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红火小日子(388)

作者:一耳清风 阅读记录

对于清文来说,姐姐说了他就相信,姐姐不愿说的,那他也不多问,省得姐姐为难。

清荷心头一暖,弟弟是个聪慧孩子,恐怕从只字片语中发现了不对劲,尽管发现了不对劲,弟弟还是选择相信自己,清荷心中深觉欣慰。

清荷要在县里卖的吃食,是她家乡的一种名小吃锅盔灌凉粉。

对于远离家乡,不能归家的人来说,吃到熟悉的味道,就像回到家一样开心。

她在现代已经没有亲人了,外婆走了,父母和弟弟和她不亲,即便是这样,清荷还是很想再一次吃到记忆中的味道。

凉粉她是做出来了,可是锅盔把清荷难住了,她记得卖锅盔的摊子上,都有个圆柱形的炉子,最上面还有个平锅

大概的样子她还记得,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

平锅好办,上铁匠铺订制就行,不过做平锅前需要把炉子先做好,再根据炉子的大小来订平锅,要不到时候尺寸不合适,用起来不上手。

常用的东西清荷一向不愿意敷衍,要想得到好东西,那肯定需要专业的人来做,因此清荷打算多花点钱,长个手艺好的匠人做炉子。

这方面的人才,清荷不认识,照旧拜托了周大伯帮忙找,周大伯若是自己找不到,还可以找孙满堂帮忙。

盖房子的人要找个会垒灶的好手,还是很容易的,隔了两天时间,人就出现在了清荷家的院子里。

来做炉子的师傅姓马,家里祖传的垒灶手艺,听说他垒的灶,烧个几十年都没问题。

清荷和马师傅寒暄几句后,将他要做的炉子描述给马师傅听。

马师傅没念过书,听得有些云里雾里,脑子好像是明白了,让他做他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讲不明白,那就只有画了,清荷找了一张纸,去厨房寻了一根没烧完的树枝,在纸上画起了炉子的样子。

她没学过美术,画不了多形象,只能循着记忆画了个大概的样子。

马师傅盯着纸瞧了一会,对清荷说这种形状炉子光靠泥不牢固,里头最好是先用铁固定好框架,否则一旦受到点颠簸,炉子便会散。

清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决定听马师傅的建议,先做个铁架子,再做炉子。

今天没做炉子,清荷也没让马师傅白跑,给他包了十五文的辛苦费。

马师傅还不好意思拿,觉得自己没做事情就拿东西,太不厚道,还是清荷执意让他收下,他才接过。

接了钱,马师傅没急着走,他到让周家安排个人领着他到地里去转了一圈,在一块地里找到了垒灶用的黄泥。

白拿钱心里不踏实,马师傅坚持要自己挑黄泥到周家院子里,到时候垒灶的时候能直接用。

制作铁架子需要时间,清荷跟马师傅说好了,等架子做好后,就通知他过来。

第341章 孝子贤媳

第二天,清荷又去了镇上一趟订做炉子架,顺带取回了做好的凉粉刮子。

等待做铁架子的时候,小山村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

春种一开始,村里就没什么闲人了,哪怕清荷不用下地,一天到晚也没停下来过,整天带着白芷上山下山地跑。

清荷不用管地里的事,她名下的田地交给了唐家兄弟管理,两兄弟实诚,办事牢靠,把地里的事处理得妥妥当当的。

平时春种秋收都是周明远过去看一看,她自己就是看了也不懂,索性就捣鼓她自己感兴趣的事。

春天有趣的事情很多,不拘是上山踏春挖野菜,还是侍弄自家小花园里的花草,总之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两年下来,后山小花园里的花草长得是花多叶茂,萧条了一冬的植物,争先恐后地冒出新芽,越发显出春天生机盎然来。

算算时间,白芷到周家也有三个多月了,这几个月相处下来,清荷发现,她和白芷的性子挺合得来的。

一开始清荷以为白芷身为暗卫,性子恐怕十分内敛,后来相熟后,才发现是她想多了。

白芷也是个爱玩的性子,和清霞的性子有几分相似,不过比清霞考虑事情要全面点。

白芷从小到大没怎么跟同龄的女孩子接触过,她身边的女性大多都是长辈,做了清荷的贴身丫鬟后,起初她还能压着性子,害怕清荷不喜欢她。

时间一长,与周家人熟悉后,她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金婆婆好几次跟清荷说,要教教白芷的规矩,要不这以后怎么回深宅大院里去。

清荷把金婆婆拦住了,等日后真回了京城,有守不完的规矩,想玩都玩不了,倒不如趁现在玩个痛快。

至于学规矩,也不用着急,等到时候再说。

人生苦短,何必为将来的烦恼,惊扰此时的快乐。

眼见着天好了,李氏又重提了要回老宅的事,这次二房的人找不到理由了,只能顺了老太太的意,让她回老宅。

临走前一天的晚上,万氏和周明远,还有清荷、清文、元宵,通通挤在李氏的屋子里。

万氏重新检查了一遍李氏的包袱,叮嘱道:娘,给你做的新衣裳,你别舍不得穿,咱现在有钱,你尽管穿,穿坏了穿旧了,我再给你做新的,不用你省着。”

“你还好意思说呢,一季给我做四身新衣裳,我能穿得过来?别给我做多了,我一个老太太,整天穿新的不像话,你多给孩子们做点,你自己也做,你年轻穿着好看。”李氏想起她那些新衣裳就心疼。

一季四身新衣裳,一年十几身,她根本穿不过来,可惜了那些好料子。

“奶,我们都有,我娘亲手做的,你要不穿,我娘该伤心了。”清荷赖在奶奶身边撒着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