 打定了主意,“这不是学英语的办法, 这是数学的三角推导。”
临时工们眼前一黑,大姐,你不能这样啊!
高考的事情, 你虽然得到了内部消息, 但国家还没发通知呢。
现在大喇喇地说,我们是在准备高考——
这是生怕不被厂里拉出来, 当成反面典型啊。
你们想干嘛?你们是对于我们的国家政策有什么意见吗?
王凤珍都要恶从胆边生,伸手捂叶菁菁的嘴巴了。
叶菁菁却风轻云淡:“我们觉得要多学点工科的知识,比如说机械方面的。但是大家的数理化基础太薄弱了,拿到书我们都看不懂,我们就决定把基础补起来。”
众人忙不迭附和:“对对对,就是这么回事儿。”
田宁更是夸张地强调:“哎呀,真是后悔,上学的时候有老师, 我们也没多学点。”
男临时工们跟着帮腔:“就是就是,我记得我那时候就学了点代数和三角方面的基本内容,物理学了手扶拖拉机的结构, 我还学了驾驶手扶拖拉机,准备将来上山下乡绣地球。”
图书馆里发出一阵哄笑声。
所以他们学渣,真的不怪他们呀。
当时老师就没教,而且中学教材就是《工业基础知识》和《农业基础知识》。
薛琴来了兴趣:“那你们怎么学啊?又没老师。”
“书就是最好的老师。”叶菁菁微微笑,“我们对着中学的课本,一边琢磨一边学,不懂的再一起讨论。”
薛琴瞬间支棱起来,兴冲冲地要求加入:“那我跟你们一块吧,我也没怎么学过。”
图书馆里的临时工瞬间卡壳,集体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