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进九零嫁给年代文大佬(228)

作者: 荔枝雨 阅读记录

“这周末。”孟箬回答。

前几天她找老先生看过黄历了,这周末是个宜开业的好日子,一开业准能生意兴隆。

昨天新门头也做好,刚挂上去,现在就等着周末这个好日子开业。

这周末那就是三天后,谢卓然在心里想着。

周末,开业当天。

开业前一个小时,孟箬就将新店开业的活动海报张贴在店门两边。

两张活动海报,最显眼的还是那张“有买有送”的海报,因为上面不光有字还有画。

首先海报的正中间是“有买有送”四个大字,下面紧接着便是一排相对小的字——消费满十元赠送肉松小贝一枚。

其中“十元”和“肉松小贝”两个字眼,孟箬给它放大,并用彩笔加粗,重点突出。

然后就是赠品肉松小贝,孟箬用彩笔给它画在了海报上,画得也还算栩栩如生。

八八折的活动海报则相对简单,整张海报大字只需重点突出“新店开业”、“全场88折”以及三天活动的日期,这三个关键信息就行。

提前到来的丰州市日报记者看见贴在门口的活动海报,觉着这东西够新奇,便连忙用相机拍下记录,准备待会儿写进报道中。

说起丰州市日报的记者前来参加她二店的开业礼,其实并不是她特地邀请的。

而是那位日报记者恰好是思甜烘焙坊的常客,她一听说思甜烘焙坊要开二店,立即自告奋勇说要报道她二店开业当天的盛况。

她这还没开业呢,记者同志就说会是“盛况”,搞得她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苏同志,你来我当然是热烈欢迎。”孟箬笑着说。

八点十八分准时开业,因为思甜烘焙坊一店这段时间打下的名气,二店开业前,店门外就聚了不少人。

大家围在店门口讨论着孟箬贴在店门两旁的活动海报。

鞭炮一放完,店门一开,围在店门口的顾客便蜂拥而至。

顾客一进店,就有人问起开业活动的事。

顾客:“老板,你这全场面包、蛋糕都打八八折啊?”

孟箬微笑点头:“对,买够十块钱还送一个肉松小贝,这个肉松小贝在我们店也是要卖一块钱一个的。”

顾客又问:“是每天都有这个活动吗?”

孟箬摇头:“同志,只有开业前三天有这两个活动的,三天一过就恢复正常价格了。”

听完,顾客一脸可惜道:“只有三天啊。”

“那我要买面包还是要趁现在便宜买。”顾客小声嘀咕道。

这时,另一位顾客又凑上来问道:“老板,生日蛋糕也是八八折吗?”

孟箬依旧点头:“只要是开业前三天定制的生日蛋糕就享受八八折。”

顾客一听心中一喜:“那我定一个生日蛋糕,正好下周家里小孩要过生日了。”

“好,”孟箬将顾客带到收钱的那个柜台,并问道,“请问蛋糕你需要多大尺寸的?”

……

二店开业当天,果然如苏记者预料那般,人气爆棚到可以用“盛况”二字来形容。

因为全场八八折和买送活动,队伍排到了前所未有的长。

距离开业已经过去两三个小时,苏记者也拍到了满意的照片,她收起相机便往一店走去,向林秋莲出示自己的八八折会员卡后,买了一个小蛋糕品尝。

二店的人实在是太多,她就懒得排队去凑那个热闹了。

相对二店的“盛况”,一店这边就显得冷清很多,排队买面包的人只有寥寥的四五个,其中一大部分顾客还是因为看见二店的排队盛况后,望而却步的。

这要排到什么时候,还不如来一店买。

隔天,孟箬开二店的事又上了一次丰州市日报的头版。

孟军像往常一样,在吃完晚饭后拿起报纸坐在椅子上翻看。

然后他一眼便注意到丰州市日报的头版,标题写得也很清楚:年仅23岁的女老板,半年时间连开两店!

紧接着是小标题:思甜烘焙坊开二店。

孟军一脸震惊,孟箬竟然都开始开分店了?

还真是闷声干大事。

他连忙拿起旁边的老花镜,认认真真地看起头版的报道。

这时,李梅正好从厨房出来,孟军便扬起手上的报纸给她看。

“孟箬又开了一家面包店。”

李梅闻言连忙惊讶地接过报纸,她识字不多,但仅凭着报纸上的照片,也一眼认出照片里的面包店,和他们上次去的面包店不是一家店。

“孟箬竟然开分店了,看来她是真的赚到钱了,要不然哪来的钱开分店?”李梅小声嘀咕道。

“之前问她招不招人,她说不招人,看来是故意骗她的,她都准备年后开分店了,哪里不需要招人。”

自己对着报纸嘀咕完,李梅抬头对孟军说:“老孟,那我们明天去看看?”

这次的报道和上次一样,标明了孟箬面包分店的地址,而且看地址两家面包店挨得很近。

孟军摇摇头:“我明天要去邻市进货,等我过两天回来再去吧。”

李梅有些遗憾地点点头。

没有孟军在她旁边,她去孟箬的面包店,那丫头怕是理都懒得理她。

第二天,孟军一大早就和饭店里的伙计一起去邻市进货。

李梅呢,一大早则去找了郑婉,把孟箬面包店开分店的事告诉了她。

郑婉听完也很是吃惊,并觉得孟箬开分店的钱肯定又是游彻给的,便又在心里感叹游彻真有钱真大方。

于是两人都耐不住好奇,手挽着手来到了孟箬新开的面包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