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红火小日子(521)

作者:一耳清风 阅读记录

每日里还有没吃过的美食等着她,杨嬷嬷不止一次和顾氏念叨,说是住在清荷这边,顾氏整个人像是年轻了十岁。

走进屋子,见到满桌子的东西顾氏就笑开了:“清荷丫头,今天又是什么我没吃过的东西呀?”

清荷眉眼带笑:“祖母,这叫凉皮,夏天吃可带劲了。”

说着,清荷就要上手给顾氏拌凉皮,她刚拿起筷子,就见白芷笑着走进来:“夫人,老夫人,将军回来了。”

听说陆承泽回来了,顾氏笑得更加开怀:“得,小泽回来的时间掐得刚刚好,正好在饭点上。”

陆承泽不是一个人回来的,他还带回来了两个客人。

“清荷侄女,好久不见啊。”其中一位客人人未至,声先到。

清荷听着耳熟,随后惊喜地站起来:“苗大叔。”

那人哈哈笑出声:“看来清荷侄女还没忘了我老头子。”

跟着陆承泽回来的两个人,正是清荷的老熟人苗不离和黄廷昭。

黄廷昭也就是曾经教导清文的黄秀才,不,现在应该叫黄翰林了。

黄廷昭那年独自来京城高考,潜心钻研多年的他,一举高中,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成绩,又因为人正直,有文人风骨,被安排到了翰林院。

清荷与黄廷昭和苗不离是老熟人,黄廷昭尽心尽力教导清文多年,于氏也疼爱清文,对周家人来说,这母子俩跟亲人一样。

苗不离当年还在清荷家里住了半年,和周家的关系亦是十分亲近。

大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见到黄廷昭和苗不离,清荷开心得不得了,来到京城这些日子,她挺不习惯的,特别想家乡的人和物。

哪怕黄廷昭和苗不离都不是王家庄的人,但他们在王家庄住过,对清荷来说也是半个家乡人了。

清荷招呼几人坐下,连声吩咐白芷去厨房让金婆婆再加几个菜。

陆承泽给顾氏简单介绍了两人,又对着苗不离和黄廷昭说了顾氏的身份。

得知顾氏是定北侯府的老夫人,苗不离和黄廷昭神色恭敬地给顾氏行了礼。

顾氏观苗不离和黄廷昭两人眼神清正,举止光明磊落,对这两人的印象也很不错。

清荷只准备了三人份的凉皮,如今加了两个人,要当主食吃显然不够,不过填填肚子还是可以的。

她让金婆婆加了几道下酒的菜,供陆承泽他们待会吃酒用,这会也不干等着,一人先吃一碗凉皮。

往碗里分好凉皮,加上些面筋,放上胡萝卜丝、黄瓜丝,再来点豆芽,加入各种调料拌匀。

顾氏喜欢吃辣,不过清荷怕她吃得太辣肚子不舒服,所以给她加了些芝麻油,只放了一点点辣椒油。

苗不离和黄廷昭是知道清荷的手艺的,只要是清荷和金婆婆出品,就没有不好吃的。

苗不离在周家住了大半年,嘴都被养刁了,以至于他后来回到京城,吃不惯家里的饭菜,被媳妇和老娘轮番骂。

清荷把拌好的凉皮往苗不离面前一放,苗不离也不问是什么,拿起筷子就吃。

米白色的凉皮上头裹着调料,入口便是熟悉地香辣味,苗不离只觉得幸福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他太久没有吃到这熟悉的辣椒味了。

凉皮味道香浓,劲道有嚼头,蔬菜丝爽脆可口,混在一起嚼起来,麻辣鲜香,嚼到最后还有一股回甜,留在口中久久不散。

最近天热,苗不离其实没什么胃口,只要是冒热气的,他碰都不想碰,今日这碗像面一样的东西却不一样,不烫不热,夏天吃着比什么都舒坦。

三个大男人风卷残云般地吃点一大碗凉皮,止住了饿,这才慢慢就着金婆婆的下酒菜聊起天来。

清荷和顾氏吃得慢,陆承泽三人都吃完了,她们才吃几口。

清荷抽抽嘴角,这也吃得太快了,恐怕嚼都没嚼,只从嘴里过了一下,就下了肚。

比起凉皮,清荷更喜欢吃面筋,凉拌的面筋吸饱了调料,吃进嘴里轻轻一咬,面筋里的汁流出来,滋味更浓。

顾氏则喜欢里头的豆芽菜和黄瓜丝,顾氏以前觉得黄瓜太寡淡,不太喜欢吃,这拌在凉皮里头的黄瓜丝不仅不寡淡,味道还十分丰富。

第460章 牵肠挂肚

黄廷昭心里挂念着王家庄的学生,和陆承泽聊了两句,便跟清荷打听起那些学生的事来。

说起这个,清荷十分欣慰:“夫子,清文和壮壮自己王永才如今都在县学念书,还有王家恩和杨大几个,李夫子说他们今年也能考考秀才,蒋涛选择了习武,学得已是小有成就。”

“我算了算,除了清文、壮壮、王永才三个秀才,还有四五个童生呢,就是不知道这些孩子今年考得怎么样,回头我写信回去问问,再告诉夫子。”

“其他的孩子念书不那么行的孩子,大多都在镇上或者县里做工,总之没有游手好闲的。”

清荷的一声夫子,听得黄廷昭十分感怀。

孩子是最单纯的,在官场这两年,整日和几百个心眼的人打交道,他时常在夜里怀念起当初教孩子的时光。

听说孩子们都有出息,黄廷昭显得很开心:“好好好,都是些懂事的孩子,王家庄的风气是真好,大人勤劳,孩子也知道努力,都是夫人你的功劳啊。”

“我?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夫子也学会说笑了。”清荷失笑,黄夫子给她戴得这顶帽子也太高,她可不敢接下。

黄廷昭目光钦佩:“夫人,要不是你让村里人挣到了钱,还出钱让孩子们念书,让他们有免费书看,他们也没有今天这样的生活,这些孩子有今天,王家庄有今天,夫人你功不可没。”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