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为联盟之崛起而读书(182)
“从他们最终决定把陵墓沉入深海,我们是不是可以猜测,这可能是一个原本生活在水中、为了文明的发展才上岸的种族?”
“而与他们卓越的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成正比的,是他们在材料学上的严重落后。”
“我不是指‘把信息刻在石头上’——而是即使他们做了很多保存陵墓的努力,这座陵墓也已经锈蚀了。如果人类来得再晚一些,大部分信息恐怕就要遗失了——从这个角度上,他们的技术甚至不如制造木乃伊的古埃及人。”
“或许这就是他们最终走向毁灭的原因。”
“关于亚特兰蒂斯,我们一个通宵的成果,就是这些了。那么下一个问题是,向我们发出问候的‘深海’,是谁?”
弹幕仍然沉浸在震撼中,反应慢半拍,主持人林佳期只好自己来当这个捧哏:“首先肯定不是亚特兰蒂斯——他们已经毁灭了。那么究竟是谁?这个故事里还有第三方?”
宋昂把手一摊:“这就不是我能回答的问题了。”薅羊毛也不能总逮着一只羊吧?
林佳期:“我明白了。看来我们要连线其他专业人士来解答这个问题。柯尔莫哥洛夫教授,您在吗?”
画面切换,顶着同款黑眼圈的柯尔莫哥洛夫教授出现了。
林佳期:“看来柯尔莫哥洛夫教授也彻夜难眠。”
“站在历史转折点上,很难有人睡得着觉,”柯尔莫哥洛夫教授说,“总有一天,我无论如何都要亲自下潜一次!”
赌咒发誓完,他说:“是利维坦。”
林佳期:“利维坦?”
“向人类发出问候讯息的,是利维坦。”柯尔莫哥洛夫教授:“这个词是为了区分‘正常’或者说‘普通’海洋生物,以及‘智慧生物’。我说的利维坦,特指被‘左拉’寄生,因而改造了神经元,获得超过族群其他个体的智慧的生物。”
林佳期:“您认为利维坦的智慧来自于‘左拉’?”
柯尔莫哥洛夫教授:“这个说法不确切,‘左拉’起效的前提是利维坦本身具有智慧,但‘左拉’强化了这种智慧,打破了一层‘认知边界’,让这种智慧达到了能够与人类交流的程度。”
“我们来播放一段周晓辰小队与利维坦的对话——顺便说一下,我的学生阿莉萨也在这个小队。”
独属于利维坦的语言开始播放,字幕滚动着翻译:
“邪恶的生物入侵了海洋,一些鲸疯了……”
“脑海里的噪音越来越响,控制自己的行为开始变得困难……等到再也无法忍受时,就去搁浅吧。”
与此同时,柯尔莫哥洛夫教授播放了另外一段录音,一名非常年轻的军人在汇报:“海岸线有鲸搁浅。我试图把它推回去,但它一次一次重新冲上岸。”
汇报中录下了鲸的呜鸣:“谢谢你,但请让我留在这里吧……”
弹幕从这时起才渐渐多了起来:
“亚特兰蒂斯曾经获得人类的技术转移,而现在人类再从亚特兰蒂斯的陵墓中获取他们的技术,我的理解对吗?”
“文明传递文明,智慧读懂文明,但是智慧只有一个瞬间……对不起,我语无伦次了,中文有点烫嘴!”
“‘左拉’会把人变聪明吗?”
“↑理论上真菌寄生会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单纯从大脑算力来说,是‘变聪明’了。但是这样会完全破坏人类的记忆和行为模式,也就是‘疯了’。”
“而且‘左拉’真菌具有共鸣特性,最终思维趋同,也就是只剩一个母虫,这时候人在社会学意义上就等于被虫族‘夺舍’了。”
“小小地嗑一下,有人觉得这位军人的声音像阿列克谢吗?”
“我看到很多观众朋友关注到了这个问题,”柯尔莫哥洛夫教授:“最振奋人心的部分就在这里!利维坦能够长时间地抵抗‘左拉’的侵蚀!”
“我们都知道人类被植入精神锚点后,人格和记忆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短则几个小时,长不过一两天。”柯尔莫哥洛夫教授:“但是利维坦从感染到搁浅,经过的时间是以年为单位的!这说明利维坦对‘左拉’具有抗性!”
“虽然我们早就知道海洋生物能够与虫族共生,并做了大量研究,但一直没有证实他们能够抵抗‘左拉’的‘精神共鸣’。突破口就在这里!”
柯尔莫哥洛夫教授近乎手舞足蹈:“拔除精神锚点的突破口!”
第167章 周周的勋章墙:进度1/16
这部分科普过于硬核,除了少部分弹幕还在严肃讨论,大多只能刷起了“虽然听不懂但我大为震撼”“不明觉厉”,但学者们的兴奋是肉眼可见的:
季凝从前线连线,表示准备提交联防大、加加林格勒、天宫大学三方联合项目,破译“亚特兰蒂斯”技术,尤其是挖掘其超前的生物电磁学对精神力研究的助益;
宋昂透露大量联盟自然科学基金本子都在写了,欢迎有志之士一起加入,在今天之前“海洋文明研究”还是个经常申请不到经费的冷课题,这不得赶紧接住这波“泼天的富贵”;
柯尔莫哥洛夫则更激进,话里话外解决困扰人类一个世纪的“精神锚点”问题在此一举,就差当场宣布人类取得虫族战争最终胜利了;
1017星系总指挥尼科诺夫、加加林格勒星系总指挥巴格拉米扬、联盟行星防御军总指挥秋蕴,三位大佬连线,向此次发现亚特兰蒂斯遗迹的探索小队颁发“火炬”探索勋章……
弹幕:
“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