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我与女配共战袍(317)
卢长青分析道:“至于范侍郎,他常年历任西北,政绩斐然,很得当地人民心,所以在官家看来,他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难道不是吗?”
虽然后世将三川口战败的锅扣在李士彬、刘平和范雍头上,但在卢长青看来,这三人中问题最大的就是这个叫范雍的老头子。
“官家,范侍郎已经老了,人越老顾虑也会越多,所以让臣这个年轻人从旁协助他吧。”
赵祯转身闭上眼,半晌后忽地睁开,“好。”
赵祯挥手召来候在一旁的张茂则,道:“去把杨都知叫来,传旨授白扶楹振武军节度副使……知延州。”
说出最后三个字时,赵祯似乎下定了很大的决心。
卢长青猛地抬头看向赵祯。
变了!
原本应该是范雍被拜为振武军节度使、知延州,刘平担任鄜延路副部属(当地军事副长官),因为有了她横插一脚,现在由她成为延州的长官了。
赵祯一脸沉重地道:“扶楹,我可是将延州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你了,千万别让我失望。”
卢长青抬手行礼,几乎是发誓地道:“臣定不辱使命。”
朝堂上果然因为卢长青被授于振武军节度副使一职吵开了花,居然让一个女人去备守延州这么重要的地方,成何体统?
等朝堂上的大臣吵完一波之后,赵祯问他们,当初有谁事先发觉元昊会反?
朝堂忽然安静,落针可闻。
“白副使曾提醒过两次,但我们全未当回事。如今她又造出了火铳,其在战场上威力如何我们不得而知,这一次让她去延州也是为了看一看这火铳的威力。
我知道你们瞧不起白副使是个女人,可前唐的平阳公主不也是女人吗?她都能领军杀敌,我大宋的女子为何不行?”
卢长青还以为赵祯会如何说服朝臣,结果就是把她的话改了一下,变成自己的。
当然就这简单的两句话朝臣是不可能买账的,自废后事件后,赵祯终于硬气了一把,哪怕朝臣再逼着他,也没有撤去卢长青的职位。
第241章 不叫清平,乐不起来(10)
在离京之前,卢长青申请回了一趟白府。
白元翰跟着白士元一起去了虢州,现在府里除了床上躺着的白明舟和他那蹒跚学步的孩子,府里就只剩下女眷了。
杜荷之坐在主位上表情有些尴尬,以前最看不上眼的小妾生的女儿如今的官比她爹都大了,要不是自己是她的主母,现在站在堂下行礼的就是自己了。
林文卿拉着卢长青坐在一边,用手摸摸她的脸,仔细地打量着他,眼里包着泪,心疼地道:“长高了,也瘦了,这两年在宫里没少吃苦吧?”
卢长青看了一眼站在门外的两名内侍,朝林文卿轻轻摇头道:“娘,女儿去的是皇宫,是去为官家分忧的,怎么能叫吃苦?”
林文卿反应过来,自打嘴巴道:“瞧我这嘴,尽胡说了。”
卢长青赶紧转移话题,明知故问道:“爹去了虢州,主母和娘还有姐姐们怎么不一起去?”
林文卿道:“娘怕你出宫回家见不着人,所以就没急着去那边。”
杜荷之脸色难看,说出来的话怨气冲天,“这么大个宅子不得留人守着吗?而且你大哥现在也不方便出远门,所以我就带着你三姐姐留下了。”
卢长青问道:“三姐留下是爹的意思,还是主母你的意思?”
杜荷之看了一眼白行可,有些心虚地道:“当然是我的意思。”
“我听闻爹爹有意与宁远侯家结亲,主母知道这事吗?”卢长青问道。
杜荷之一脸诧异,“这事连你都知道了?”
“主母,你有调查过宁远府家二公子的为人吗?”
杜荷之一脸鄙夷加嫌弃,“京城谁不知道他顾戢是什么人?这还用调查?”
“所以主母,你就这样依父亲的意思将三姐留在京中,让她日后跟顾戢成亲吗?”
“你爹乐意,我有什么办法?我又不是没跟他闹过!”
“主母,大姐姐在伯爵府现在过得如何?”
杜荷之没搞明白为何卢长青又把话题扯到她大女儿身上,但还是与有荣焉地回答道:“前些天刚产下一个男儿,现在正坐着月子呢。”
卢长青嗤笑了一声,“不容易呀,可算生了个男儿。”
“你这话什么意思?”杜荷之问道。
“主母,说实话,你和爹爹作为孩子的母父一点也不称职,也不跟其她人家比,就说前大嫂,大哥成了那样,大嫂刚生产完,她的娘和爹立马就上门要接人。
而你和爹爹呢,大姐姐在伯爵府家被欺负成那样了,居然还劝着她回去,说什么生了男儿就好了。
你自己就是过来人,你也生了大哥,你日子好过了吗?我爹这些年来尊敬你了吗?”
杜荷之嘴唇抖着,也不知是气的还是急的,“长辈的事,哪里容得你一个小辈置喙。”
“行,那说回大姐。在她成亲前,大姐夫除了学术不行外,人品什么的没问题吧,远近闻名的‘老实人’。可成亲后呢?原形毕露,管不住下半身不说还家暴大姐。”
“大姐夫都这样,想想顾戢,还没有成亲呢,就养外室和私生子,不仅如此,还是青楼赌坊的常客。这种又赌又闝的男人,三姐若真嫁过去了,怕是不到一年嫁妆就会被顾戢给挥霍一空。”
“这样的狼窝,主母真忍心让三姐跳进去吗?”
杜荷之嘴硬道:“婚姻都是要经营的,再说这天下的男人哪个不花心,大家不是这样过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