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每天都想撕下他的面具(30)

作者:丛温 阅读记录

徐成安拍拍他的肩:“他在郢京若私下接触陆首辅那边的人,你就……”

“告诉你?”

“一剑杀了。”

东烟:“……”

“他若对别的女子眉来眼去……”

东烟:“……也杀了?”

徐成安冷笑:“给他净了身再杀。”

东烟:“……”

沈慕禾把他家公子当什么?

娈童吗!

“阿嚏——”

“阿嚏——”

陆敬祯连着打了两个喷嚏,他轻揉了揉鼻尖,突然想到,定然是郡主在想他。

这处客栈太偏僻,离主街很远,徐成安一走便安静得令人发慌。

但他知道郡主今日不会来,她刚进京,府上事多,想必还得入宫去见天子。

马车在宫门口停下时,日光骤然躲进了云层,周围昏暗压了一片浅光。

内侍早早候着,见沈嘉禾下车忙上前行礼引路。

沈嘉禾不是第一次进宫,却还是第一次以沈将军的身份前来,宫里似乎没什么变化,唯一不太一样的,大约便是这条甬道,似乎比记忆中的窄了,两边的围墙也没那么高了。

内侍低头躬身安静带路,沈嘉禾却渐渐发现此去不是御书房的路。

不多时,她便瞧见了寿安宫的牌匾。

“太后娘娘等着见侯爷,侯爷请。”内侍恭敬道。

沈嘉禾没多言,低头整理了官袍大步入内。

宫女们各司其职,偌大内殿鸦雀无声。

掐丝鎏金香炉升着袅袅烟雾,太后云氏着华服轻卧在软榻上,贴身宫女正给她奉茶。宫女见沈嘉禾入内,忙低眉垂目退至一侧。

沈嘉禾正巧与那宫女对视一眼,莫名觉得这宫女眉眼倒是同太后有些相似。但她很快收住思绪,上前规矩行了礼:“臣沈慕禾参加太后千岁。”

“又不是在朝上,私下没这么多礼数,起来吧。”太后慈爱笑道,“给豫北侯看座奉茶。”

“谢太后娘娘。”沈嘉禾起身入座。

宫女很快奉来茶水:“侯爷请。”

“豫北侯这得有七八年不曾来郢京了吧?”太后细细打量着面前的人,“哀家上回见你,你还是个稚嫩少年郎。”

她上回见的还是刚成为豫北侯前来京中谢恩的哥哥沈慕禾,那年沈慕禾十三岁。

沈嘉禾低顺垂目:“回太后娘娘,八年了。”

“是啊,一晃眼都那么久了。你如今长大了,都当爹了。”太后笑了笑,“不必拘着,抬起头来让哀家好好看看。”

“是。”沈嘉禾抬头。

近花甲的妇人保养得体,瞧着竟比沈嘉禾年过四十的母亲还要年轻,遥想父王故去,哥哥病重那两年,母亲几乎一夜就白了头。

“你长的像你娘,你娘当年在郢京可也是有名的美人。”太后似是想到了从前,眸子染着笑意,“你妹妹若还在,想必也一定是个美人。”说到此,太后幽幽叹息了声。

沈嘉禾没接话,她还活着呢,但她不做美人,只能成为一把护着豫北侯府的刀。

太后又道:“皇帝今日偶感不适,便不来见你了,明日上朝见吧。”

“陛下龙体重要。”沈嘉禾心知肚明,小皇帝这是不想私下见她。

太后低头用杯盖轻轻拨动着翻滚的茶叶:“对了,听说这次凉州差点暴乱,是你带兵接管了凉州。”

沈嘉禾忙起身跪下:“臣只会带兵打仗,管得乱七八糟,民怨升天,请太后娘娘降罪。”

“这事的确是难为你了。”太后笑笑,言语里也未见不悦,“起来吧。既然回京了,便同夫人孩子多待些时日,不急着回去。”

“是。”沈嘉禾重新落座。

“澜儿那孩子哀家也见过一回,喜欢得紧,还想着将来皇帝有了皇子,便将他宣来宫里做伴读。”太后悠然轻笑。

“太后娘娘抬爱。”幸亏小皇帝今年才十三,后宫还未曾有人,她可舍不得把沈澜送进宫来。

太后便这么不痛不痒地和沈嘉禾喝完一盏茶才放人出宫。

待人一走,少年绕过屏风从内室出来。

他将广袖一甩,看向殿外的目光微凉:“朕还当沈慕禾是何等凶狠之徒,原也不过是个凡人。装得倒挺恭顺,活像丢了三州的人不是他!”

太后轻笑:“他能沉得住气,陛下当亦如是。”

李惟有些烦躁:“老师到底何时回来?朕都去信好几日了,也不曾得到他启程返京的消息。”

太后敛起笑:“陛下也长大了,不必事事仰仗陆首辅,也该学着独自处理政务了。”

“母后到如今还信不过老师?”少年天子满脸愠色,“放眼朝野上下,也只有老师敢跟沈慕禾对着干,您瞧瞧别人,哪一个敢?就冲这一点,朕就信他!”

“陛下。”太后的声音沉了几分。

还是年纪太小了,若他能再大些,便会知晓外臣终究是外臣。

若她的憬儿还在,如今皇孙都该比李惟还大,她不必忧心外臣掌权,亦不必牵挂后嗣之事,只需高枕无忧当她的太后便好。

然而事实不如人愿,长子去后,她费尽心血才怀上李惟,如今一把年纪还得为幼子谋划。

沈慕禾此番回京得留住他,至于陆敬祯,也得往他身边放个人才是。

“对了,陛下。”太后的语气缓和了些,“陆首辅乡下那个夫人可同你提过?”

朝野皆知陆敬祯出身寒门,先帝曾试图给他赐婚,他却说乡下早已有童养媳,那女子侍奉公婆,抚养幼妹,孝顺勤勉,实在不愿辜负。

李惟想了想:“老师没怎么提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