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红火小日子(292)
婆婆在弄菜,清霞自觉地坐到灶前看火:“娘,我娘说了让咱们中午先吃顿团圆饭,下午回家陪她,她今天一天都有空,我娘还说了晚上让咱们都去我家吃饭。”
“成,今晚上你家吃,明天请你家和你二叔家都来你大哥这边吃一顿,还有你舅舅一家,昨天我找人给他们带了信,明天让他们都过来,认认人。”
孟氏说完又想到儿子还要当差,赶紧追问了句:“清霞,你和奎子不急着走吧?”
“后天一早就走,孟奎其实没有假,这次能回来,多亏了张大哥跟他调了假,才腾出的时间。”说到要回县里,清霞挺舍不得的。
不过她也知道,她都成亲了,不可能跟丈夫分开,自己留在娘家。
“后天走,明天还有一天时间,也来得及,娘不在你们身边,你们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别叫我在家里担心,孟奎要有不对的地方,你只管说他,娘站在你这头。”孟氏絮絮叨叨地说着。
清霞再能干也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她如今顾着唐平,有些忽略了儿媳妇。
清霞往灶里添着柴,她能理解孟氏的心,并没觉得被冷落:“娘,你就放心在家照顾大哥,我在县里会把家里保持好的。”
“好,娘知道,你是个好孩子,把家交给你,娘没有不放心的。”婆媳俩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孟氏这头心里盘算起明天的菜色来。
她早就打算好了,等儿子媳妇回来,就办两桌席,请亲近的人家吃一顿,庆祝儿子回家,也叫儿子认认亲戚。
至于为什么不在鱼湖村办,而是在王家庄办,这是唐平自己提的要求。
他现在做着活计,东家给他们盖房发钱,他不好请假,就算东家愿意,他自己也不太好意思,一个月八百文钱呢。
而且他日后打算在王家庄定居,打交道的也多是王家庄的人。
再者他们母子能团聚也多亏周家人,他想借此感谢感谢周家人,周家有老有小的,定在鱼湖村不太方便。
唐平与清霞也是认识的,过年的时候一起吃过年夜饭,因此孟家这顿饭吃得挺和谐愉快。
待到了晚上,又是一场热闹,刘氏之前一直忙着做生意,回来得时间少,往常都是在清荷家聚的时间多一点,在老宅吃饭的次数少一点。
这次为了招待亲家,同样也是想着许久没跟大伙一块吃饭,刘氏准备了不少好东西。
要操持几桌席面不容易,刘氏的手艺有限,再加上人多,她上午就开始忙过开了,不过周家一向是有事大家一起做。
万氏不想让大嫂太辛苦,带着清荷,还有金婆婆和杨九娘齐齐上阵,帮着大嫂刘氏一块做菜。
今晚上是招待亲家,算是整个周家的大事,刘氏几人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把晚上的饭菜弄得十分漂亮。
在老宅热闹过一场,第二日大伙又聚在唐平的院子里吃席。
第257章 别具一格
孟氏带着唐平挨个认了兄长一家人,孟家舅舅看着唐平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
唐平小时候,孟家舅舅没少抱他,那会听说孩子没了,孟家舅舅偷偷抹了好几次泪。
大外甥的死一直是他心里的心结,他总认为是因为他,才害得妹妹吃尽了苦头,丧子之痛犹如挖心。
这些年他尽力帮助妹妹,也是在赎罪,想让自己心里好过点。
好在老天有眼,他的大外甥竟然还活着,有两个好儿子,日后妹妹的日子不用愁了。
唐平感受着来自亲人的温暖,当着大伙的面表示以后改回孟姓,唤作孟平。
至此,孟氏母子团聚这事算是有了个了结。
孟奎赶着回去当差,头天晚上就收拾好了行李。
第二日临走的时候,他再次问孟平:“大哥,你真的不跟我去县里谋差事?你去了县里,咱哥俩也能互相照顾,到时候咱们一家人都在县里,时时都能待在一块,多好。”
“奎子,我就不去了,我在这儿挺好的,东家给我建了房子,我就打算在村里安家,你有空回来看看我就成。”孟平拒绝得干脆,于情于理他都不能半路离开,更何况他是真的喜欢王家庄的生活。
“娘,那你呢?你也不跟我回县里了?”说不动自家大哥,孟奎把目标转向他娘,还堵着嘴装可怜。
孟氏往孟奎的包袱里装笋干,听见这话,头都没抬:“我也不去县里了,村子里多自在,我每天跟清霞她奶奶一块四处走走,再给你大哥做做饭,比我在县里过得自在。”
人老了还是喜欢热闹,县里是繁华,不过周围的邻居都不熟悉,聊也聊不到一块,哪有住在乡下舒服。
“娘,你有了大哥就不疼我了,你可别忘了你有两个儿子,不能只疼大哥一个儿子。”孟奎故意耍宝逗乐。
孟氏把包袱递给儿子,伸出食指点点他的脑袋:“一边去,都娶媳妇了,怎么还跟个孩子似的,你在县里好好照顾清霞,家里的钱交给清霞管着,每日下了值就回家,不许在外头随便与人吃酒。”
“孟奎,其实我也想……”
婆婆能留在村里,清霞可羡慕了,她想说,她也想留在村里。
话刚开了个头,就被孟奎拖着走了:“嗯,娘,我知道了,你好好保重,我们先走了,等我休假就带着清霞回来看你和大哥。”
孟奎一路上带着清霞走得飞快,生怕清霞又提起在村里住的事。
娘和大哥留在村里,他没意见,媳妇留在村里,那他咋办?
好不容易娶到了媳妇,他可不想再一个人睡冷冰冰的被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