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红火小日子(269)
下午那会,孙同坚持要去帮忙盖房子,清荷没拦他,由着他去了,不让他做事,恐怕他心里还不踏实。
趁着下午太阳大,天气好,杨九娘和金婆婆帮着给孙同娘擦洗了身子,换上了李氏的旧棉袄,一番收拾下来,孙同母亲整个人瞧着精神了不少。
一直到了晚上,大伙都回来了,孙同心里也想通了,才对大伙说出了他娘的遭遇。
孙同娘姓黄,育有两儿一女,家里就是普通的农户之家,原本的生活挺和睦的。
这个和睦的家庭出现裂缝,是在黄氏怀上孙同那一年。
黄氏怀孙同怀得晚,大儿子孙斌娶媳妇和黄氏怀上孙同,在同一年,家里又是娶新又要添丁,孙家人比平日里多了几分喜气。
不巧的是,偏偏这时,孙同的爹出了意外没了,家里的顶梁柱出了意外,对黄氏来说可以说是天都塌了。
原本和睦家庭也头一回出现了分歧,大儿子孙斌和妻子要求黄氏把肚子里的孩子打掉,黄氏不同意,家里头渐渐开始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先前孙斌夫妻不在乎黄氏怀孕的事,那是因为爹娘还年轻,这个小弟生下来也是爹娘自己养,跟他们没什么关系。
可现在不一样,爹死了,娘一个人怎么养得起孩子?
那还不得落在他这个当大哥的头上,因此孙斌夫妻才坚决要黄氏打掉孩子。
黄氏哪里舍得,她自己还能动弹,家里也有点钱,不存在说养不起一个孩子,母子俩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
后来黄氏坚持生下了孙同,可她与大儿子夫妻的关系越来越差,真正爆发出来是在孙同八岁时。
孙同八岁时,孙斌的大儿子五岁,在乡下小一点的孩子穿大孩子的衣裳是常事,可孙斌的妻子不依,说婆婆偏心,嚷着说婆婆只顾儿子不顾孙子。
天地良心,自己的亲孙子怎么会不疼,黄氏每次买布做衣裳,都是儿子和孙子一人一件,就怕儿子媳妇不高兴,惹出麻烦。
孙同因为从小更懂事些,知道爱护衣裳,而孙斌的儿子更加顽皮,时常把衣裳弄破。
家里本就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没那么多闲钱做新衣裳,弄破衣裳就只有穿孙同的旧衣裳,就这么点事,到了孙斌媳妇嘴里全都变了味。
孙斌借题发挥,吵着要分家,要把娘和弟弟分出去,等弟弟成年了再接娘回去孝敬。
自己生的儿子,纵使黄氏再生气也如了孙斌的意,她自己苦点就苦点吧,她还能动,总能把小儿子养大。
幸好黄氏的女儿已经定好了人家,只等着出嫁,分家的事也没影响黄氏女儿的婚事。
就这样,分家后黄氏带着孙同单独过日子,把孙同养到了十八岁。
十年时间,不闻不问,孙同十八岁那年,孙斌又冒了出来,要来接黄氏回去养老,不仅接人还要接管黄氏手中的田地。
黄氏哪里会同意,大儿子已经分到了田地,她手里的都是小儿子的,若都给了大儿子,小儿子怎么办?
此时的孙斌已经不是当年的愣头青,他人到中年,心狠脸厚,一次不成功就来二次,二次不成功就闹第三次。
黄氏被闹得日日不得安宁,时常在夜里偷偷抹泪。
孙同不忍心母亲为难,自己提出要去参军,把田地先让大哥侍弄,条件就是让大哥好好奉养母亲。
孙斌答应得爽快,还主动找来村长做保。
孙同这才放了心,他以为没了他,母亲就能跟着兄长好好过日子,再不用受气,等他闯出个名堂后,再回去接母亲享福。
理想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残酷。
要不是这次孙同得了周家的活计,回去接母亲,恐怕他娘被活活饿死他都不知道。
孙斌就是个畜生,头两年黄氏还能做活,孙斌夫妻俩做得还像回事,别管是稀的干的,黄氏多少也能吃个肚饱。
她一个老太太,一个人把儿子抚养长大,劳累过度,到这个时候,身体已经吃不消,跑出来不少病痛。
总归是自己的亲儿子,时间一长,黄氏渐渐消了气,她老了,身体亏得厉害,地里的活她就是想做也做不了,总归还是得交给儿子。
于是黄氏又重新信任起大儿子,把田地交给了大儿子夫妻管,但黄氏也说了,等孙同回来,田地要还给孙同,孙斌夫妻满口答应。
可惜,孙斌得到了孙同的田地,没过多久就原形毕露,还趁着黄氏身体不舒服,搜刮走了她的钱财。
黄氏又急又气,怒火攻心,身体越发不好。
第237章 义重恩深
其实黄氏也不是什么大病,就是累得很了,又没吃什么有营养的。
若是能好好养几天,再吃点好的,很快就能好起来。
但孙斌两口子不耐烦服侍黄氏,每日就给她这残羹剩饭。
黄氏的身体本就虚,又吃不饱,渐渐瘦得不成人形。
其实黄氏也不是什么大病,就是累得很了,又没吃什么有营养的。
若是能好好养几天,再吃点好的,很快就能好起来。
但孙斌两口子不耐烦服侍黄氏,每日就给她这残羹剩饭,黄氏的身体本就虚,又吃不饱,渐渐瘦得不成人形。
黄氏的女儿嫁出去后,也没再回来过,摆明了是也不想管亲娘,黄氏被大儿子和女儿伤了心,意志越发消沉。
好在孙同及时赶了回去,孙同见到他娘奄奄一息的模样,悲愤交加,顾不得收拾兄长一家,先背亲娘去了医馆。
知道黄氏是被饿成那样后,孙同再也受不住,把亲娘安顿在医馆,回家狠揍了兄长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