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红火小日子(143)
“不碍事,我坐牛车去,下午直接去码头上找你们。你和你爹把菜洗了,待会做菜的时候,记得去帮你妹妹烧火。”刘氏丢下一句话,头也不回地走了。
儿子是个憨小子,难得露出今天这副扭扭捏捏的样子,想来是真的中意谭家姑娘,她得早点去找钱媒婆把事情定下来。
到了镇上,刘氏上糕点铺包了两包糕点,打了一斤酒,这才进了钱媒婆家。
钱媒婆见刘氏拎着礼上门,立刻明白这门亲事周家是乐意的,一张脸笑成了花。
刘氏和钱媒婆东拉西扯了几句后,才默契十足将话题转到谭家身上。
“谭家姑娘是个好的,我们一家人都挺喜欢的,这后头的事啊,还得你多受受累。”刘氏从身上掏出一个红封推到钱媒婆面前。
钱媒婆笑着回道:“不受累,我这人啊,就喜欢这牵线搭桥的事,都说千里姻缘一线牵,我就爱做那根线。”
刘氏心想,确实不累,就是动动嘴皮子,钱就到手了。
做媒婆啊,脑子要灵活,耳朵要灵敏,更重要的是嘴皮子要利索,一般人也吃不了这碗饭。
两人又闲聊了一阵,刘氏估摸着时辰差不多了,跟钱媒婆道了别,往码头自己摊位走去。
一到街口,远远望见摊位上立着两个人,可不就是自家男人和儿子。
摊位上,几大盆菜排成一排放在木桌上,还没走到桌前,喷香诱人的香味扑面而来,刘氏的肚子应声响了起来。
她上午走得急,心里又存着事,没准备吃的,这会闻到饭菜的香味,才惊觉自己饿得厉害。
周清波跟刘氏站得近,自然听见了刘氏肚子咕咕叫的声音。
他从木桌下拿出一个大碗,往里添了些饭,又舀了他娘爱吃的菜,放在桌上,再把带来的小马扎往桌前一放:“娘,快趁热吃。”
“哎,清霞的手艺算是出息了,闻着比我做的更香。”刘氏中饭都没吃,确实也饿了,端着碗,坐在木桌后头吃起来。
她这边吃着,饭菜的香味传出去老远,惹得不少人跟着咽口水,就等着忙活完也痛快吃上一碗。
钱媒婆那头得了好处,劲头十足,第二日便上了谭家。
两家人来来回回的通了几回气后,周谭两家的这门亲事,就也是木板上钉钉子定准了的事了。
刘氏和谭家姑娘的母亲凌氏,约着一块去庙里给两人合了八字。
庙里老师傅掐了一会手指后,给出了天作之合四个字,这可把两人高兴坏了。
刘氏干脆多舍了些银子,算了几个宜嫁娶的好日子,最后和凌氏两人商量了一下,把婚期定在来年三月十八。
第129章 家有一宝
婚期定在来年,下聘的日子却是得早些,这中间还有不少事要忙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
如今已进了八月,眼看着要不了多久就要秋收了,刘氏主动提出将下聘的日子定在十月底。
定了亲的两家人就是一家人,秋收的时候得去对方家里头帮忙,清波是男人,替岳家多做点事那是应当的。
可谭家不一样,谭家家底子厚,又是疼女儿的人家,玉娇估摸着没做过这些事。
再说了,未来儿媳妇模样性子都好,她看着就喜欢,也舍不得她一个娇娇弱弱的姑娘家受累。
若是将日子定在秋收前,谭家为了不留下话柄,少不得要叫玉娇过来帮忙。
要是累着未来儿媳妇,惹了亲家两口子不高兴,那不是平白伤了两家的和气嘛。
秋收可不是容易的事,把地里的粮食收回家,再壮实的汉子也得脱层皮,
索性等秋收完再下聘,两家人高高兴兴地将事情办了,再慢慢准备来年的大喜事,岂不更好。
刘氏这话一提出来,凌氏笑得嘴角压都压不下来,当家的说得没错,周家人果然都是好性子,女儿这未来婆婆,不像是个爱磨搓人的。
两家人都满意这桩婚事,亲亲热热的便将一切事情商量妥当,只等着忙过这阵子办喜事了。
儿子的亲事定下了,刘氏逢人都是三分笑脸,有人来打听,她也没瞒着,大大方方地说出和谭家的亲事。
没过两天,整个村子的人也都知道周清波定亲了,可是叫好些人后悔得捶胸顿足。
周清波长得好,为人善良,做起事来踏实肯干,原先村里没人愿意将姑娘说给他,就是因为周家穷。
眼见着周家大房如今也开始做起生意来,不少人心思都跟着活了,就等着忙过秋收上周家说道说道。
没想到周家不声不响地就定了亲,惹得好些家里有女儿的人家生闷气,暗自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早些去说这事。
这些事周家人自然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穷得时候话都不接,等她家有起色了,又想上赶着来,都是些嫌贫爱富的人家,没必要搭理。
儿子的亲事是大事,刘氏将家里做菜的事交给清霞,跟婆婆和万氏商量着置办聘礼。
如今她手里也有些银子,谭家又不是平常的庄户人家,这聘礼自然不能像普通人家那样,三五两银子就打发了。
“娘,弟妹,你们快给我出出主意。我是个粗人,又没啥见识,没见过啥好东西,就是想买也不知道买些啥。”刘氏苦着脸说道。
她这几日去镇上转了转,每次都是空着手回来。
万氏蹙眉思索了片刻:“大嫂,我没办过这些,平日里也只去过咱们村子里的喜事,这该咋置办我也不知道啊。”
两人一同望向婆婆李氏,只盼着李氏能安排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