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207)+番外
儿子有本事,他这个当爹的自然高兴,可偏偏朱棣不是他心目中的继承人。
“阿嚏!怕不是老爷子在背后惦记朕,说,是不是你未来给朕拟的‘明成祖’庙号?”
别说朱元璋心里不得劲,就是朱棣本人也不接受明成祖这个庙号。
他那么努力粉饰太平,甚至不惜抹黑大哥朱标形象,为的什么,不就是想显得自己名正言顺,是大明王朝的正统帝王。
明成祖这个庙号一出,好家伙,他那么多努力全都白费。②
“不是儿,也不知是哪个不肖子孙做的。”朱棣太。子朱高炽摇头。
他觉得自己没那么蠢,且没这么做的必要。
至于始作俑者本人·嘉靖帝,则完全没想到祖宗们。
毕竟就算知道,也对他没什么影响。
【两条丝绸之路有更多不同,比如路线、类型等区别。
但最大不同,莫过于它们所维系的时间。】
“维系的时间?是指海上丝绸之路出现的时间太晚吗?”
“如果想指海上丝绸之路出现晚,没必要用‘维系’这个词。”
“也就是说两条丝绸之路所使用。的时间,有一个长,有一个短。”
“长的是哪个?短的是哪个?”
“汉朝的丝绸之路维系的时间可不短,哪怕汉朝灭亡,丝绸之路依旧存在。”
“加上明朝之后没有几个朝代,短的那个应该是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出现的晚,维系的时间也短吗?”这点让人很意外。
“忘了之前天幕说的明朝海禁,汉朝可不禁止普通人也走丝绸之路。”
有些评论难免上了天幕,明朝之前的人看了还好,明朝及之后朝代的人看了沉默。
就是想找朱棣出气的朱元璋也没了劲。
朱元璋看着朱棣皱眉,“对于你以后出海的事,朕其实很看不顺眼。”
“但你既然已经做了,是不是应该做好?而不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他们身处后世,知道陆上丝绸之路的悠久历史。
这样一来,短的自然是他们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爹,你别问我,我现在又没让人出海。”年幼朱棣很头疼。
为什么做事的是未来的他,遭罪的却是现在的自己。
“你们说,是汉朝的丝绸之路使用时间长,还是明朝的丝绸之路使用时间长?”
后世人知道汉朝丝绸之路的悠久历史,可汉朝及之前朝代的人们可不知道。
尤其是刘彻,“朕丝绸之路的使用时间,一定远朝明朝的丝绸之路!”
要是输了……他绝不会输!
“子房,你觉得呢?”刘邦笑嘻嘻的问张良。
张良垂眸,“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只有朝廷能用,除非我大汉的丝绸之路也有相同规定,要不然大汉稳赢。”
“朕相信我大汉帝王没那么小家子气,之前天幕特意提过明朝海禁,可没说过我汉朝陆禁。”
说着,刘邦身体放松下来。
【汉朝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到后来汉朝覆灭,华夏历经多次改朝换代,依旧还在使用。
不过越往后,陆上丝绸之路的概念就越模糊。
因为越往后的朝代,华夏地图疆域越来越大,直至囊括西域。
也就是说刚开始陆上丝绸之路是出国做生意,后来变成在国内做生意。】
“西域未来纳入华夏版图,干的漂亮!”刘彻眼睛一亮,为此喝彩。
这样一来,哪怕陆上丝绸之路从对外变成对内,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看来后世西域已经彻底融入华夏。”汉朝,汉宣帝刘询挑眉。
就是他历史上第。一次在西域设立都护府,把西域纳入华夏管辖范围。③
【然后是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明朝虽然有海禁政策禁止普通人出海,但因为海上比陆地更危险的缘故,普通人也很难走海上丝绸之路。
光路的原因就刷掉大部分人,这最初就注定海上丝绸之路比陆上丝绸之路受众范围窄。】
“身为大明百姓,我们不敢奢望走海上丝绸之路赚大钱,但好歹能让我们出海捕鱼吧!”
“要不然逼急我们,真去当海盗了!”
明朝海边普通百姓们对海上丝绸之路并没多大感触,比起辉煌的海上丝绸之路,他们更关心眼前的出海捕鱼。
而内陆没办法接触到海洋的百姓们就更不用说了,顶多就是看热闹。
只有聪明人,注意到两条路的危险程度,以及其受众。
“大海可谓是天险,只要明朝能抓住机会,海上丝绸之路就是独属皇室的财富,可是看天幕意思,明朝并没有抓住机会。”
【史书记载,明朝大规模航海一共有七次,朱棣在位时六次,他孙子朱瞻基在位时一次,领头人都是郑和,史称:郑和七下西洋。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郑和去后,明朝再也没大规模下过西洋,甚至取消下西洋的航行。
可以说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出场即巅峰,开局即辉煌。】④
“好像烟花啊,绚烂过后就没了。”诸朝有人忍不住吐槽。
不是他们尖酸刻薄,而是真的很像。
“噗,七下西洋就不说了,分开看倒没什么,但前六次都集中在一个帝王身上,这就好笑了。
没记错的话那朱棣是明朝前期帝王,这岂不是说明朝中后期,都再没走过海上丝绸之路?”
刘彻觉得好笑和不解。
朱棣看向儿子朱高炽,“为什么不下西洋?”
朱高炽垂眸,“因为国库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