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红火小日子(382)

作者:一耳清风 阅读记录

李氏一拍巴掌:“这好办,你就跟小鱼说我们把钱收了不就成了。”

“不……不成,李婶子,这不是骗人吗,不行的。”孙氏再舍不得钱,也不会为了钱去骗人骗自己。

而且她家当家的是个较真的人,她要是真这样做了,他会很生气的。

收钱周家人不愿意,不收钱孙氏心里不踏实,后头清荷说让万氏收孙氏二两银子,就当是他们帮助了一部分,他们自己买了一部分。

办妥了丈夫的交代,又省下了大部份银子,孙氏的心情一下子上了好几个台阶。

日子一晃,晃到了初七。

初七这天晚上,李氏把周明远两口子,还有孙子孙女叫到一起,说她有事要说。

“娘,你说,有啥事要做告诉我一声就成。”周明远一听老娘说有事,第一个站出来表态。

丈夫都表态了,万氏当然得紧跟其上:“是啊,娘,你直接吩咐。”

有父辈在,底下的孙辈没急着开口,只是一个个关切地看着李氏。

李氏是个知足的人,身为家里的大家长,她从不作妖,不干涉两个儿子家的事,也不爱在媳妇面前摆婆婆普,可以说周家如此和谐,李氏功不可没。

家里挣了钱,李氏也没想着为自己提过什么要求,唯一一回让两个儿子办点事,还是给清荷死去的爷爷修坟。

儿子媳妇还没听是什么事就答应下来,可见心里是真孝顺她。

李氏笑得露出了缺牙的牙床:“不是什么大事,我是想着,我在你们家住了快三年了,现在家里人多,妞妞也大了,有人带元宵,正好玉娇也有了身孕,我想搬回老宅住。”

“等过了十五,给元宵过完生辰,我就搬。我想着先跟你们说一声,明儿个再告诉老大媳妇,让她帮我把屋子收拾出来。秋娘也受受累,抽个空,替我把东西整理一下,就这么个事。”

清荷就坐在李氏旁边,听奶奶说要搬回老宅,她哪里舍得,本能地拉起奶奶的手撒娇:“奶,你别搬了,在家里住得好好的,搬来搬去的多麻烦。”

清文也扭着奶奶不松手,嘟囔着不让奶奶回老宅,就连元宵好像也听懂了一般,窝在万氏怀里一直叫奶奶。

李氏被几个孩子弄得哭笑不得,不知道的,还以为她要出远门呢,老大老二家就隔了半刻钟的路,抬脚就能到。

老二媳妇怀孕那会,说好了等玉娇怀孕,她就回老宅,说出去的话得照办,不然说出来干啥。

再说老大老二是分了家的,分家的时候老大家拿了大头,按理她是该一直跟着老大的,会住在老二家那也是事出有因。

跟在老二家里这几年,她吃得好吃得好,身子骨比以往好了不少,老二一家花在她身上的钱,养十个她这样的老太太都用不完。

还有老大一家,该有的孝敬,一点没少,她帮着带了元宵,现在该等着带重孙子了。

“娘,是不是谁惹你不高兴了,住得好好的,干啥要搬呀?”万氏也舍不得婆婆,她娘走了这么多年,婆婆对她好,她对婆婆也是依恋得很。

李氏拍拍万氏的手,从她手里接过元宵,抱在自己怀里:“别瞎想,没有的事,没人惹我不高兴,我半辈子都住在老宅,住习惯了,再说我就是回老宅住,其他没啥不一样的,白天我还下来带元宵,我还得陪我的乖孙遛弯呢。”

“那会说好的,等玉娇有了身孕我就回去,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我得做到。你大哥大嫂镇上还有生意,我回老宅去,别的帮不上,帮着照顾玉娇还是能行的,我这碗水要端平,不偏不倚,咱们家才会一直这样和睦。”

李氏说完用脸香了元宵一下,惹得元宵咯咯笑起来。

周明远原本还想劝劝老娘,一听老娘的话,他又默默把话咽了回去,就连万氏和清荷也没再开口劝。

老人家把话说得明明白白的,他们就是想劝,也找不出理由来劝。

所以说清荷觉得她奶是个睿智的老人,奶奶说得对,一碗水要端平,没有照顾了元宵不管大房的道理。

且不说大房心里如何想,就是大房没意见,难保谭家人心里没意见。

千娇万宠的女儿怀了孕,婆家奶奶只管孙子不管重孙,多少心里会不舒坦。

奶奶要没说等大嫂怀孕就回去的话还好,既说了,那肯定要做到,不能给别人留话柄不是。

总之不管奶奶住大房还是二房,该有的孝敬不能少,多给她老人家备些吃穿,让她开心些。

道理是想通了,大伙这心里还是舍不得。

第336章 多加陪伴

往年的正月,出太阳的日子总是多过下雨天,今年似乎有了意外,从初八到正月十四,淅淅沥沥的小雨就没停过。

阴雨连绵的日子,哪儿也去不了,只能窝在家里烤火。

今年正月也就前面几天好点,虽没太阳,可也没下雨没吹风,本来越往后就该越暖和,可偏偏正月里后半月冷得跟腊月没两样。

女子怀孕辛苦,大嫂谭玉娇怀着身孕,清荷不忍让大哥大嫂两地分居,就跟周清波商量了一下,让他去府城把手上的事情交接了,回自己家做事。

周清波也觉得可行,他跟在刘广林身边的日子不短,能学会的早学会了,其他的也只能靠自己去琢磨。

当初周清波去府城,一是府城那边确实缺人手,二来也是想让大哥跟着刘广林多学习学习,日后能撑得起自己家的生意。

创业容易守业难,若是大房只想在镇上开间铺子过日子,什么都不懂也能混下去,可真要把自家的生意壮大,不学点真本事不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