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妮东家串西家,听来不少虚虚实实的传闻。也不禁感叹, 原来兵书上所谓的兵败如山倒,是这个模样。而今乡民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便是,等政府军回来后, 该怎么处置那些倭国人。无一例外都说要杀头,还要排成排推到刑场上, 一刀斩下泼天红彩,叫乡亲们来看个精神。看完杀头洗完地,就着场子演三天大戏……
刘保长如今彻底失去威信, 家里这两天勤来不少说要借针借线,借油……倒没人敢开口借吃的,只是婆婆娘娘来往不少人。刘保长媳妇懒得接待,一律都丢给王妈叫她应付。
春妮蹭在边上,几方言语对峙,倒把这件惨事的始末弄了个清白。
按王妈的说法,洋花的事确实是意外而生。刘保长家在抗战前就是刘家村的首富,族长之家,他当不当保长,也是刘家村的实际话事人。当年倭国军官来刘家村刮地皮,在刘保长家歇脚的当头,撞见从未婚夫家回家的洋花。洋花在伯伯家长大,并不短她吃喝,一张小脸长得白净柔圆,一下子叫那倭国军官看中,扛回了碉楼。
刘保长带着乡人们去要侄女,不想那军官看中刘保长在这一带的地位,反过来以洋花相要胁,让他老实替自己办事,接了这保长的位置。
这里头又牵出一桩说法,这世上坏人固然不少,但普通小老百姓只想安生过日子,保长听上去是个官,但背后的倭国人又是什么好种子?给他们办事,背后叫人戳脊梁骨不说,自己能落到什么好?因此倭国人来后,有些地方的保长有人争着当,有的地方给狗都嫌弃。
刘家村一村都是亲戚,抱团排外,只在乎本宗本家的好处,才不想让自己头上多个倭国人爹,就是典型的后者。倭国人一招两吃,既得了个清白大姑娘,又逼得刘保长投鼠忌器,不得不接了这个烫手山芋。
王妈是刘家的仆人,说话自然有偏□□。比如说到此节,乡亲们都不依,说要不是刘保长帮着那些人要粮,这些年大伙怎地越过越苦。本来那些倭国鬼子都不定认识谁家有几个人,有他这个知根知底的本乡人带着,谁家里耗子洞藏了几颗蛋都能给你掏出来。
这时刘保长媳妇出来,叫起了撞天屈,嗷嗷哭道:“你们以为是我们当家的逼你的?倭国人每季征粮都给划了定数,要是交不出来,就要抓人做苦工抵税。前庄那个叫玉官的后生,他的事你们都忘了?那年倭国人到他家去,实在搜不出一粒粮食,最后拿枪顶着他的脑袋叫他去南岛挖工事,不晓得得罪什么人,同去的人都回来了,才晓得他去的第二天就叫人打死了。他那寡妇娘去找人问,有去无回。还有北桥乡的……你们拍拍良心想,这些年,我家当家的除了多收你们几个粮,那些害死人的工役是不是没叫你们去过?乡里乡亲的,你们可别学有些狗东西,俩眼一闭胡吃海喝,到头来只念坏不念好。”
她薄薄一张嘴皮子利索,不出片刻就数出好些个受了倭国人灾害的村子,叫旁人说不出甚话,悻悻散了。
春妮不是那随便叫人三两把风一吹就倒向的人,刘保长媳妇或许没说瞎话。但若真如她所言,自家并没有因为给倭国人办事过于违背良心克扣民用,那为什么本村人对他们一家人的敌意还是这么大?
乡村闲居无聊,消息又闭塞,春妮仅有的那点热情不由全投进了刘家的这桩八卦中去。刘家人口其实简单,除了王妈一家世仆之外,就只有男女主人和他们的三个孩子,其中的两个女孩子玉妮儿珍妮儿春妮那天每天在饭桌上见,男孩叫保倌,才不满一岁,被他妈养在屋里亲自照顾。
刘家人对春妮这个突然被涂铁柱带来的外人抱以了极高的警惕,就连佣人王妈都不乐意跟她搭话。没等她无聊两天,总算成天以船为家的涂铁柱终于再次回到了上回见到她的那个荡子。
自打弄来这几条破渔船之后,涂铁柱带着几个汉子成天穿行在浦头水塘神出鬼没,不知道在干些啥,春妮也不晓得他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来。
这回要不是他来问春妮有没有救命药,保不齐两人又这么错过了。
春妮空间其他的常规药早被消耗得差不多,只有青霉素出于各种原因,还有十来支在手上。好在这时候青霉素已经被发明出来,而且在国内有了一条秘密生产线,在她离开海城前,地下市场也开始了流通,不过都有价无市。她现在拿出来,倒也不至于过于扎眼。
涂铁柱跟以前一样,到刘保长家大吃大喝一顿,揣着药急匆匆地就往外头跑。
这下春妮轻易可放不得他走,张开双手拦在大门口:“我跟你一起走。”
涂铁柱瞪起铜铃眼,吼道:“开什么玩笑,你个小妮儿跟我们一群大男人混在一起,还要不要名声啦?”
春妮不为所动:“那你知道怎么用这个药?”
涂铁柱:“……”
…………
春妮总算成功登上了涂铁柱的破帆船。
在这艘船上,春妮还见到了经年没有消息的王大嘴。她跟涂铁柱打听过几回王大嘴的信儿,这人嘴里没一句实话,今天说王大嘴在山里守着,明天说他给人入赘当了女婿,自此两人分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