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方(651)
柳裁梧的叙述很平淡,但她甚至记得某条河流在当地人口中的叫法,还提供了最佳的进山时机,仿佛一切早已在她心中被斟酌念起过千百回。
或许在无数个漫漫长夜中,铭记当年之事且并未放弃寻找真相的人,远比想象中要多。
只是寥落在各处的星火需要一个汇聚燃烧的契机。
而眼下就是这样一个契机。
没有人知道,他们寻得破解之法的速度能否赶上丁渺行动的速度,而机会只有一次,错过很可能便无法挽回,欲速则不达,只能尽可能在准备周全的情况下尽早动身。
南下居巢势在必行,只是自从二十二年前居巢彻底湮灭至今,整个郁州溟山一带地区都荒芜已久,可谓名副其实的“三不管”地带。
秦九叶虽然不懂地方官府之间的种种通行法则,但也知道所谓的“三不管”并非真的无人看管,而只是排除责任的一种说法罢了。换而言之,便是入内者生死自负,出了什么岔子是寻不到官府的人来做主的。去这样的地方自然不会那么简单,吞吐着九皋过剩的雨水洹河已经开始泛滥,连通雩县的沣河水匪又起,一时间天灾人祸算是聚齐了,山贼水匪横行,前往郁州百昱关的牒文数月前便已停止发放了。
但定下出发之日隔天,林放便在几名小将的护送下、亲自将那通关文牒送了过来。对此邱陵虽然并未多说什么,但秦九叶还是觉得,对方私下应当付出了些代价。
果然,拿到东西后,邱陵便短促宣告道。
“你们先行一步,我晚些出发。”
众人有一瞬间的沉默,唯有许秋迟闻声望了过来。
“兄长允许我一同前去?”
邱陵点点头,面上并无太多神色。
“我会让子参跟着你们,但一路上换船过关,还需要你从中打点。快则两三日,慢则三五日。处理完手头的事,我很快便会赶去同你们汇合。”
他没有多说“手头的事”究竟是什么事,但没有一个人询问他缘由。就连他那向来难缠多疑的弟弟也是如此。
“好。这几日小叶子会来施针,父亲情况不知能否好转,你正好抽空多来看看他吧。”
许秋迟简单说完几句后,只说府中还另有些事要交待便先行离去,秦九叶见状,也借口要接手许青蓝的诊录退了出去,将空间留给年轻督护和他的手下。
其实不用邱陵开口,所有人也大概能猜得到他难以抽身的原因。
且不说平南将军府的人不会轻易罢休,就说这几日九皋周遭的河道又开始有了泛滥的迹象,而这城中的镇水都尉眼下已不能履行职责,都水台的河官还耽搁在路上,这几日治水的重任自然便要有旁人承担。论及官职,邱陵虽只是查案督护,但身在九皋也有连带职责,何况他本就是邱家人,此时若不出手,将来城中出了差错,邱家还是逃不开被问责的结局。
“这牒文本该有两份,一份去、一份回。周大人只给了下官去程的牒文,至于回程……”
林放的声音响起,邱陵回过神来,当即低声道。
“辛苦林大人,我会亲自去找他的。”
林放会意,当即退到一旁,换了等在旁边的高全上前道。
“今日已按照督护吩咐,沿水路和主要官道设下关卡排查,附近也分发了告示,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宋大人那边便会出手接管,消息层层上报,不会耽搁超过一日。”他说到此处略微停顿一番,又压低嗓音道,“说来也是赶巧,最近郡守府衙那边消停得很,平日里盯梢的都少了许多,督护最近若有行动最好不过。”
跟在高全身边的郑沛余听到此处,也摸着下巴若有所思道。
“不止是这几日,先前我们出入船坞的时候,督护特意叮嘱我们要防着城中樊大人的眼线,可那几天郡守府衙都没什么动静。属下担心那樊大人又攀上了什么旁人,许是在暗中搞什么鬼,若是孝宁王府可就……”
一听到“孝宁王府”四个字,林放当即低下头去,下一刻便听邱陵低声喝止道。
“事情未明朗之前,不可在外妄议。尤其之后我不在的时候,切莫因小失大,让人钻了空子。”
郑沛余当即一凛、低下头去。
“是属下失言了。”
“他若真与都城的人有所勾结,定有书信往来,或外人进出。我不在的这段时间,你多留意着些,若有不妥……”邱陵说到这里停顿片刻,权衡过后才继续说了下去,“……先传书与我,若情况紧急,可与林大人先行商议对策。”
那恭敬候在一旁的太舟卿闻言这才抬起那张笑眯眯的脸,躬身行礼道。
“下官定不辱使命。”
另一边的邱府后门,秦九叶离开的脚步顿住,终究还是转过头来,站在门口相送的绿衣管事。
“柳管事既已全力相助,为何不愿意与我们一同走上一趟呢?”
作为曾经亲自到过居巢的人,柳裁梧显然是此次南下之行的重要人选,但后者显然并无此意,而邱家上下竟也无人能够勉强她。
她就执拗地守在那个院子里,似乎在等什么人回来,但又清楚地知道她等的人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谈不上全力相助。我只是偶尔想想,如果当年也曾有人这般尽心尽力地寻求真相,为此不惜抛下一切、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只求一个结果,或许夫人的病……”她的声音断了,再响起时已恢复了以往的淡漠,“……只是想想而已,也并无用处。”
秦九叶沉吟片刻,还是望向对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