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红火小日子(371)

作者:一耳清风 阅读记录

所以要离开山里,去外头安家。

“奶奶,我回来了。”

孙氏正胡乱想着从前,门外忽然响起了孙子方小鱼的声音。

她扯起袖子擦了擦眼睛,重新笑开:“小鱼回来了,今天玩得开心吗?”

“嗯,开心,奶奶我跟你说,我今天和二狗他们玩沙包了,可好玩了,我还是头一回玩。”方小鱼跑进屋子,靠在孙氏身边一蹦一跳地说着话。

要说搬到王家庄来,方家最开心的,当然是方小鱼。

小孩子熟得快,不到三天时间,村里同龄的孩子,他就认识了一大半,从那以后,天天往外跑,不到饭点不回家。

明明是寒冬腊月,这孩子脑门上还冒着汗珠子,可见是真的玩疯了。

孙氏掏出帕子,轻轻擦掉孙子额头上的汗,她担心孙子会感冒,又寻了块棉布垫在孙子背上吸汗。

方小鱼乖乖地让孙氏擦汗,等孙氏给他垫完棉巾,他眼尖地发现桌上多了不少东西:“奶奶,桌上的东西是哪里来的?家里来人了吗?”

“嗯,是村里孟奶奶来过,她送的东西。”鸡蛋容易磕坏,孙氏怕孙子把鸡蛋弄坏,赶紧把鸡蛋装进罐子里。

方小鱼盯着桌上的东西看了一会,又抬头看向奶奶,咧着嘴开心地道:“奶奶也交到新朋友了吗?”

正在装鸡蛋的孙氏,手在罐子边停了一瞬,朋友吗?

好像能算是朋友吧,她也有朋友了?

孙氏细细品味了一下这两个字,满是风霜的脸上,忽地露出宛如少女般的笑容:“是啊,奶奶和小鱼一样,也有新朋友了。”

说完,孙氏从罐子里把刚装进去的鸡蛋摸了两个出来,家里没养猪,没肉吃,那就给孙子吃俩鸡蛋吧。

等来年她也养点鸡,喂两头猪,还可以学着多种些菜,家里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当家的还说,明年也让孙子去村里的学堂念书识字,对于未来的日子,孙氏一下有了更多的期待。

第326章 知晓分寸

腊月二十三,正值小年,陆承泽一行人日夜不停地赶路,此时已逼近甘州。

冬天赶路最是遭罪,不说吃不好喝不好,光是一路的风雪就够人受的,骑着马跑起来,风吹在脸上跟刀刮似的。

好在每个人都有帽子和手套这些御寒之物,清荷还给他们准备了口罩抵挡风寒,这才少受了些罪。

入了夜,外头的风雪越来越大,陆承泽手心朝着天空,不一会上头便铺满了鹅毛般的大雪。

他锁眉看着掌中雪花,低声道:“杨志,吩咐下去,今夜在方才的屋子里歇一晚,明天一早再赶路。”

雪太大了,晚上赶路太危险,还是白日里赶路安全点。

临行前,清荷可是千叮咛万嘱咐过,让他一切以安全为重,他都牢牢记在心里。

路边的屋子,其实也不能算是屋子,四面都露着风,屋子里也没什么东西能用,只有些干草和石块。

为了夜里头好过点,陆承泽让亲卫把屋子稍微修整一下,又安排了几个人去找柴火。

有个遮风挡雪的地方,再生几个火堆,这一晚上保管暖暖和和的。

也不用多麻烦,直接把干草编成草排,挡在露风的位置就成,这还是吴东几人跟王家庄胡老头学的。

找够了柴火,杨志几人开始点火做饭,一听说要做饭了,亲卫们一个个都不累了,纷纷围在火堆旁眼巴巴地望着锅里。

有雪就不用找水,锅里装些干净的雪,雪化了就是水。

水开煮粉下菜干肉干,再加上肉酱,一勺子辣椒油,一些醋,翻滚的汤汁带出浓郁的香气,香得满屋子都是咽口水的声音。

热气腾腾又香又辣的红薯粉,配上香脆爽口的酱菜,一口粉一口酱菜,间歇再来一口汤。

带着辣味的热汤下肚,打开被风雪吹得僵硬的毛孔,驱走满身的寒冷和疲惫,喝汤的人满足地呼出一口热气,然后继续埋头苦吃。

吃饱喝足寒意散去,二十几个年轻人分别围着四个火堆烤火驱寒。

“将军娶了个好夫人,咱们这些人可跟着将军享了不少福。”一个亲卫小心地在火边烤着被雪沾湿的帽子和手套。

周围的人也大多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或是烤帽子,或是烤手套披风。

清荷给他们准备的帽子和手套,虽然都是皮子的,不容易被打湿,可耐不住风雪太大,赶一天路下来,多少也染了些湿意,烤干水气,明天戴着更舒服些。

“那可不,夫人是个好人,我从军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赶路有这么好的待遇,往常在路上只能吃些干巴巴的馍,哪像现在,吃的东西比路上饭馆里的还好吃。”另一个亲卫说完,还添了舔嘴角,似乎在回味方才的美味。

“是啊是啊,不仅夫人好,夫人的家里人也好,我在村里的时候,夫人的娘看我衣裳破了,还帮我补衣裳呢,跟我自己娘一样好。”

“要我说,不仅夫人一家子是好人,夫人那一个村子的人都好,我这脚上的鞋还是三婶子送我的。”

“嘿嘿,我也有。”

“还有我,三婶子本来是给他儿子做的几双鞋,瞧着我们几个鞋底子快破了,就送给我们了。”

…………

一群人越说越忘形,陆承泽听着心里高兴,脸上却是阴沉一片,他怎么都不知道这些事。

这些个小混蛋,胆子越来越大了,收了东西都敢瞒着他了。

“还有谁收过村里人的东西,都说出来我听听。”大伙正说得起劲,冷不丁地听见陆承泽的话,一下子把嘴边的话又咽下去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