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红火小日子(202)
周大伯和刘氏听说出了这么大的事,心头震惊,也没了做生意的心情。
弟弟染上了人命官司,他还跟个没事人一样出去做生意,那还是人吗?
“你爹是我亲弟弟,他出了这么大的事,我们怎么能不过来,不来问问情况,我心里老不踏实。”
“你说你爹不在镇上?那是去了县里?虎子和孟奎不正好在县里吗?”
“县太爷跟虎子又是好兄弟,你爹到了县里,至少不用担心受罪。”周大伯想到在县里的虎子和准女婿,心里反而没那么担心了。
要真是在县里,清荷也不会这么担心了,可问题是她爹不在县里。
这些话,她不能说出来,说了只会让家里人更担心。
天黑之前要赶到县里安顿下来,清荷不敢多耽搁,跟大房一行人告了别就要走。
刘氏赶紧叫住她,塞给她一个荷包。
里头是五十两银子,这是大房全部的家当。
哪怕刘氏只是个乡下妇人,她也知道只要沾上官司,没有不花钱的。
摸着胀鼓鼓的荷包,清荷心中酸涩,正想说些什么,面前又多出来一只白皙光滑的手,手里是一个桃色荷包。
“妹妹,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这些钱你带着。”
是大嫂谭玉娇,看样子这荷包里应当是大嫂的嫁妆钱。
清荷看着眼前神情关切的亲人,眼眶一热,显些当场掉下泪来,但她又不好意思在这么多人面前哭。
眨眨眼睛,努力将眼泪憋回去,伸手将桃色荷包拿了过来:“大伯母,大嫂,多谢你们,这些钱我先拿着,等我爹事情结束了,会尽量早些还给你们的。”
“咳,傻孩子,说这些干啥,出门在外好好照顾自己,家里头你别担心,有你大伯和大哥在,不会有事的。”
刘氏心疼地看着眼前的侄女,才十五岁的姑娘呀,硬是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的事。
谭玉娇没说什么,只是紧紧握住清荷的一只手,想要带给她些力量。
后头的清霞见状,走上前来,拉住了堂姐的另一只手。
身后的金婆婆轻轻咳了两声,提醒自家姑娘,该出发了。
清荷收拾好心情,跟大伙道了别,周大伯和周清波送她和金婆婆去坐牛车。
借着这个机会,清荷把她安排给韩忠的事,告诉了大伯和大哥。
韩忠只有一个人,难免有顾不过来的时候,让大伯和大哥看着点,出了事也能帮帮忙。
周大伯和周清波郑重地答应下来,周大伯心里暗暗决定,明天他就不去摊子上了。
让儿子陪他娘去,他跟韩忠一块去办事。
第179章 暗起色心
到镇上租了车,一路紧赶慢赶地到了县衙。
陆承泽听到李老头说他未过门的妻子来了,先是一愣,清荷怎么突然来了?
随后控制不住心里的开心,一路跑到县衙后门。
等他见到心心念念的人儿,所有的欣喜又化作了浓浓的心疼,家里出什么事了?
清荷怎么会这么憔悴?
清荷见到陆承泽,鼻子一酸,所有的委屈和害怕顷刻间喷涌而出。
若不是时机和场合不对,她真想扑进对面人怀里,好好哭一场。
不过眼下不是伤心难过的时候,先办正事要紧,她吸了吸鼻子,将周明远的事简短的做了说明。
因为带着哭意,清荷说话时的语气里含着浓浓的鼻音,陆承泽听得直皱眉,好几次忍不住想要拥她入怀,悉心安慰。
等到清荷说完,陆承泽一下就发现了事情的不对。
一个镇上的案件,什么证据都没整理,居然直接就带去了府城,明摆着有猫腻。
县衙事多,宋县令此刻还没回家,正在县衙。
陆承泽安慰了清荷两句,让她在门口稍等片刻,他去找一找宋县令,很快就出来。
一刻钟后,陆承泽带着宋县令写的信出了衙门。
宋县令听完他说了周明远的事,也认为其中有猫腻,这桩案子不管怎么看,都是他辖内的案子,如何会跑到府城去。
于是宋县令写了一封信,让陆承泽带去给知府,问问看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一个乡野案子越过当地知县,直达府城。
此时天色已经黑透,清荷和金婆婆赶了一下午的路,又因为心中有事,静不下来歇息,两人此时又累又饿。
瞧着清荷眉心的疲惫,陆承泽心疼不已,将宋县令写了书信的事,告诉了清荷,见她眉头松了些,心头方才好受了些。
他找了口碑好的客栈,定了两间房,又让小二送些饭菜上来,小二出去后。
陆承泽对一旁的金婆婆道:“婆婆,让我和清荷单独待一会好吗?”
金婆婆不是很愿意,虽说自家姑娘和陆少爷是定了亲,毕竟还没成亲,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不合礼数。
可当她看到姑娘泛红的眼眶后,又心软了,姑娘心里难过,正是需要陆少爷安慰的时候:“陆少爷,就半刻钟时间,夫人和老夫人把姑娘娘交给我,我自然要护好姑娘。”
“好,婆婆是为了清荷好,我都知道。”陆承泽点头同意。
他知道他的要求有些不合理,但他头一回见清荷这模样,心中着实受不了。
金婆婆并没有走远,她就现在门口不远处守着,既能保证两人不被打扰,又听不到两人说的话。
房门轻轻关上,陆承泽几步走到低眉垂眼的姑娘身前,柔声安慰:“清荷,你别担心,有我在呢,我会想办法把二叔救出来的,你……”
腰间忽地缠上来一双柔软的手,犹如一株藤蔓,从他心底蔓延开来,将他轻轻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