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校长仰头望着板刻上的大刀,这时也在感叹:“关公多好啊,挡灾挡煞,有他老人家看着,保佑咱学校一年一年地,平平安安,大人孩子什么事不出才好,直到——”
直到什么,方校长没说,但两个人都明白。
大家从未怀疑过,这一天的到来。
春妮拢住手,拒绝了方校长的相送。腊月的海城很有些冷,师母昨儿个终于带着儿女赶到了学校,她拉着校长出来挂窗花时,师母正领着孩子们在屋里炸年糕。香甜香甜的年糕味窜得人心里跟着甜蜜蜜的,没必要跟着出来再受一回冻。
路的尽头,李德三跟夏生两个等在那。
“最后一点胡辣汤我给你留着,快喝吧,来年有个好兆头。”
春妮小摊上的“胡啦”汤越发出名,弄得这附近的居民时不时也喜欢来喝一碗,讨个好意头。
夏生从灶里摸出两个黑疙瘩:“姐姐,给你。”
春妮接过来,是两个带毛栗子。
“哪来的?”海城栗子不少见,但大冬天的,带毛壳的可不好找,可能新摘下没多久。
“二绺子给的。”
春妮过会儿才想起来二绺子跟王家兄弟一样,也是附近一个混帮派的小混混。自从她带着王家兄弟两个干过两回大活,往常那些看见她只知道猫腰跑路的小混混们见了她,个个“姐姐奶奶”叫得亲热,就是有那不擅言辞的,也咧着个大嘴笑得只差插条尾巴在背后摇。
大过年的,春妮不好说他,只道:“你少跟这些人来往。”
夏生说得头头是道:“我知道。他们看在你是我弟弟的份上才给我果子吃,他们都想请姐姐帮着找活干,可羡慕王阿进了。”
“那你还接?”
“二绺子给的,我肯定要接啊。”夏生啃了口栗子,鼻子上沾了灶灰都不知道:“上回学校来了一车纸,我看他在外头转悠,叫他过去帮忙,才这么一点纸,校长给了他两毛钱呢。”
码头上搬六百斤货,一次也才给六毛钱,还要抽四毛给帮派,二绺子这两毛钱赚得确实轻松。
春妮敲了一下他的脑袋,擦掉他鼻子尖上的灰:“鬼精鬼精的。”
李德三凑过来帮夏生说话:“夏生是聪明,他有两回帮我收钱,帐算得一分不错,溜得很,你别管他管得太紧了。”
喝完最后这一锅汤,春妮将摊子里的锅碗灶盆,能搬走的都搬上小摊平时买菜的车送回学校,回来时,李德三正在往门上挂平安结。
“明年见。”
“明年见。”
…………
回到石库门,吉拉太太的面包房仍跟往常一样开着。
他们犹太人不过春节,格林先生在院子里摆弄一辆旧自行车,这是他上星期从同事手里买来的二手货。普尔南老爷爷戴着老花镜在修理八音盒,翁婿两个礼貌地跟姐弟两个打了声招呼,接着忙活自己手头上的事。
同吉拉太太一家人来了好几年,华语还说的磕磕绊绊不同。小楼里的人都看得出来,格林先生一家人在很积极地融入新生活,包括瘸了腿的普尔南老爷爷在内,搬过来没到三个月,通用的华国语已经说得很像样了。
这一家子都是勤快人,普尔南老爷爷腿受伤不能再做事之后,他并没有闲着,经常在外边接一些如八音盒,发条玩具之类的帮忙修理。格林先生则是一位本国很有名气的药剂师,凭借履历很快在中英合作医院这样的大医院找到了好工作,邻居们要是有需要拿的药,总是能从他这拿到更便宜的。
夏风萍在昨天领着朱先生回了父母的家,于太太他们早很多天,在于先生放寒假后就收拾行李说是回乡下过年,留下春妮两个华国人跟这一街的高鼻子西洋人过起了华国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家乡倒似异乡。
突然少了一个人,姐弟两个都不习惯。反正这会儿刚吃过饭,春妮引燃灶火开始烧火,招呼夏生折两个报纸帽子戴在头上,两个人绑好扫帚,像妈妈和奶奶在时那样,里里外外地打扫房子。
“姐,你说,爹家里这会儿是不是也在扫房子?”夏生站在凳子底下给春妮递抹布,突然问道。
春妮一怔:他们搬来闸口路后,夏生一开始还问过几回渣爹家的事,后边见她不爱提,不知猜到什么,慢慢也就不说了。
她原以为夏生年纪小,早就忘了的。
她往下看了眼,男孩蹲在水盆边搓洗抹布,似乎并没怎么在意刚刚的问题。
这让春妮一时不知该怎么拿捏答案。
就在这时,约瑟夫在门外叫他们:“密斯顾,你有电话。”
第66章 066 幸福感
电话是常先生打来的, 他邀姐弟两个去他家过年。
算算自从小半年前的那次,在常先生家里探过他一回病,春妮就再没见到过他。常先生虽没明说, 但春妮心里, 一直把他当师父看待。常先生百忙之中给她出的卷子,平时有了好吃的好玩的,常先生一家人也不会忘了她,让常文远来捎她一份。这一点关系,比她见过的师徒都亲密。
可是被邀请去过年,那是不一样的。
春妮猝不及防,慌乱道:“我去你们家过年, 这合适吗?”
“没什么合不合适的,”常先生的声音在电话里仍是那样温和:“小春妮, 我把你当成跟文远一样的后辈看待,你若是不嫌弃,只当我是你的一个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