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修仙文女主对照组后我去考编了(139)

作者: 冒泡的米饭 阅读记录

索性宁伊一开始就在关卡上做了改动。第一是长度上,筑基期修士要飞的里程是炼气期修士的十倍。

其次是规则上,筑基期的修士在飞行过程中可以对对手采取干扰手段。

最后是广告上,除了原来的红绸带宣传还增加了场外修士的应援。

十灵石一次的语音打气。

一百灵石一张的横幅打气。

一千灵石一次的近距离腾空打气。

第一个应援很好理解,第二个应援可能会有场外修士疑惑这一万灵石砸下去场上不都是一个人的横幅了吗?

宁伊特意解释了一下:“横幅绕着场地飞行一圈后就会撤下呢~”

第三个应援还有人担心会影响场内修士飞行。

宁伊又特意解释道:“我们的御剑飞行路线都是规划好的,加油路线一开始就有预留。”

而且也不用担心选手会反感,因为第三项应援最贵他们的分成也最高。

近距离打气还可以提高士气影响他人,提前说了,做好心里准备影响不到什么。

于是一番解释下来,大家都没有异议了,筑基组比赛正式开始。

阵法师改进的影像石放慢他们的动作,一些干扰手段的效果马上就来了。

有不是剑修的场外修士点评道:“幻灭了,剑修的形象幻灭了,原来你们下起黑手来不比其他修士差啊!”

“你看那三号修士,他都把人家长袍下的屁帘给掀开了!人家穿的还是红色裤衩!”

“他是怎么做到干了这事后还维持着一本正经的表情装无辜的啊!!”

“要不是赚他几个亿商团的提前布置我还发现不了呢!”

被他拉着听diss的剑修满脸通红道:“你懂什么!红色裤衩怎么了!人家本命年不行吗?这在凡人界代表了长辈对小辈的一种关心。”

评委席上一字剑派的长老们也颇有微词。

“阴谋,这一定是神宫门的阴谋,他们是专门来抹黑我们剑修的形象的!!”有偏见的直接就嚷嚷出来了。

宁伊就当没听见,一字剑派的掌门就是这时候用来震场子的:“嚷嚷什么,比赛还在进行,继续看下去,这么早下结论干什么。”

确实不该太早下结论,因为被暴露的剑修才不会被表情的假象所迷惑,他很快便锁定了目标然后一剑撞了过去。

宁伊放大他的声音:“真剑修就是要轰轰烈烈的退场。”

而除这一对,其实更多出圈的是那些被各种搞事情都能精准避开然后御剑飞行的修士。

没有任何危险和难度的御剑搞的谁不能上天一样,看这种我不能自己去飞吗?有了危险和难度后,欸?个人魅力不就彰显出来了?

而且笑是分嘲笑、心情愉悦的笑、看热闹的笑很多种的。

大氛围是当个乐子过去了,甚至还有很多场外修士因此给这些没躲开‘暗算’的修士送去了横幅,语音打气……

“嘿,小剑修,剑修什么都能吃就是亏不能吃,他刚才撞了你一下害你被超,你得撞回来啊!”

“就是,就是,我再给你买十个横幅,你给我把别人飞到你头上的窝囊气给飞回来。”

“他超你还别你,这你能忍,我再给你送十个横幅。”

小剑修也不觉得丢脸了,在灵石的鼓励下他奋起直追,最后还真让他拿了个飞剑速度奖第三名。

哪还有什么心里阴影,拿着灵石卡的他笑的大白牙都出来了。

接着是宁伊和仙盟的卖表情包服务。

选出炼气期和筑基期的人气选手,和他们取得了形象使用权,仙盟作为水镜的独家技术开发者拥有者使用者,在宁伊成熟的表情包思路建议下,他们开发了专属于剑修的表情包套餐。

考虑到剑修们对此的接受度,他们只制作了两个系列。

系列一:剑修抱胸眼神看垃圾般凌冽.GPG

系列二:剑修御剑帅气飞行配上我来了,我去也.GPG

主打的是正面形象,也趁着现在的热度马上推广。

宁伊还和仙盟建议了找合欢宗出一个漂亮仙子系列,找佛修搞一个我佛慈悲系列,找医修出一个有病就吃药系列……

不过那些都是后话,现在只说宁伊和仙盟的这次合作,最大程度的宣传了这个活动,源源不断的有修士往一字剑派赶来。

宁伊当即决定推迟金丹御剑师的选拔。

她给出的理由时:“金丹期的场地修撰自然和练气筑基的不一样,而现在经费超出了预算,得等三天招到新的商团赞助。”

“为此,排在后面的注灵师和销售师选拔先提前。”

提出削山的掌门再次热情道:“哪里不够,你说想造成什么样子我就能给你削成什么样子。”

宁伊一囧,他怎么还没放弃削山的想法,于是只能无奈:“掌门,那只是一个借口,只是为了给更多商团留赶过来的时间。”

掌门遂而放弃。

围观的修士们也没多少意见。

因为注灵师之前并没有这种职业,听起来就很好玩的样子。

裴奕负责这次的语音直播,他原本就是剑修,对于剑修的习惯脑回路都很了解,注灵师的基本课也是他教的。

只是当他和宁伊全是情绪的语言风格相比,有些清冷的声音响彻在场地时,大家才惊觉,裴讲师的声音有点好听诶。

裴奕按照宁伊留下来的稿子感谢了所有的赞助方后说起了规则:“注灵师的选拔不设这么多奖项,但单笔灵石奖励要高一些,第一名十万灵石奖励外加一份劳务契约,每月一万灵石的基本报酬,只需要每月为十位客人注灵护肤便可,第二名五万,第三名三万,二三名也均可获得同样的劳务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