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还真把春妮问住了。
她凝神思索片刻:“双城你们都说过,经常被轰炸,我不太看好。”其实现在华国除了几个租界,哪里又有真正安全的地方?她真正不看好的,是双城政府的组织能力。
春妮在双城将近一个月,经历过将近十次轰炸,然而每一次都跟第一次她经历过的一样,场面异常混乱。明明附近有其他防空洞,大家往往都一窝蜂地挤向同一个地方,这一看就是平时没有提前练习,防空洞标示指向不明,关键路口没有人引导疏散。这种情况,非常容易造成踩踏事故,像黎太太丢孩子那种事几乎次次都会发生。
有一次一颗炸弹在她所在的防空洞附近爆炸,震下来一颗石头将洞口挡得死死的。大家要求将石头暂时移开好通通风,守门的警察不知是胆小还是死板,关着铁栅子硬是不松口。
那次倭国人只轰炸了一个多小时,但即使时间这么短,走出防空洞时,春妮看见很多人是被抬出来的。
后面虽说没听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但经过这件事,双城政府的能力实在让她担忧。她怕大家真万里迢迢地去了,没死在倭国人的轰炸中,却死在了自己人手里。还不如留在海城,至少不用成天担心炸弹掉下来。
她将自己的几次经历说出来,老师们果然被吓住了:“那港城呢?”
“港城跟海城一样,一时涌入了太多难民,但又没发展起来,合适的职位太少,房子租金又贵。在这里找不到工作咱们本地学生至少有房子住,去了那,找不到工作,只能露宿街头了。”就连王国柱那样的粤省地头蛇,不也是只能以贩袜子为生?
“那你说去哪?”
“昨晚,打仗胜利的是哪一方?”现在抗倭的队伍有很多,昨晚一条没头没脑的播报新闻,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春妮没法分辨这是哪一方的战绩。
但她觉得,比起管理混乱,不敢宣战,一路龟缩到双城的双城政府,敢于主动出击,还在敌后取得了异常难得的胜利,只是这一点,就足够春妮看好它。
韩厂长就笑了起来:“我说什么来着?小顾老师,你也看好西边的根据地吧?”
春妮:“……”根据地?昨天她是听电台里播报过这个名词,但那个地方一般特指……
“我没去过,我也不敢乱说。”她保守地说,并不动声色地开始观察每个人的神色:“有其他人知道的,可以说说。”
“那我说吧。”出乎意料,是季老师打破了沉默:“那个地方安全肯定是比不上海城,可现在全华国,有几个地方真正没有战火?我先强调一点,上到八十老头,下到六岁孩子,根据地的所有人都支持抗倭。”
“还有这种地方?这我喜欢。”徐老师立刻表态。
“他们的小学教育全部免费。”季老师继续说。
“这是真的?”
“小学教育免费,那老师不拿薪水?” 其他人“轰”地炸了。
季老师不得不连续做了几个暂停的动作:“这些资金自然有人负责。我还没说完,他们不止小学教育免费,还鼓励人人识字,个个读书。”
“那该多大的投入啊!”
“这个地方好,说得我也想去了,比双城政府还重视教育。”
在座的都是老师,自然喜欢更重视教育的地方。
“你能保证,我们的学生去了那能有活做?”一片赞叹声中,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是哦,他们是给学生找出路,不是给老师找出路。
“我这么说吧,目前他们拥有的人口跟海城人口差不多,但老师人数还不到海城的一成。你说我们学生去了那里,有没有活做?”
短暂的寂静之后,是更大的热情:“那这个地方就是给咱学生准备的啊。冒点风险没啥,现在去哪不用冒风险?你们说对不对?”
“对!”
“是这个理!”
“最后一个问题,”春妮看着季老师:“如果决定了去根据地,我们该怎么行动?”
第140章 140 重任
春妮是带着重任结束的这次会议。
“穷家富路, 不能让他们两手空空地上路。小顾老师,孩子们的路费,你一定给想想办法啊。”
“那不是还有方校长吗?”虽然学校每个月多了一万块经费的事不好乱说, 但她敢肯定, 这种要求校长是不会拒绝的。
“可校长想让他们去双城。”季老师说出了她的不安。
现在国内虽然发起了“各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但之前内战这么些年,积累的仇恨朝夕间哪里化解得了?大家各有防备,这很正常。
他们担心校长是双城政府的人,但春妮感觉,方校长能够让尹校长担任他的助理这么长时间,他的立场就很值得玩味。
方校长心细如发, 尹校长跟他合作这么长时间,连春妮都瞧出了不对, 他不可能什么都没感觉出来。
校长建议他们去双城,应该单纯想的是那边有了自己人,学生们若是有什么困难,有自己人可以帮衬。但春妮因为自己去过, 真实感受过,反而不怎么看好。
之所以继续将学校办下去, 就像她跟尹校长交代的那样,更多是为了离中央政府近一点,方便挖更多的经费, 给海城的学校输血。
至于那边的分校,他们执行的教育政策是, 在战时所有的学校都收归国有,由政府统一下拨经费,也鼓励学校自筹。总的来说, 那边离中央政府近,夭蛾子少,反而不用像在海城这里一样,必须事事自己操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