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很快跑偏,似乎阮雾这个名字也不过一支烟的时间被提及,带来的新鲜感也不过几分种而已。
季司音起身欲去厨房招呼晚餐时,突然被陈疆册叫住。
他眼梢轻佻,不急不缓道:“方便加个微信吗?”
季司音半疑半惑地加了微信。
微信加上,她却没走,而是在原地停留了会儿。
室外的桃花簌簌下落,沾染着雨水的花瓣紧贴着落地窗,江南夜枕雾,依稀窥春山。
灯火明灭间,她听见陈疆册说:“你有阮雾的微信吧。”
理应是疑问句,可他不管是语气还是内容,都是确凿的肯定句。
季司音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果然。
-
收到好友申请时,阮雾已经踏上了去往南城的高铁。
微信添加好友,如若是好友推荐,即会说明是谁推荐的。
阮雾看见是季司音将自己的微信分享给旁人,原本想问季司音,这人是谁,视线下移,注意到好友申请栏里的一行小字。
陈疆册。
原来他的名字是这三个字。
第2章
陈疆册的朋友圈干净简单。
空空荡荡的,什么内容都没有。
半小时的车程很快结束,高铁广播响起乘务员的到站提醒:“……前方到站南城南站……”
阮雾无心再看陈疆册的朋友圈,将手机熄屏,塞进包里。而后起身,离开座位,随着人流,排队下高铁。
下了高铁,又转乘地铁。夜晚高峰期,阮雾挤入沙丁鱼罐头般的地铁里。
手机接连震动几声,她一手拉住扶手杆,另一只手狼狈又艰难地拿过手机。
是导师发来的消息,问她论文什么时候交。
也应当是导师发来的消息,可她心里有种纷杂潮声暗涌的慌乱。
她给季司音发了消息,直到半夜她写完论文,季司音都没有回复。
一夜狂风骤雨,宿舍楼外的紫云樱花零落成泥,一汪春水聆闻旧日蝶梦。
阮雾今天课多,研究生的课,本科生的课。
她在南大读研一,算得上冷门的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然而导师要求严苛,时常召开组会、大小论文无数。她平时除了上自己的课,还得替导师上人文学院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
如此忙了几天,周五下午,午睡醒来,窗外已是黄昏欲颓。
手机那端的人像是掐准了时间,这个时候给她打电话。
来电人是没有回她消息的季司音:“在忙吗?”
阮雾打了个哈欠,嗓音惺忪:“刚睡醒。”
季司音:“我问你个事儿。”
阮雾:“什么事儿?”
喉咙似含沙砾般干哑,她起身倒水喝,为方便倒水,她打开免提。
随后便听见季司音刻意压低的声线,伴随着浓烈的八卦意味。
她问:“你和陈疆册聊得怎么样?”
水壶边放着朵白玉兰,昨天她吃完饭,从食堂回来的路上,瞧见路边栽种的玉兰树已经掉了大半的花。她惋惜又遗憾,恰巧有一朵花冒失地从枝头掉落,她心像只哑然的蝴蝶,俯身捡起那朵落花,带了回来。
“……你不说,我都忘了有这么号人。”阮雾饮下一口茶后,才回答。
“不是,他长那么帅,你都能忘了他?”
忘了吗?
脑海里陡然浮现出那日她俯身而望,却不小心掉入的一双眼。他笑时的风流韵相,多一分显得暧昧,少一分显得轻浮。
总归是让人过目难忘的长相。
阮雾四两拨千斤地说:“怎么突然问起他来?”
季司音说:“我这不是好奇吗?那天你走之后,他就问我要你的微信了。”
阮雾心不在焉地嗯了声。
季司音:“我以为你俩最近聊的热火朝天。”
阮雾笑着:“我俩就没聊天。”
季司音:“他没找你聊?”
阮雾:“嗯。”
彼此相视多年,季司音习惯了阮雾对与她无关的人事不甚关心的冷漠姿态。
即便是对她那位前男友,分手后,阮雾对他也如同对陌生人般。
不过问,不在意,不搭理,不主动。
想来每个男人在她那儿都是这个待遇,没有例外。
阮雾花了很久,从睡梦恢复清醒,身体不再困顿,神识也变得清晰了,“平白无故给我打电话,就是为了问我和他有没有联系?”
她语气清醒的,仿佛再多说一句,就要戳破她的别有用心。
季司音硬着头皮,说:“不是,我想问你明天回家吗?来我家烧烤。”
“不回了吧。”
“课很多吗?”
“没,就是觉得回家挺累。”
“怎么就累了?半小时高铁哪儿累了?”
“高铁之前得坐将近一小时的地铁,下高铁了还得打车,路上折腾的时间,加起来都快有两小时了。”
季司音说这好办,我让人来你学校接你回家。
电话挂断。
季司音站在茶室外,望着里面坐着的陈疆册,思绪回到十分钟前——
茶室里陈疆册和旁羡面对面坐着,旁羡拿着平板,时不时举起平板给陈疆册看,询问他的想法。他打算签几对情侣做恋爱博主,每日在短视频平台分享恋爱日常。
陈疆册有些好笑:“我能有什么想法?我都不玩短视频。”
换来旁羡啧啧几声嘲讽,“你明明才大我两岁,怎么活的跟老古董似的?”
陈疆册说:“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刷那些短视频的。”
旁羡于是找同盟般把季司音拉来:“她就刷,现在年轻人都刷。”
季司音下意识反驳:“没啊,阮雾就不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