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我与女配共战袍(330)

作者: 就爱折耳根 阅读记录

“而且土地是必须得重新丈量的,官家你也看到了,光京城里的这些人就瞒报了这么多土地,放眼全国,那又该是多少?”

赵祯妥协了,“行吧,那就依你说的这么做吧。”

生产力卡在这里,土地兼并这个问题,任何封建王朝都避免不了,卢长青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而且宋朝在一段时间内人口过亿,在当时以这片土地的生产资料只能堪堪养活这么多人。

人口一旦达到社会最大承受值,生产资料的短缺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战争爆发。

只要生产力不能得到提升发展,就算没有外患,亡国也是迟早的事。

经此一事后,赵祯越发喜欢将卢长青叫到他的福宁殿,不是让她给他煮茶,就是让她陪着下棋。

有些时候谈一些国事,有些时候则是说些有的没的。

卢长青觉得这样也挺好,方便她下药。

在赵祯咳疾一天天严重起来的时候,他最爱的女人未来的温成皇后,如今的清河郡君为他生下了他第三个孩子,是一位小公主。

就在这个当口,辽国使臣到了,为的是宋夏的战事,以及宋朝与辽国边境地区修建城防一事。

这事难不倒朝中得那些臣子们,本来就是李元昊先动的手,宋廷只是反击而已,所谓的修建城防,那只是因为之前的城防老旧损坏了不少,朝廷这边派人去修补而已。

好酒好菜招待后,送走了辽国使臣,赵祯这段时间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打退了夏兵,边疆暂无战事,现在他又得了一个孩子,虽然是位公主,但没关系,因为他第二个孩子是个男孩,现在已经一岁,继承人的问题也不需要他担心。

贤臣在侧,美人在怀,别提有多美了,就是身体有些熬不住,开始咯血了。

卢长青药下的比较重,赵祯在正月前后便被太医通知需要卧床静养。

如果按照一般皇帝,这种时候肯定是会让皇后出来代理朝政,但赵祯他不一般。

他不喜欢曹丹姝,打心底不喜欢的那种,所以他怀疑这病有蹊跷。

卢长青觉得赵祯可能是觉得自己快要死了,想的多,思维才会如此发散。

赵祯身体本来就不好,再持续不间断地喂点太医都查不出来的砒霜,他现在才倒床不起是卢长青没有料到的。

曹丹姝面对赵祯也不是完全没脾气,在搜查完她宫殿的内侍离开后,她散掉自己头上的钗环,披发光脚跑到赵祯的床前,问赵祯要说法。

曹丹姝是真被逼急了,自她莫名其妙被选为皇后,恪守本分认认真真扮演好皇后这个角色。

她的家族也因为外戚的身份,愈发低调,生怕被人抓到错处惹怒了赵祯。

她已经这般小心翼翼,可赵祯还是如此忌惮她。

卢长青倒是能理解赵祯的脑回路,估计是想到曾经被刘娥支配的恐惧,毕竟赵祯被刘娥控制十一年,十二岁继位,二十三岁才开始亲政。

现在他的情况跟他那死去的爹太像了,病倒了,皇后代理朝政。他爹死的时候,他十二岁,他若是现在死了,下一任帝王目前只有一岁。

这让他如何不慌?

这件事闹得很大,赵祯本来也不占理,宋朝最不缺的就是敢骂皇帝的谏官,而且赵祯出了名的脾气好,骂骂又咋了?

赵祯没想到自己躺床上养病都还要被人骂,想发火但又惹不起那帮子读书人,最终苦果只能自己咽下去。

虽然赵祯没查到曹丹姝要害她的证据,但他还是不敢放权给对方,每日拖着病体听吕夷简几人秉奏朝廷上的重务。

太医对赵祯这病也束手无策,只让他多注意休息。

就连吕夷简几人都劝赵祯好生静养,别太为朝政操心。

赵祯在操心自己的病,卢长青也在操心陕西那边的问题。

历史上好水川之战便发生在下个月,可现实在三川口那里拐了个弯,李元昊之前战败了,卢长青不清楚他这次会不会快速集结兵力再次攻打陕西。

现在陕西的防线可以说非常弱,比如韩琦驻守的泾原路,说是有近两万的驻军,其实正规军不过几千人,剩下的一万多士兵都是韩琦到了地方现招的。

历史上好水川李元昊带了多少人?十万!

十万打两万,而且还有那么多的骑兵,这不就是纯虐菜吗?

在卢长青思考着李元昊会不会南下的时候,李元昊也在纠结这个问题。

之前在金明寨吃了败仗,损失有点严重,但还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但由于宋夏战争爆发,宋朝停止了对西夏大宗银、绢、钱的“岁赐”;关闭了边境榷场,禁止西夏所产青白盐入境,使西夏失去了直接的经济实惠,宋朝也不再跟西夏有贸易来往,致使西夏境内的粮食、绢帛、布匹、茶叶及其他生活日用品奇缺,物价昂贵。

打仗要钱要物还要人,长久下去西夏也有点吃不消。

李元昊拿不定主意就问张元是否要出兵。

张元自然是让李元昊出兵的,毕竟他现在活着的目标就是灭了宋朝。

而这个时候韩琦发话了,考虑到国家财政负担日益沉重的现状,再加上他觉得经三川口一战后,李元昊的兵马最多五六万,他主张主动出击与西夏决战,认为分路防守使兵力分散,应该合兵一处一举灭夏。

守隔壁环庆路的范仲淹则认为李元昊实力不弱,一举灭夏难以实现,应该稳定防御,步步为营,找机会出击,再结合经济封锁,双管齐下才能解决西北问题。

他们的长官夏竦对两位副使的主张难以定夺,老油条的他决定责任上移,将二人的主张上报朝廷,由赵祯来定夺。

上一篇: 将将好 下一篇: 盛夏味百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