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她跟吉拉太太一家关系一直很好。
这回她跟吉拉太太商量,想在天井边靠她们房间的位置另外砌个柴灶烧饭,胖胖的中年妇人只是犹豫了一下,让她不要把墙面熏脏,就答应了。
春妮想砌柴灶,除了不想跟其他租户抢灶眼之外,还因为她想推出新品。
现在码头上人非常多,以前每天春妮早上准备两百个馒头,三百个包子,可以卖到上午十点左右,如今不到七点就被抢干净了。因为春妮的小吃摊做出了名声,甚至还有提着篮子的船娘来找她批发馒头,专门卖给那些卖给留在船上等待检验,暂时无法靠港的水手们。
春妮不想每天不停地揉馒头,琢磨几天,想出了一个懒人办法——做发糕。
做发糕的原理跟做馒头差不多,都需要发酵。只是做发糕需要加糖,不需要揉制,发酵的时间也长。这个天气,如果晚上备好料,放在大锅里,用灶火的余烬温一晚上,第二天带到小吃摊,直接可以上锅蒸,省时又省力。
自己单独砌一眼灶,不用跟别人抢。
砌灶台的人也不用费心去寻,上回王氏兄弟跟春妮吹过牛,说他们会砌墙和泥这些简单的活计。只是海城现在房地产生意不好做,他们哥俩也没有了用武之地。
她把王阿进叫来,出了一块钱,在里弄前边的废墟里捡来几块破砖头,果真不出半天,黄泥和着青砖砌的灶台就搭好了。
春妮几个忙活新房子这两天,于太太一家搬进了他们空出来的阁楼。吉拉太太没再张罗招贴租房广告,两天之后,一户刚到海城的犹太人成为了新房客。
这户人家一共四口人,两大两小,没有女主人,男主人叫格林。还有两个孩子和一个瘸腿的老人,老人叫普尔南,是格林的岳父。这家人看着不富裕,但都非常整洁。
没过几天,夏生将这家人的来历问出来,回家跟姐姐们学嘴:“约瑟夫说,格林是他们的堂叔,才到海城没有三个月,以前住在街西。”
跟春妮所在的路口不同,街西已经形成了一个纯粹的犹太人聚居区,那里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新面孔入住。夏生曾经跟约瑟夫去玩过一回,说那边人住的都是架子床,一个他们阁楼那样的小房间,足足摆四五张架子床,入住十来个人呢。
在那之后,春妮就不叫夏生去了。那边陌生人来来去去的,最好混水摸鱼,肯定也是人贩子重点盯梢的地方。
小楼里来个新面孔不容易,夏生对这一家人兴趣很大。
春妮每天都能听见这家人的新消息:“普尔南老爷爷以前是个钟表商,他的腿说是在来我们国家之前被坏人打断了。格林先生不是医生吗?怎么没给他岳父治腿?”
“米妮总是哭,她怎么这么爱哭?”
“格林先生找到了新工作,在中英友好医院,他们会不会再搬走?”
在夏生日复一日的小道消息中,日子转眼到了十一月中旬,也到了金小姐办酒席的那一天。
第49章 049 优质客户
春妮本来对金小姐的酒席兴趣不大, 但夏生最是喜欢新鲜的时候,身边还有个看热闹不怕大的夏风萍,那天又是个星期天。春妮受不住两人一起撺掇, 到底答应了下来。
那天一到, 住在一起的两大一小三个人,再加一个朱先生,四个人穿戴一新,花几毛钱叫来两辆黄包车
,坐到了海都大酒店。
春妮听夏风萍提过,还没打仗之前,曾有报纸评选过海城的十大酒店, 海都大酒店榜上有名,也是城中有数的大酒店。
这世上永远不缺有钱人。
春妮每天一个铜板一个铜板赚辛苦钱的时候, 海城的这些星级大酒店经常宾客满堂。哪天他们上了新菜,上午菜单透出去,不到中午就订完的事比比皆是。
金小姐能在这里订到酒席,不止很风光, 也说明她新找到的这位丈夫有些能耐。
夏风萍很直白地说:“她说嫁人,你听听便罢。能在休息天订到海城大酒店的席, 这样的人家会正经娶一个舞女进门?”
夏风萍固然是个傻白甜,毕竟见识在这,一句话便说到了点子上。
到了地方, 几个人踩着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地板,经过一楼金碧辉煌的宴会厅, 让两个戴白手套的侍应生沿着旋转楼梯一路引领,上到二楼,在某个包间门前停下。
夏风萍冲春妮挑了挑眉:你看, 我说得没错吧?
打开门,穿着红色丝绒旗袍的金小姐挽着一个中年男人招呼他们:“到得这样晚,我还以为你们不来了呢。”
夏风萍笑:“金小姐的大日子,我们怎么会不来呢?路上塞车,耽误了一阵子。”
春妮看了眼金小姐的丈夫,他身材略胖,长着副笑眼,像个生意人。酒店透风不好,里边人来人往的,带出烘烘的热气,挤得他拿出帕子不住擦汗,也没有一丝不耐烦:“几位这边请。”
进去后才知道,这个包间的面积很大,几乎是个小宴会厅。这个小宴会厅放了有八张桌子,每张桌子都热热闹闹的,挤满了人。
春妮往旁边看了一眼,另外那一桌尽是女客。一个个像商量好了似的,都烫了头,穿着露半条白腿的旗袍,脂香粉腻的,一看就知道职业性质。他们这一桌尽是携眷的男客,个个擦着头油,应当是金小姐丈夫的朋友。