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红火小日子(6)
见掌柜的有些将信将疑,遂借了厨房,做了几道菜。
冬瓜滑肉汤,黄金小酥肉,还有一道常见的辣椒炒肉。
菜上了桌,清荷向掌柜的一一介绍后,就不再开口说话,成与不成只等掌柜的尝过就知道。
先头已经吃过小酥肉,辣椒炒肉是常吃的,于是掌柜的先尝了冬瓜滑肉汤。
冬瓜味甘,瓜肉洁白且汁水多,光吃冬瓜难免寡淡。
可配上这滑滑嫩嫩的肉片又另是一番滋味,冬瓜吸满了鲜美的肉汤,味道也变得丰富,再说那汤里的肉片,也不知是用了何物,吃起来肉质细嫩,口感独特,倒是汤鲜味美的一道好菜。
那道黄金小酥肉,方才吃的冷的滋味便不错,这刚出锅的更是香气扑鼻,令人食指大动。
一口咬下去,肉香浓郁,外表酥脆,内里的肉香而不柴,吃完一块又一块,接连吃了五六块小酥肉,掌柜的才止了筷,饮了一口茶。
最后是那盘常见的辣椒炒肉,辣椒的辛香混着肉香,叫人垂涎,夹一筷子放入口中。
掌柜的眼神一变,没想到炒肉片也能做得如此滑口,鲜嫩的肉片夹杂着辣椒的辣味,刺激着口中的味蕾,要是再配上一碗米饭才叫一个美。
“小姑娘好手艺,老朽姓刘,是这满香楼的掌柜,不知二位如何称呼?”品尝完几道菜,掌柜的眼神变得热切起来。
“谢掌柜的夸奖,我叫周清荷,这是我爹周明远。不瞒掌柜的,这菜做得好吃可不是光靠我的手艺,关键还是红薯粉。”
“周姑娘,你们是打算把这红薯粉的方子?”刘掌柜习惯地摸着下巴的长须。
“刘掌柜,我们卖冬瓜滑肉汤和黄金小酥肉的方子,这红薯粉的方子不卖。”
不等刘掌柜开口,清荷抿了抿嘴,又接着道:“我们直接卖红薯粉给您。”
“是只卖给满香楼?”
“这是当然,只要咱们的契约在就只卖给满香楼。”清荷还是懂的,家家都有也就不值钱了,这独一份才受欢迎。
清荷给出的价格是十五文钱一斤,惊得一旁的周明远一哆嗦。
刘掌柜摸胡子的手一顿:“周姑娘,镇上的集市一文钱就能买一斤红薯,有的甚至是两文钱三斤,你这价格高了。”
“刘掌柜有所不知,这红薯粉制作起来颇为麻烦,费时又费力,七八斤红薯只能出一斤红薯粉。”
她再一指桌上的菜:“红薯粉做菜怎么样,想必您也清楚,这价格您不亏。”
刘掌柜心里默默算了一下价格,这东西毕竟是做调料,做菜用得不多。
更何况这姑娘举止不凡,做出的东西新奇,说不定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
当下便点头应下了这价格。
第9章 添置东西
清荷见刘掌柜答应了,面露喜色:“至于这两道菜的方子,刘掌柜你给开个价吧。”
“这样,这两道菜我出二十两银子。二位觉得如何?”
二十两!清荷面上露惊喜,这满香楼的掌柜是个实在人。两个方子二十两的价格,不算特别高,倒也符合她心里的预想。
“刘掌柜是个爽快人。”清荷半分都没有犹豫,点头应了。
一旁的周明远早就惊得傻了,一脸的不敢相信,啥?二十两银子?
闺女做了几道菜,就卖了二十两银子?
两人商量好后,刘掌柜吩咐小二拿来笔墨,当场立了字据,两桩生意,立了两份字据,每份一式两份。
清荷快速地看了一遍,没发现问题,嘴上却道:“刘掌柜是个讲诚信的人,我们信得过您。”
刘掌柜哈哈一笑,估摸着父女俩不识字,又清清楚楚地念了一遍。
“爹,该按手印了。”清荷摇了摇发傻的周明远。
立好字据,刘掌柜从怀里的荷包拿出二十两银子递给周明远。
两人得了银子,约定好每个月往满香楼送五十斤红薯淀粉。
清荷又把红薯粉的用法,外加两道菜的做法口述出来,由刘掌柜记下。
看着刘掌柜写字,清荷心里暗叹“自己如今倒只能装个文盲了”。
且再等等,等以后等清文上了学,自己认字这事就能过了明路了。
两人出了满香楼,一路走过东街,清荷让她爹带她去铁匠铺。
她要打一块大擦子,就是现代社会里用来擦藕做藕粉的那种,有了擦子就不用推石磨了。
家里的石磨重得很,也就她爹能推得动,做红薯粉是长久的生意,光靠爹一个人哪里能行。
去铁匠铺找铁匠说了擦子的样子,付了定金,约好下个逢集日来取。
一晃就到了中午,清荷早上惦记着如何推销东西,没吃几口饭就走了。
方才一直忙着事情还不觉得,这会一闲下来就觉得饿得慌,见着路边有卖馄饨的,叫周明远一起坐着点了两碗吃。
这家馄饨做得不错,馅大,皮薄,开水锅里打几个滚,舀上一勺熬香的骨头汤,撒上少许葱花和虾米,一口下去能把舌头都鲜掉。
馄饨分量足,清荷吃了个肚儿饱也没吃完,剩下得都被周明远拿过去,呼呼几下便填了肚。
自己美美地吃了一顿,清荷也没忘了家里的娘和弟弟,在隔壁摊子上买了几个大肉包子准备带回去。
挣了钱,首要的就是给家里添置东西,上杂货铺里买了两斤盐,一罐子酱油,一罐子醋。
杂货铺隔了两间就是米面铺,大米八文钱一斤,五文钱一斤,米面各称了十斤,这就去了两百多文。
出了铺子她又奔着菜市的猪肉铺子去,这会都过晌午了,整条猪卖了一大半出去,村民们肚子里都少油,买肉都爱买肥肉,又出油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