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53)+番外
诸朝古人震惊,“看了十几万株稻穗,就为找到那么一株特殊稻子,这毅力真是惊人。”
扪心自问,他们可能开头就选择放弃。
“这跟大海捞针有什么区别?”
“十几万分之一的可能,他是怎么坚持下去的?”诸朝数学家们恍惚。
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几率有多小,此时才更震惊。
【第二年,袁隆平爷爷又找到五株雄性不育水稻,这五株雄性不育水稻,总不可能是袁隆平爷爷一到地头就全部找到,肯定又是经过大量辛苦查找才能得到。】
【可偏偏这么艰辛的过程,成了旁人嘴里轻飘飘一句“运气好”。】③
姜叶前句话诸朝人都赞同,总不可能前面找一株特殊水稻,都查看了十几万株水稻,后面五株特殊水稻,查看的水稻总量反而比第。一株特殊水稻所需少。
后面那句,诸朝人震惊,“什么,这都能被归咎为‘运气好’?”
“不,这是实打实的实力啊!”
哪怕诸朝对后世那位农学家还不是很熟,但就对方表现出现的毅力,足够让人折服。
可结果呢,居然有人将这归咎为“运气好”,把对方的艰辛轻飘飘的带过,这让人如何不愤怒。
“就算这是对方的实力,可是他费这么大功。夫找几株稻子干什么?”
这是觉得袁隆平辛苦,却又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辛苦的人。
他们不懂袁隆平这么大费周章的用意。
“前面天幕不是说了吗,是为了培育杂交水稻,需要用到雄性不育水稻。”有记性好的古人总结复述。
“都不育了,稻子还能有用?”不懂行的人表示怀疑。
他们就算懂得不多,也知道不育是什么意思。
“这我们就不知道了。”记性好的人只能记住姜叶说过的话,不能说出自己未知的知识。
姜叶没过多纠结诋毁袁隆平爷爷的小人们身上,很快继续下去。
【雄性不育水稻的发现,补充了袁隆平爷爷探索、研究出来的“三系杂交法”的重要一环,至此,袁隆平爷爷对杂交水稻的研究走上正轨。】
【在此期间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甚至还经历过重大挫折,好在他们都一一克服过来。】
【现在跟大家说说袁隆平爷爷“三系杂交法”的原理,以及他辛苦寻找的雄性不育水稻,为什么那么重要。】
【“三系杂交法”粗略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先前袁隆平爷爷辛苦找到的雄性不育水稻,就是第。一环,被称为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为杂交水稻母本。】
【第二环为雄性不育保持系,为父本一,不育保持系和不育系结合,可稳定产出雄性不育水稻,先前我们说过人工去雄耗时费劲,通过这一步,可以节省大量精力。
至于为什么大量培育雄性不育水稻,是因为杂交水稻几代过后,产量会下降,要想获得高产量,得一直杂交下去才行,这一步就是为了后面更多杂交做准备。】
【第三环为雄性不育恢复系,为父本二,顾名思义,就是恢复杂交水稻的生育能力,让其高产。
需要注意的是,恢复系和不育系为远亲,是其他地区的水稻,并不是不育系附近的水稻,不育系附近的水稻做恢复系父本,效果不如远亲水稻好。】④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不能自行授粉的母本,和一个可以授粉但不育的父本,加一个可以授粉和生育的父本。
母本和父本一结合,得到稳定的雄性不育水稻做新的母本;新的母本和父本二结合,得到的就是杂交水稻。】⑤
【杂交水稻结合两种水稻的优点,不仅产量高,最重要的是有了这项技术,我们可以培育出更有针对性的杂交水稻。】
【比如有的水稻容易倒伏但口感好,有的水稻抗伏倒但口感不好,两者杂交可以得到抗伏倒和口感好的杂交水稻。
再比如有的水稻容易生虫但产量高,有的水稻不易生虫但产量不行,它们两者杂交,可以得到不易生虫和产量高的杂交水稻。
耐寒和耐旱的杂交水稻也是相同原理,杂交之后,水稻对不同土地的适应性极大增加,也就是说我们能比以前种更多的地,得到更多粮食。】
【可以说在杂交水稻出现之前,我国身为人口大国,一直都存在隐形的粮食危机,可是杂交水稻推广之后,不仅是我国隐形的粮食危机,就是世界面临的粮食危机也得到极大缓解。
现在我们可以骄傲的说我们已经远离粮食危机,这一切都要感谢以袁隆平爷爷为首的农学家们。
虽然不少人都说杂交水稻口感不如其他水稻,但是真当我们遇上粮食危机,粮食口感什么的都将是次要。】⑥
诸朝百姓们惊呆了,“后世人有的吃就不错了,怎么还挑三拣四啊?”
“就是,那可是稻米,再难吃能有树皮难吃,能有观音土难吃!”
“解决了十数亿,甚至数十亿人口的粮食危机,后世那位袁隆平,真可谓神农在世、国士无双!”
帝王们对袁隆平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十分眼馋,他们治下人口人数远不如后世,要是他们也有一个袁隆平,直接就是太平盛世!
不过让他们没想到,杂交水稻的进程还在继续。
【后来袁隆平爷爷又在“三系杂交法”的基础上研究出了“两系杂交法”,这无疑为我国的粮食危机又增加一道保险。
也因此,袁隆平爷爷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临终前,袁隆平爷爷有两个愿望,一是禾下乘凉,这是对巨型高产稻的期许,二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愿全世界都能远离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