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星际:为联盟之崛起而读书(110)

作者:鱼绯 阅读记录

“按照宿舍分区,划分为А组、Б组。防守距离长者获胜。胜方获得加分和一天额外假期,可在一年内自由使用。”

加分什么的,都是浮云,关键是假期!假期唉!

这条规则一出,空气中就飘起火药味了。

幽灵:“补充规则,海岸线以1公里为最小单位计算阵地。1公里范围内,积分高的一方获得阵地。”

“特别提示:误伤队友成绩直接计零分!”

好家伙,原来防弹背心是用来防队友的吗!

从补充规则里,周晓辰嗅到了搞事的空间:不同种类的虫族,积分肯定有高有低。如果在А组阵地多抢高积分的“怪”,А组辛苦防守的阵地就会被判给Б组!

四人对视一眼,眨了眨眼睛。

果然,这一车下来的新生开始互报宿舍了:“045А,你呢?”

周晓辰上前:“我们四个是一起的,349А和348А。”

人数齐全,互相作证,很有说服力——就算运气不好,遇上被鸠占鹊巢的真349/348А兄弟,也可以靠人多指鹿为马,反过来把对方打成Б人。

报了一圈,所有人都宣称自己是А人——至于是不是真的,就只有鬼知道了。

因为恰好没出现重复的宿舍号,大家倒也没有过多怀疑——也许陆行舰就是分组上的呢?也许补充规则只是鼓励大家抢地盘呢?

下一个问题:“无人机击杀线在哪?”这决定了虫族能跑多远。

幽灵的回答是“请大家自行探索”,没办法,大伙背对海岸线跑了四公里多,终于看到了盘桓在空中的无人机群。

谢东流大为震撼:“好家伙,能跑这么远?”

周晓辰预感不好:“说明潮涨得很高。”她算了算爬坡四公里的高度抬升:“接近30米。”

众新生:“嘶!”

30米的海潮!

林见星:“阵线铺开多远合适?”现在还不知道虫族的密度。

奥拉提议:“下一艘陆行舰停在哪里?”

幽灵问来问去都是“自由探索”,大家只能靠“附近”频道联络消息,跟传话游戏似的传了一圈,终于确定了“边界”:“10公里外。”

这一艘陆行舰运了100个人,也就是平均每人防守100米海岸线。

周晓辰适时提出有利于己方的规则:“暂定自动步枪定点防守,狙击移动补漏,怎么样?”这样就可以愉快地抢怪了!

差不多敲定,新生们在无人机击杀线前500米位置沿着海岸线快速散开——再往前的话,万一被海潮直接糊脸就凉了——平均每100米站一个人,步枪在前,狙击靠后,呈交错的两排。

谢东流、奥拉拿自动步枪扫射小型虫族,大家伙则由周晓辰、林见星定点狙杀。

“注意节约弹药。”四人站位比较远,周晓辰通过“附近”频道拉了个组,在里面说话——虽然半个背包都是弹夹,但谁知道有多少“鱼”会跑上来?

“你们在前线生活,经常见到真的虫族吗?”林见星的声音有点兴奋,一边摆弄瞄准镜,一边说:“除了博物馆里的,我还没有——那个只是普通螃蟹吧?”

瞄准镜里,有一只人畜无害的、一只钳子大一只钳子小的紫色小螃蟹,懵懂地爬上了沙滩,还不知道远方有什么未知的危险在等着它。

距离太远,还没进入光脑图鉴扫描的范围,周晓辰干脆道:“来一枪就知道了。”

“砰”一下,小螃蟹四分五裂,周晓辰的积分跳了一个“+1”,击杀列表新增:晨昏招潮蟹。

周晓辰:“你现在见过活的虫族了。”

林见星:……他的第一次为什么这么地平淡如水?

第101章 入学拉练(三)

谢东流不想说话——这也是他第一次看见虫族来着!

就不能来个有仪式感一点的大家伙吗!

周晓辰不理解男孩子对“生平第一只哥斯拉”的情结,还有心情探讨科学:“桑榆星的潮汐,是天眼-1017引力产生的‘太阳潮’吗?”

蓝星的潮汐每12小时涨落一次,但桑榆星被潮汐锁定,自转非常缓慢,那么岂不是很长时间才涨落一次?

奥拉:“没错,1017f自转周期129.95个蓝星日,一个涨落周期大约65天。”

周晓辰:“这么长的周期,不应该会出现短时间潮水上涨30米的现象啊?”

奥拉沉思了一会儿:“你的意思是,这里的涨潮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

“那是生物现象?”林见星:“就像……虫族的赶海?”说到这里,他的瞄准镜里又出现了一只招潮蟹,不得不开了一枪送走它——很好,他人生第一次目击和第一次击杀,都送给了这种小螃蟹。

谢东流和林见星不是孤例,对于许多非战区星系出身的少年,他们人生中见到的第一只虫族,都被小螃蟹承包了。

在众新生的注视中,更多的晨昏招潮蟹爬上了沙滩——这种两只钳子不对称的紫色螃蟹因酷似蓝星的招潮蟹而得名。和蓝星上的远亲一样,当它们成群结队出现时,就是涨潮的预告。

比潮水更早到达的,是声音。

在蓝星的沙滩上听到的海潮声音,大多是让人平静的。但此时此刻的不一样。

逐渐响起的海潮声仿佛风暴的前奏,你能够听到的浪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音节在人类的听觉之外奏响。那些音节仿佛来自冰川之下的深海,挟裹着从远古而来的恐惧与征服。

然后海平面就在眼前升了起来。

阵线距离原本的海岸线四公里。从这里看过去,海面宛如升起的一堵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